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训练对运动损伤康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等速肌力训练对运动损伤康复研究

张雪

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030025

【摘要】目的:分析等速肌力训练对运动损伤康复价值。方法:参与研究患者共50例,均为体科所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随机方式(彩色球)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黄色球;患者25例;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黑色球;患者25例;常规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FM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观察组患者运动表现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在对运动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该训练方式的运用价值更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等速肌力训练;运动损伤;康复训练

运动损伤是指运动过程中发生的肢体损伤,与运动项目、技巧以及个人素质等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1]。运动损伤的类型包括肌肉肌腱损伤、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以及骨与关节损伤等。等速肌力训练(isokinetic exercise)是指利用等速仪器,根据运动过程中患者肌力大小的变化,由机器提供相匹配的阻力,使整个关节按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进行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2]。等速肌力训练是我国临床中常见的用于运动损伤患者康复训练的方式[3]。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以我所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运动损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等速肌力训练,并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参与研究患者共50例,均为体科所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纳入标准:患者均为自愿参加;对研究知情。排除标准:严重骨折;依从性较差。随机方式(彩色球)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黄色球;患者25例;等速肌力训练,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5:10,年龄分布在15岁-35岁,均值为26.64±7.73岁,膝关节损伤患者12例,上肢损伤患者8例,踝关节损伤患者5例)和对照组(黑色球;患者25例;常规康复训练,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4:11,年龄分布在17岁-35岁,均值为26.52±7.89岁,膝关节损伤患者11例,上肢损伤患者8例,踝关节损伤患者6例),(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有康复治疗师针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一定的运动方案,针对关节活动度,肌肉肌力的恢复进行有规律的训练,包括关节转圈活动、抬腿、行走等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等速肌力训练方式,采用Milan 等速肌力训练运动装置进行训练,分为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训练。运动速度:通常包括 60,120,180 度/s或 60,120,240 度/s,可根据训练的需要将最高速度增加至720 度/s。。训练的时间以及强度针对患者康复的情况进行调整。所有患者每周训练3次,每次的时间不低于30min。

1.3观察指标

采用功能性动作筛查(FMS)表对患者肢体功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包括深蹲、直抬腿、俯卧撑等7项内容,每项内容0-3分四个等级,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肢体活动能力越好。

两组患者肌力水平分析。包括0-1级,2-3级,4级、5级,等级越高表示患者肌力水平越高。

运动表现各项指标(灵活性测试、平衡性测试、弹跳性测试、灵敏性测试)分析,满分均以100分计算,得分与运动表现呈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5.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数据以[例(%)]表示,行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FMS评分分析

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FM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1观察组和对照组FMS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时间

FMS(分)

观察组

25

治疗前

6.18±3.72

25

治疗后

17.52±2.63

对照组

25

治疗前

6.19±3.52

25

治疗后

12.18±3.24

t

-

治疗前

2.013

-

治疗后

8.386

P

-

治疗前

0.215

-

治疗后

0.001

2.2肌力水平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2:

2观察组和对照组肌力水平对比[n,(%)]

组别

例数

0-1级

2-3级

4级

5级

观察组

25

1(4.00%)

7(28.00%)

10(40.00%)

7(28.00%)

对照组

25

3(12.00%)

15(60.00%)

6(24.00%)

1(4.00%)

χ2

-

3.956

5.563

4.632

5.263

P

-

0.054

0.030

0.044

0.31

2.3运动表现指标分析

观察组患者运动表现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3观察组和对照组运动表现指标得分对比(

组别

例数

灵活性测试

平衡性测试

平衡性测试

灵敏性测试

观察组

25

86.32±1.23

88.18±0.72

84.93±1.67

88.41±1.71

对照组

25

79.35±1.85

73.42±0.63

76.67±1.93

87.63±1.27

t

-

9.953

7.663

8.894

9.895

P

-

0.002

0.011

0.006

0.002

3讨论

运动损伤患者早期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甚至畸形的情况,患者活动受限,负重困难且伴有肢体或关节障碍等表现。运动损伤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降低,临床治疗中加强运动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患者肢体运动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运动损伤患者后期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关节受损,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等情况,影响患者关节的稳定性,甚至出现继发性骨性关节炎改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临床运动康复训练,能提升患者运动功能,有效预防骨关节炎性改变等情况,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常规训练方式以活动关节,提高关节活力为主,但由于运动损伤导致患者组织疼痛,患者康复中愿动性较差,且传统康复训练不具有针对性,导致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会出现康复训练强度配适性较差的情况。等速肌力训练的作用表现在改善肌肉状态,治疗关节功能障碍、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在运动训练中进行肌力训练,通过改变顺应性阻力,让肌肉在整个运动范围内达到负重训练效果提高训练的有效性[5]。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S得分、肌力水平、运动表现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更优。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运动损伤患者运用等速肌力训练的综合价值更高,能更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患者损伤组织的运动功能,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舒国建, 刘家庆, 向云,等.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康复, 2020, 35(007):74-79.

[2] 肖志平, 付秀根, 汤智伟,等.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副反应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 44(003):772-778.

[3] 李玉、黄鹏、王宏、王安利. 健美操运动员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002):43-49.

[4] 李然, 张宗敏, 李晓梅.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 019(003):64-67,150.

[5] 佚名. 温针灸血海,内膝眼,犊鼻,足三里等 配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ACL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07(02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