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一科及心胸外科护理单元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2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00人。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低,健康行为、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并发症;临床护理干预
在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胸痛等,部分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通过治疗虽然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然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较高,对疾病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1]。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2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人。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68.64±10.12)岁;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平均年龄(69.17±9.51)岁。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干预:(1)预防血栓形成。由于患者的情绪过度紧张,会使得冠状动脉出现持续痉挛情况,导致血管闭塞或血栓形成。所以,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通过发放资料、播放影像等手段,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使其对手术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在于对患者进行合理、严格的抗凝治疗。护理过程中需要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对PT进行严密监测,并合理调整用药剂量,观察皮肤黏膜是否存在出血倾向。(2)预防低血压。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尿量、心率、血压等严密监测,观察伤口是否出血,治疗期间防止出现血容量不足情况。24小时内使至少两条静脉通道维持通畅,血容量得到补充后采用血管扩张剂治疗。(3)预防血管并发症。栓塞、血栓形成、动静脉瘘、血肿、出血等是常见的外周血管并发症。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手术适应症,操作轻柔,球囊不能过大。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出血和手术期间使用肝素、更换体位等相关因素有关。所以,术后需要嘱患者绝对卧床24小时,制动术侧肢体,维持平直的状态,防止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多或过度弯曲。一般情况下,局部皮下血肿能够自行吸收,动静脉瘘能够自行闭合,所以需要注意密切观察。(4)预防拔管综合征。介入术后,拔管综合征十分常见,面色苍白、呕吐、恶心、胸闷、血压降低、四肢发凉、心率减慢等是主要的症状表现。拔管时疼痛症状的刺激是引起拔管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导致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迷走反射。护理人员需要将急救物品准备齐全,包括除颤器、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等。将解释工作做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让患者放松心情,不要有心理负担。拔管期间与患者进行交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使其注意力得到分散。而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2)并发症;(3)健康行为,得分越高健康行为越好;(4)运用SF-36量表[2]评价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P<0.05),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观察组 | 100 | 51 | 47 | 2 | 98%(98/100) |
对照组 | 100 | 42 | 29 | 29 | 71%%(71/100) |
x2 | 12.054 | ||||
P | <0.05 |
2.2并发症:观察组较低(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n(%)】
组别 | 例数 | 血栓 | 低血压 | 血管并发症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 | 100 | 2 | 1 | 1 | 4%(4/100) |
对照组 | 100 | 4 | 5 | 4 | 13%(13/100) |
x2 | 13.965 | ||||
P | <0.05 |
2.3健康行为:观察组较高(P<0.05),见表3。
表3 健康行为评分(±s,分)
组别 | 例数 | 遵医用药 | 健康责任 | 运动锻炼 | 压力应对 |
观察组 | 100 | 6.32±1.24 | 6.26±1.41 | 5.84±1.36 | 6.22±1.27 |
对照组 | 100 | 5.0±1.15 | 4.21±1.08 | 4.11±1.18 | 5.08±1.12 |
t | 11.285 | 10.988 | 13.685 | 14.584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4生活质量: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s,分)
检查指标 | 观察组(n=100) | 对照组(n=100) | t | P | |
躯体功能 | 干预前 | 74.02±6.95 | 74.16±6.39 | 2.362 | >0.05 |
干预后 | 91.68±8.25 | 81.58±8.20 | 15.687 | <0.05 | |
社会功能 | 干预前 | 69.32±7.25 | 69.32±6.96 | 1.002 | >0.05 |
干预后 | 91.25±7.68 | 81.33±8.01 | 14.278 | <0.05 | |
角色功能 | 干预前 干预后 | 68.69±6.39 88.29±8.29 | 67.98±7.02 71.22±8.12 | 2.695 12.874 | >0.05 <0.05 |
认知功能 | 干预前 干预后 | 65.33±7.21 89.22±8.36 | 66.03±7.11 71.22±8.33 | 3.021 13.558 | >0.05 <0.05 |
总体健康 | 干预前 干预后 | 67.59±6.05 91.25±8.15 | 67.58±6.25 71.69±7.98 | 3.655 10.789 | >0.05 <0.05 |
3讨论
当前,冠状动脉介入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经皮穿刺将气道导管送入体内,使狭窄的冠状动脉得到扩张的一种手术方式,介入治疗的优势比较明显,例如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产生的痛苦小等。然而,由于介入治疗手术一种创伤性操作,加之受操作技术水平、疾病状态、心理状态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术后较易引起诸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疾病的恢复[3]。因此,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必须深入研究针对性的护理手段。
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将全面性、细节性的护理行为充分体现出来,保证护理质量。本文通过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低,健康行为、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主要原因为: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将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且对细节性问题的重视度较高。一方面,通过强化对患者的健康宣教,能够使其对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具有更加全面、清楚的认识,进而提高其配合度和依从性;另一方面,加强对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和护理,可以保证治疗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加快疾病恢复,改善预后效果[4]。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华.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J]. 系统医学,2021,6(5):174-176.
[2]张娟. 风险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 系统医学,2021,6(7):167-169.
[3]郑海虹,陈少芝,许颖慧. 风险防范护理干预对控制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21,11(8):152-153.
[4]关凤影. 综合护理干预对行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护理效果评价及预防并发症的作用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