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目的:探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住院隔离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始于2020年1月,止于2022年1月,样本资料均为我院住院隔离的50例儿童,均对其实施心理护理,但在护理开展之前及开展后对其负性情绪、心理韧性开展评估,若儿童年龄较小可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开展评估。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儿童的焦虑、抑郁评分值均偏高,护理实施后均有所改善,且护理后评分偏低于护理前(P<0.05);实施护理干预前儿童心理韧性各项评分均偏低,护理实施后均有所改善,且护理后评分偏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住院隔离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儿童的心理韧性,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工作开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住院隔离;心理护理;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传染性较强的新发传染疾病,对其发病患者做以单独隔离并实施相应的治疗干预,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保护作用。由于此疾病的特殊性,儿童接受治疗干预需离开家人及较熟悉的生活环境,独自面对治疗开展,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展并未成熟,住院隔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负性情绪[1]。鉴于此,以我院住院隔离的50例儿童,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此次研究实施时间始于2020年1月,止于2022年1月,样本资料均为我院住院隔离的50例儿童,选取样本资料中男性儿童26例,女性儿童24例;年龄范围介于3-12岁,年龄均值为(7.5±3.1)岁,研究开展其与儿童家属均以取得联系,儿童及其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实施内容,且自愿参与。
1.2方法:
(1)入院准备及心理评估。儿童入院之前护理人员可进行住院环境的改造,条件允许下为其布置病房,如在病房中放置儿童较喜欢玩具以及图画书,为其营造熟悉且温馨的住院环境,尽可能减少陌生环境对儿童产生的孤独及陌生感。与此同时,在儿童入院时临床工作人员需以通俗的语言为其讲解院内环境,使儿童可以快速熟悉院内环境,减轻由于陌生感而出现的内心焦虑、恐惧等情绪。工作人员还可在走廊或工作服上张贴卡通图片,以此来减轻“白色效应”对儿童产生的压迫感。护理人员需加强住院隔离儿童的心理状态评估,提前与儿童家属开展交流,了解儿童的发育状况、以往病史并做好详细记录,对其开展心理状态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心理疏导。由于住院隔离儿童的年龄较小,负性情绪的表现多以哭闹为主,针对此护理人员可通过讲故事、画画等方式安抚其情绪,利用视频、动画播放等方式来为其宣教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隔离的重要意义,使儿童有相应的防护意识,掌握洗手、个人卫生、佩戴口罩等自我护理措施,与此同时可以利用非语言方式如触摸、握手、点赞等与儿童开展有效交流,缓解其内心焦虑情绪;除此之外,还可与儿童家属开展交流,为其准备书籍、零食等,缓解儿童内心的抑郁情绪。
1.3评价指标
若儿童年龄较小可在护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开展评估。
1.3.1负性情绪:护理实施前后以焦虑自评表与抑郁自评表对儿童的负性情绪实施评估,各量表计有20个条目,均以4分制展开评价,量表总分计为80分,分值越高就显示儿童的负性情绪越严重。
1.3.2心理韧性:护理实施前后以心理韧性量表(CD-RISC)[2]对儿童的心理韧性准给看开展评估,量表涉及评估3方面,其中坚韧性计有13个条目分值范围是0-65分,力量计有8个条目,评分范围是0-40分,乐观性计有4个条目评分范围是0-20分,分值越高就显示儿童的心理韧性越强,心理状态越佳。
1.4结果统计
选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包判定研究数据的差异性,检验值涉及t值与卡方值,此次研究开展均为计量性质资料,需以t值实施检验,结果表述形式为(均数±标准差),护理前后统计数据展开分析若P值<0.05显示数据间具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实施后儿童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实施前,且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如表格1。
表1:儿童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组别 | n | 焦虑情绪 | 抑郁情绪 |
护理前 | 50 | 56.23±4.12 | 57.25±4.23 |
护理后 | 50 | 43.56±3.77 | 48.63±3.36 |
T值 | -- | 16.0425 | 11.2832 |
P值 | -- | 0.0000 | 0.0000 |
2.2护理前后心理韧性评分对比
护理实施后儿童坚韧性、力量、乐观性等评分均高于护理实施前,且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如表格2。
表2:儿童心理韧性评分比较(,分)
组别 | n | 坚韧性 | 力量 | 乐观性 |
护理前 | 50 | 32.12±4.11 | 23.13±4.16 | 7.12±3.23 |
护理后 | 50 | 46.52±4.51 | 34.52±4.38 | 14.33±3.52 |
T值 | -- | 16.6874 | 13.3328 | 10.6716 |
P值 | -- | 0.0000 | 0.0000 | 0.0000 |
3、讨论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3],即便是开展较短时间的住院治疗,对于儿童行为、认知、情感等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针对住院隔离儿童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纠正其错误认知,缓解儿童的负面情绪,使其在住院期间乃至出院后均有较好的身心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护理实施中工作人员结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特点来实施护理干预,在与儿童开展交流时多以鼓励、安抚性的语言,以此来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选择恰当的方式来为其宣讲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与此同时可借助此疾病的发生来为儿童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在今后工作及生活中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除此之外,临床工作人员可结合儿童发展状况,组织相应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减轻儿童的心理负性情绪,还可激发儿童的思考及学习能力,促进其认知及情感的发展。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住院隔离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助于儿童的心理平衡恢复,使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湛美,刘玉琳,谢晓虹,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儿童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的心理影响及干预策略[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0):3191-9193.
[2]黄颖,莫芸,王恒飞,等.新冠肺炎康复期集中隔离患者心理干预策略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189-190.
[3]蒋丽华.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期间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常州实用医学,2021(4):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