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摘要:目的:针对外科护理管理领域应用6S管理的实际效果展开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以求优化护理效率,同时令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方法:在外科护理管理领域有效的运用6S管理模式,注重对相关护理人员予以专业化培训,同时详细的对比6S模式介入前与介入后相应的病房护理质量及病患满意程度。结果:在外科病房护理当中介入6S管理后护理质量评价总分的平均值等于(96.34±4.32)分,高于介入前平均值(86.25±3.43)分,由此可知护理水平得到了明显优化;病患满意程度和6S介入之前比较而言也有所改善,由76.43%提高至93.54%。结论:外科病房当中介入6S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得以优化,同时令病患满意度得到显著改善。
关键词:外科;护理管理;“6S”管理模式;应用效果
引言
外科病患因为在活动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所以这类病患极易在护理的过程中暴露出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必须要强化外科护理管理,确保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水平,防止出现医患矛盾。“6S”管理模式是企业领域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管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企业的管理质量并使管理高效化,所谓6S管理就是立足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还有安全这六大方面实施管理,是一种高效而优良管理模式。考虑到该管理模式的优势,本研究也将其引入到外科护理管理当中展开了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外科护理中介入6S管理的过程中,我科室的编制床位共计有40张,安排的医护工作人员共计20名,年龄分布区间为20岁至52岁,平均年龄等于(36±3.12)岁;学历分布情况:本科护理人员3名,大专护理人员10名,中专护理人员7名;工作年限最短的一年,最长的有38年,平均工作年限等于(14.43±1.23)年;职称:主任护师共计1名,副主任护师共计1名,主管护师5名共计,护士和护师共计13名。详细的对比了6S介入前和介入后25名病患对应的人口学资料,差异未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1.2.1改进前推行责任管理制度,注重改善护理质量,每日召开工作晨会,剖析前一日暴露的护理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按季度实施护理质量剖析,每季度一次,立足于纵向层面和横向层面予以综合对比,实施PDCA循环质量改进。
1.2.2改进后介入“6S”护理质量管理
(1)组织与责任:创建“6S”管理小组,小组组员共计八人,涵盖有质控中心、护理部、普外科护士长还有一线护士,在这之中,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进行统筹规划、负责问题反馈、落实质量评价,清晰地规定每位成员的具体职责,在小组内组织培训。
(2)“6S”管理:
①整理,剖析硬件部分暴露的问题,从而保证物品的摆放规范而有秩序,主要涉及病房、救护车还有生活垃圾等;
②整顿,对危险系数高的药品予以醒目的标记、保证床头标志清晰醒目,按照规定时间检查和维修各抢救器械,使用完毕及时放回原处;
③清扫,及时清扫病房,注重对病房及房内物品的有效消毒,配置和预备充足的消毒液;
④清洁,在正式清洁前注意维护环境,规范保养病房的全部器械,将责任落实到人,创建保养日历,保证器械的合格性;
⑤素养,对普外科护士业务水平的提升予以高度重视,创建完善的护士护理业务能力能级一览表,严格依照护士能级要求组织阶梯式培训,创建相应的能级管理档案,合理规划培养方案;
⑥安全管理,立足于“人”、“物”、“环”、“法”四个层面实施高强度的安全管理,对创建普外科护理安全文化予以高度重视,深入剖析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各项因素,并予以循证整改。
1.3评价方法
1.3.1护理质量
准确而客观的评估6S管理模式介入之前和介入之后的实际护理质量并予以对比,评估的内容涵盖五个方面,其一是护理病例、其二是护理安全、其三是药品管理、其四是病房环境、其五是护士仪容仪表,并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确立了清晰的评估标准。
1.3.2满意度调查
借助我院自行制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以不记名的调研形式对6S管理模式介入前和介入后被护理病患的满意程度予以调研,调研内容涵盖三个方面,其一是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其二是病房环境、其三是实际护理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展开科学的分析,计量资料通过(x±s)的形式加以衡量,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的形式加以衡量,实施χ2检验。以P值0.05为临界值,P低于0.05意味着差异未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比较
介入6S管理模式之前,实际护理质量总分的平均值等于(86.25±3.43)分,介入后实际护理质量总分的平均值等于(96.34±4.32)分,(P低于0.0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1。
表1 6S管理模式介入前后实际护理质量对比详情
项目 | 护理质量评分 | t | P |
应用前 | 86.25±3.43 | 0.263 | >0.05 |
应用后 | 96.34±4.32 | 72.866 | <0.05 |
2.2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施6S护理管理前,患者满意度为76.43%;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达到93.54%(P<0.0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2。
表2 6S管理模式介入前后病患满意程度对比详情
项目 | 例数 | 满意度 | X2 | P |
应用前 | 25 | 93.54 | 0.541 | >0.05 |
应用后 | 25 | 76.43 | 56.24 | <0.05 |
3讨论
最近几年伴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优化,人们在护理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越发严格,特别是对于外科护理而言由于病患表现出极强的流动性,所以人们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当严格。为了更好的满足外科病患对护理服务的各类诉求,绝大多数医院都在探索高效而高质量的护理管理模式,以求使护理服务水平得到明显优化,尽可能地满足病患的各项需求。研读有关研究报告可知,在医院的诸多科室当中,外科极易发生不良护理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理解,外科的护理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病患对医院实际护理质量的整体评价。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针对外科护理管理领域介入“6S”管理模式的效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在正式介入上述管理模式之前必须对所有护理管理内容予以规范化设计,以此确保“6S”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防止盲目的展开护理管理工作。 除此之外,在开展“6S”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完完全全依照相关管理要求进行,同时确保整理、整顿、清扫还有清洁相互紧密关联,确保护理工作的所有内容都能依标准实施,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使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明显优化,还能够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譬如,对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依据定点放置的原则予以处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出现交叉感染的概率;对不同的药物、医疗物品和医疗器械按照类型予以归类整理并安排专人管理,可以从根本上确保各类物品性能稳定、足够安全,进而规避护理意外;重视护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避免医患矛盾,令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得以显著提升。
相关研究结果证实“6S”管理在外科护理的灵活运用可有效改善外科护理质量,对医患关系,护理满意度度以及不良护理事件均有积极影响。研究充分证实外科护理当中介入“6S”管理之后,不良护理事件的出现概率要比介入之前低的多,病患的护理满意度要比介入之前高的多。基于我院护理实际情况,针对“6S”管理介入我院外科护理管理产生的实际效果展开深入研究,我科室特开展本项研究,研究结果证实,“6S”管理介入前后,外科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改变。“6S”管理应介入之后病患满意度显著改善,同时外科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明显优化,这意味着“6S”管理在外科护理中介入之后产生了正面的效果。
综上,在外科护理管理领域中介入“6S”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病患满意度显著提升,同时令外科护理质量得以优化。值得在日后的相关研究中对其进一步探究,以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广泛推广“6S”管理,同时把这一模式积极地运用到护理管理实践领域。
参考文献
[1]杨霞.6S管理模式在非医学类高校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1):161-162.
[2]张贞,姚启敏.6S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6):183-184+187.
[3]徐娟.6S精细化管理在脊柱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2):66-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