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静脉采血;末梢采血;血常规检验;采血方式
血常规检查可以明确患者细胞数量和细胞分布形态等方面,对临床医生诊断血液疾病具有辅助作用【1】。如今,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两种采血方法,包含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为了验证两种采血方式的检验结果,本文选择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深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60例,病例时间段2020年6月-2022年6月,随机分m组与n组,m组30例患者,实行静脉采血检验,n组30例患者,实行末梢采血检验。纳入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心、脑、肝、肾重症患者及智力不全患者。m组平均年龄4.28±3.25岁,19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n组平均年龄4.27±3.13岁,18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资料比较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迈瑞BC-5100)及配套试剂。
m组30例患者,实行静脉采血检验,采用真空抗凝采血管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mL,采血部位为肘静脉,轻柔颠倒混匀采血管,防止血细胞受损,于2小时之内完成送检。
n组30例患者,实行末梢采血检验,应用聚维酮碘对患者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等到消毒液完全干燥以后,利用微量采血管针刺无名指尖血液20μL,之后放入稀释液底部180μL,应用上清液冲刷吸管,轻柔震荡混匀,防止血细胞受损,于2小时之内完成送检。
1.3评定标准
①对比m组与n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小板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等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②对比m组与n组血常规指标阳性例数和比率【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并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X2检验,P<0.05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m组与n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
表1:m组患者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更理想,m组与n组数据差异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s)
项目 | m组(30) | n组(30) | T值 | P值 |
白细胞计数(×109/L) | 12.24±0.75 | 7.11±0.53 | 6.078 | P<0.05 |
血小板计数(×109/L) | 263.16±21.36 | 185.27±20.54 | 8.277 | P<0.05 |
血红蛋白(g/L) | 168.24±8.71 | 124.71±6.67 | 7.764 | P<0.05 |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g/L) | 476.16±29.32 | 312.63±30.35 | 9.567 | P<0.05 |
平均红小板体积(fL) | 8.61±1.35 | 15.71±2.54 | 4.578 | P<0.05 |
平均血红蛋白量(pg) | 48.15±3.26 | 36.27±2.32 | 5.385 | P<0.05 |
2.2对比m组与n组血常规指标阳性检出率
表2:m组患者血常规指标阳性例数和比率更高,m组与n组数据差异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m组与n组血常规指标阳性检出率[n(%)]
项目 | m组(30) | n组(30) | P值 | ||
例数(n) | 比率(%) | 例数(n) | 比率(%) | ||
白细胞计数阳性 | 22 | 73.22 | 2 | 6.67 | P<0.05 |
血小板计数阳性 | 19 | 63.33 | 3 | 10.00 | P<0.05 |
血红蛋白阳性 | 21 | 70.00 | 1 | 3.33 | P<0.05 |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阳性 | 23 | 76.67 | 4 | 13.33 | P<0.05 |
平均红小板体积阳性 | 21 | 70.00 | 3 | 10.00 | P<0.05 |
平均血红蛋白量阳性 | 19 | 63.33 | 3 | 10.00 | P<0.05 |
3.讨论
据统计【3】,将近百分之七十的患者都需要借助临床检验方法进行疾病诊断。而检验质量的高低关乎着患者诊断与治疗效果。怎样提升临床检验的有效性,为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血常规属于临床基础检查项目,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采血检验,当前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都是常用采血方式,为了验证两种采血方式的检验质量。本文展开了深入研究,所得结果为:m组患者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更理想,m组患者血常规指标阳性例数和比率更高,m组与n组数据差异大,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该结果充分验证了静脉采血检验方式优于末梢采血检验方式。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中运用静脉血检验获得的检验结果更准确,可以清楚的看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小板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等血常规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卢林科.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22):73-75.
[2]尚晓宇.不同采血方式对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2,32(02):91-93.
[3]方芳.不同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分析[J].名医,2020(1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