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不可“滥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1

 儿童保健不可“滥补”

李钰洋

三台县中医院,四川省绵阳市,21100

聪慧健康、快乐成长是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愿望,而儿童正值成长发育时期,每天都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元素,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家长们更加注重孩子生长发育问题,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营养不良、智力发育不足,开始关注保健品,固执的认为多多益善,殊不知,过度补充营养元素对孩子的健康只有弊,没有利,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总而言之,儿童保健不可“滥补”!

一、滥补的危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不能“滥补”,其实,某些保健品确实具有促进机体发育的作用,但有一个前提,机体只有在各类物质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够维持健康状态,而单独强化某一方面的功能会破坏机体内平衡,反而不利于健康。儿童常见保健品主要补充锌、钙、维生素AD等,下面我们就一一举例,了解每一种营养物质过量进补对机体的危害。

钙是促进儿童骨骼发育的重要物质,但过度补钙会引发厌食、恶心、便秘、多汗、消化不良等多种不适症状,且会限制大脑发育,影响生长。另外,当机体血钙浓度过高时,部分钙会沉积在眼角膜周围,影响视力,还有一些会沉积在心脏瓣膜部位,影响心脏功能,当其沉积在血管壁上,则会导致血管硬化。

锌具有保护细胞以及组织完整性的作用,且能够调节炎症细胞功能,但过度进步会损害巨噬细胞,同时削弱杀菌能力,增加脓疱病发生风险。

  1. 维生素AD

众所周知,维生素A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过量服用和长时间服用会蓄积在体内引发中毒,且易引发烦躁、发热、厌食、哭闹等症状,甚至可损害肾脏。

  1. 人参

人参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性,可发挥多种作用,比如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等,但儿童脾胃比较薄弱,服用人参后极易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如上腹部胀闷、腹泻、便秘、食欲减退等,严重可致人参中毒。另外,胡乱服用人参会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以致于免疫力低下、智力下降或性早熟。

  1. 蜂胶

研究发现,蜂胶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病毒的作用,但蜂胶有无保健作用仍有待查证,确切研究证实,滥用蜂胶会引发皮炎以及其他过敏症状。

  1. 赖氨酸

它也是家长常选的保健品,赖氨酸因具有增加人体蛋白质利用率,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故被家长重点关注,产量直线上升,但大量摄入赖氨酸会引起生长停滞、食欲减退、抵抗力低下、生殖能力降低等不良反应,且体内赖氨酸酶活性的增加还会致使机体出现负氮平衡,影响儿童发育。

  1.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激素,口服无法产生效果,只有通过注射的方式注入体内才能够发挥作用,有助于治疗因体内缺乏生长激素而引发的侏儒症,但过度注射生长激素易降低儿童机体骨密度,甚至会因此产生抗体反应,影响内源性生长激素活动,导致激素分泌紊乱。此外,儿童时期过度应用生长激素还有可能增加白血病发生风险。

  1. 蛋白粉

蛋白粉并不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其价值甚至低于其他蛋白质制品,而过度进补蛋白质会加速骨骼生长,导致蛋白质代谢物在体内过度堆积,对大脑和心脏造成影响,甚至可引发多动症。

结合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滥补”保健品对儿童生长发育百害无一利,但前提是“滥补”,从科学角度来讲,适当进补才能够满足儿童营养所需,保证儿童正常成长发育,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儿童保健应该补什么,怎么补。

二、儿童保健补什么?怎么补

说到底,健康的儿童并不是保健品“筑造”的,而是通过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充足睡眠、均衡营养维持的,生命是很神奇的事情,每个人都具有超强的平衡能力,也就是说,只要保持膳食营养平衡就能够为儿童提供基本营养,无需刻意进补,即便患者在某一时期检查出不正常指标,也只能反映一个阶段的问题,对此,家长应充分认识缺陷本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除非儿童因疾病、挑食、厌食等原因导致机体营养不平衡才需要可以补充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儿童保健品有食品和药品的区别,很多商家为了扩展市场极尽吹嘘之词,但很多保健品并无包治百病的效果,对机体健康更是可有可无,尤其是食品类保健品,只有药品类保健品才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家长在购买时应擦亮双眼,辨明食品与药品的区别,且要避免购买伪劣产品,认真蓝帽子标识和批准文号。

在“怎么补”方面,需要家长遵循儿童生理状态,合理选择保健品,注意三点原则,第一点为注重儿童特点,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因经胃给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故提倡口服用药,稍大一点的婴幼儿可在必要时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但不宜在同一血管反复穿刺,以免引发血栓性静脉炎,且要控制给药时间,以防药物中毒;第二点原则为把控剂量,注意间隔时间,很多家长给孩子用药的时间和剂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但药品剂量具有严格要求,过量应用易引起毒副反应,用量过少则无法产生治疗效果,因此,家长应结合患儿成熟程度、体重、年龄、病情等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用药量,且要避免多次、频繁给药,建议通过监测血药浓度的方式调整间隔时间;第三点原则为避免重复用药,很多保健品都存在一药多名的情况,而家长仅注意到商品名,未关注药物成分,常常会发生重复给药的现象,导致某种化学成分超标,引发不良反应,因此,家长应在购买保健品时查看药物成分,避免重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