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罗哌卡因胸腔内注射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罗哌卡因胸腔内注射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吴晓明(通讯作者),李伟 ,宋继明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 目的:研究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采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罗哌卡因胸腔内注射的干预,对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法:针对我院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60例患者予以样本选取,样本收录时间范围设置为2021.01~2021.12时间段,随机性规范分组,通过分组对照模式分析麻醉镇痛效果,均采用相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3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注射0.33%罗哌卡因30mL),在手术结束关胸之前通过引流气体的猪尾管向胸腔注射0.5%罗哌卡因20ml,使药物在胸腔保留20min以上;3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统计不同干预组患者(1)VAS评分;(2)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针对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VAS评分、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实验组较之对照组测定值状态更优,(P<0.05)。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采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罗哌卡因胸腔内注射的干预,可积极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操作过程简单可靠,帮助患者术后病情状况保持一致稳定,安全性具有较高意义。

[关键词]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应用效果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作为肺癌疾病主要治疗手段,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对比,可积极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避免机体严重创伤。但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仍出现严重疼痛感,引发患者出现应激反应,诱发炎症反应出现,阻碍术后康复水平。对此,应当积极采用相应疼痛管理干预办法,提升患者临床疗效,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分组对照模式分析麻醉镇痛效果,对我院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60例患者予以样本选取,样本收录时间范围设置为2021.01~2021.12时间段,随机性规范分组,均采用相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3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注射0.33%罗哌卡因30mL),在手术结束关胸之前通过引流气体的猪尾管向胸腔注射0.5%罗哌卡因20ml,使药物在胸腔保留20min以上;3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关胸前通过猪尾管使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

对照组,男患者(14/30、46.67%),女患者(16/30、53.33%),年龄45~70岁,平均(61.00±0.13)岁;实验组,男患者(15/30、50.00%),女患者(15/30、50.00%),年龄46~70岁,平均(61.50±0.19)岁,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纳入患者与上述研究所涉内容标准相符合。(2)经报批单位所设伦理委员审查部门批准,所涉资料齐全无缺项。(3)知情、自愿,对研究同意并签订文件。排除标准:(1)研究活动配合力度不佳、临床资料缺项较多者。(2)研究中途退出的患者。(3)精神类疾病、脏器存在明显严重功能不全者。(4)麻醉用药使用禁忌症者。

1.3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按胸腔镜手术进行术前准备,戒烟,术前常规禁食8小时,术前2h禁清饮料。进行手术间三方核查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进行常规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脑电双频谱(BIS)监测。两组患者以盐酸右美托咪啶0.4ug/kg静脉泵注给予镇静,上肢桡动脉穿刺置管行有创动脉压(ART)监测,采用咪达唑仑0.02-0.05mg/kg,舒芬太尼0.3ug/kg,丙泊酚1.5mg/kg,苯磺顺阿曲库胺0.15mg/kg进行麻醉诱导,充分给氧去氮后予双腔支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深度后固定,连接麻醉机,调节呼吸参数。保护好气管插管由助手帮助患者翻身至手术体位,体表定位标记出第五肋,常规消毒铺巾,使用线性高频超声探头,放置于腋中线处扫查出第五肋,可见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前锯肌、肋骨、肋间肌和胸膜。实验组用18G穿刺针由下至上平面内进针,超声直视下到达前锯肌深面,回抽无血无气体,给予注射0.33%罗哌卡因30ml,缓慢注射,完成后用超声扫描见液体扩散暗区。手术结束放置两条胸腔引流管,实验组通过引流气体的猪尾引流管注射0.5%罗哌卡因20ml于胸腔内;对照组通过引流气体的引流管注射0.5%盐水20ml,夹闭引流管20min,关胸完成后,连接闭式引流瓶,充分膨肺、吸氮待病人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吸氧观察15分钟。病人完全能对答后进行模拟视觉评分(VAS评分)记录;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

1.4观察指标

纳入统计不同组患者(1)VAS评分;(2)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28.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为[IMG_267,(n,%)],由T值、X2校验,数据差异存在意义P<0.05。  

2结果

2.1 VAS评分       实验组VAS评分较之对照组,数据优化意义积极。

表1 VAS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静息状态

活动状态

4h

12h

24h

48h

4h

12h

24h

48h

对照组

30

2.32±0.32

2.12±0.11

1.98±0.21

1.77±0.23

4.89±0.20

4.32±0.30

3.66±0.15

2.68±0.32

实验组

30

2.26±0.69

1.79±0.21

1.13±0.09

0.63±0.23

4.79±0.25

3.25±0.13

2.01±0.11

1.23±0.69

T

--

0.46

8.12

21.69

20.44

1.82

19.08

51.72

11.12

P

--

0.65

0.00

0.00

0.00

0.07

0.00

0.00

0.00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 24h 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满意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实验组

30

23(76.67)

7(23.33)

0(0)

对照组

30

9(30.0)

17(56.67)

4(13.33)

P

--

0.001

0.01

0.02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考虑术后静脉自控泵对照组使用阿片类的药物较实验组增多所致。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组别

例数

恶心

呕吐

头晕

实验组

30

2(6.67)

5(16.67)

2(6.67)

对照组

30

8(26.67)

12(36.67)

3(10.00)

P

--

0.003

0.01

0.04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快速发展,使得单孔胸腔镜手术得到广泛普及,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对比,在肺癌患者治疗当中,具备疗效可靠、创伤较小以及术后疼痛感较小等临床优点[1]。但结合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状态可发现,部分患者在术后仍出现疼痛感,特别是术后咳嗽、咳痰、深呼吸促进肺膨胀时疼痛加剧,引起术后肺不张,肺炎等影响术后恢复效果,因此,良好的术后镇痛管理尤为关键。

数据相较,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改善意义积极。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干预具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定位准确及效果明显等临床优点,再联合罗哌卡因胸腔内注射,明显减轻引流管对胸膜的刺激等引起的疼痛,促进患者呼吸运动,利于术后肺部膨胀,减少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广泛运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当中[2]。该方法通过利用超声引导,可有效对不同肌肉群体进行仔细辨别,并将药物注入肌肉间隙,有效对肌肉间神经进行麻醉,因此,具备显著胸壁和内脏的镇痛效果。临床静脉镇痛常用阿片类药物为主,但有研究发现阿片类药物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甚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最大的问题在于个体差异,导致静脉镇痛容易镇痛不全或者镇痛过分。因此阿片类药物通过使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满意的效果,所以前锯肌阻滞联合罗哌卡因胸腔注射复合最小剂量的阿片类药物静脉镇痛是最理想的多模式镇痛方法。

此外,该方法起效较快并且安全可靠,且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在超声图像下可仔细辨别患者胸部组织,在注射药物定位方面有一定的意义,可有效避免在注射药物时出现血管及神经损伤,罗哌卡因胸腔注射直接有效,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开拓新思路[3]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罗哌卡因胸腔内注射的干预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当中,可积极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提高满意度,稳定术后病情发展状况,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易强林,胡慧,刘冬梅等.超声引导菱形-肋间肌联合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06):162-166..

[2]江鹏,严敏茹,尹晓旭.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J].当代医学,2021,27(05):102-104.

[3]陈伟,戴泽平.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0):1236-1238.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课题;课题编号:20210404110244

通讯作者: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吴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