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互动达标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8月,研究对象为我院57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研究组29例,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展开干预;对比组28例,展开常规干预。收治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疾病知识知晓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29例患者经干预后,服药依从率为96.6%,高于对比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为(86.21土2.4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36土3.51)分,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积极应用互动达标理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更加了解疾病知识,所以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会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互动达标;双相情感障碍;护理;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不能良好的疏导自己的情绪,导致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逐年递增。这一现实问题,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双相情感障碍是既有抑郁情绪又有狂躁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导致该病发生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等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会功能[1]。临床中对于该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以及心理治疗。互动达标理论有美国护理专家提出,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一定效果。本次研究将互动达标理论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探寻其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8月,研究对象为我院57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研究组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8.7±6.3)岁,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展开干预;对比组28例,其中男19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9.3±6.2)岁,展开常规干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家属同意且配合。
排除标准:①有脑器质性疾病者;②治疗依从性较差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1.2.1对比组
对比组展开常规干预,护理人员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用药指导,回答解决患者心理难题,同时将用药方式告知家属,让家属协同一起监督患者用药。
1.2.2研究组
研究组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展开干预,具体如下:(1)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发展、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对于健康状态进行评估,运用互动达标理论掌握患者疾病知识了解情况、治疗意愿等等。请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参与评估;(2)制定护理计划,结合综合评估结果,针对患者的治疗制定护理目标和计划,在目标制定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用自己专业知识与患者展开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帮助适应环境,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3)具体实施,基本护理: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做好病房清洁工作。环境护理:保障环境舒适安静,让患者有充足睡眠,不受其他吵闹因素的影响。做好病房内的温度、湿度把控,避免干燥引起的不适。健康教育:为患者家属讲解专业的护理知识,包括怎样保障患者的睡眠环境、怎样调节患者情绪等等。用药指导及饮食干预:按照医院和医生的处方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鉴于患者的病情,多为患者推荐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注意营养搭配的均衡度,保障患者在治疗期间身体有均衡的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抑郁、狂躁情绪变化,为患者解答疑问。尊重患者隐私,回答问题有耐心,使患者感受到被照顾和关怀,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治疗中来;(4)目标评价,对目标实现情况展开评价,如果没有达到目标需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分析原因,再次制定新的计划,进行实施。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②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及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
研究组29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互动达标理论干预后,服药依从率为96.6%,比对比组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
组别 | 例数(n) | 完全服从 | 部分服从 | 不服从 | 服药依从率 |
研究组 | 29 | 17 | 11 | 1 | 28(96.6%) |
对比组 | 28 | 6 | 15 | 7 | 21(75%) |
X2 | 5.484 | ||||
P | 0.019 |
2.2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及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29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互动达标理论干预后,疾病知识知晓评分为(86.21土2.4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36土3.51)分,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及满意度评分
组别 | 例数(n) | 疾病知识知晓评分 | 护理满意度评分 |
研究组 | 29 | 86.21土2.48 | 90.36土3.51 |
对比组 | 28 | 75.37土2.14 | 84.26土2.77 |
t | 17.640 | 7.267 | |
P | 0.000 | 0.000 |
3.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狂躁发作时会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抑郁发作时患者情绪低落、疲劳迟钝。该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情绪低落与高涨会反复交替,常见症状还有焦虑、妄想、紧张等等。病程多形演变,随着发作频率的增加病情也会变得更加复杂[2]。互动达标理念将护患互动作为宗旨,重在强调建立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掌握其行为,结合患者实况展开护理干预,能够协调好各项工作,保障有序展开。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29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互动达标理论干预后,服药依从率为96.6%,疾病知识知晓评分为(86.21土2.4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36土3.51)分,结果均高于对比组。由此可见,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积极应用互动达标理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更加了解疾病知识,所以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会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凤珍,郑素芬,梁梅菊,文结维.互动达标理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04):102-104.
[2]张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互动达标理论的应用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