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维斌

宕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748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教师在不断寻求着最佳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效率。但是,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鉴于此,我经过多年教学调研与实践,深入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期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学习兴趣,专业素养,信息技术

初中是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意味着有些学生在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就会脱离学校,步入社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因此,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有可能是一部分学生最后接受历史正规教育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教育。因为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同。初中生刚从小学升学无法迅速适应相对高强度的学习,使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多种问题以及许多其他的客观原因,使教师无法推进历史课程的进度,学生无法掌握历史的知识要点,教师无法传授历史知识,导致历史教学的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与学习效率。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虽然历史教学已经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教师教学模式仍然比较局限。导致初中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以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对历中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的初中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被考试束缚,某些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硬性规定学生的学习时间,严重占用学生的课下活动时间以及禁止学生阅读课本之外的图书。历史课程的考核方式便一直是试卷问答,过于单一的考核方式导致教师教学也同样单调乏味,教师在教学时只会强调考试重点知识,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历史的激情与兴趣,无法主动思考历史问题,只会一味的背书与答题,教学效率低下。初中生无法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初中生不重视历史课的现象,即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上,认为历史课并不重要,而且也没有什么可学的,只要期末考试的时候背一背就可以了。甚至还有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无法配合历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历史教学效率低。而且,有一些学生家长也对历史学科漠不关心,通常以主科成绩作为评价孩子进步与否的标准。其实,初中生并没有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没有感受到学习历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感悟,所以才会在心中形成不重视,不关注,不主动的想法。

(二)教师的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因为教育模式存在缺陷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某些学校只会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去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判断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是否优秀。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度追求学生的考核分数。因此教师历史教学只会针对考试的重点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将画出的重点进行背诵,而对于考试范围之外的历史知识,教师往往会简单讲解或者是一句带过。使学生接收到的历史知识过于片面化,而且会让学生误认为历史学科是只用背诵的一门学科,不会进行深入学习与思考,无法体会到历史学科的真正意义和精髓。同时,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通过任课老师的讲解获取知识,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多数任课老师将自己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任务安排、内容设计、重难点讲解时,围绕任课老师的意图和想法展开,忽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制约学生历史知识的全面提升。此外,由于课堂教学围绕任课老师开展,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听课、做笔记等方式获取知识。课堂师生互动局限于简单的提问与回答,忽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等应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素养不够高。

因为新课程的改革导致课程标准不断地改变,导致历史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地进行改变,所以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1]。初中历史学科一直都被当做“副科”,学校认为没有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重要,有些学校并没有重视历史教师的师资水平。正是由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被迫陷入了困境,有些学校的历史教师队伍极不整齐。为了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学校经常是把那些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放在了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上,即使有些教师是历史专业教师也被委以重任,改行教起了别的学科,脱离了历史教学的岗位。那些年龄比较大、身体素质比较差、需要学校照顾的教师被派来教历史,这些教师往往对于历史专业知识不够熟练,也没有很多的精力来认真备课,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更是无从说起。于是,历史课堂上成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低头走神难改的不良局面。

(四)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不足。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对课堂的掌控力不足,导致教学中出现两种极端化的教学模式出现。一种是教师为了响应教育局的新课程改革,将课堂的发言权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引导一个话题的开端,让学生自由讨论,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是课堂秩序容易混乱,教师不易掌控,学生不易学习到知识;另一种极端化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无法迅速适应新课程改革,依旧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学生依然没有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知识,学生在书本上记笔记,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任何的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并没有主观能动性,使历史教学的效率低下。

二、初中历史教学存在常见问题的策略分析

(一)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因为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相对比较零散、数量较多,并且没有相通点,学生记忆相對困难。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课堂上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学生之间比拼谁的知识点掌握的数量多或者是谁可以对历史事件描述的相对正确,就是获胜组,教师可以进行奖励措施[3];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建国大业、建国伟业等电影,让学生在看电影的过程之中学习到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教师的师资水平以及改革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针对教师的师资水平进行考核,将非专业的历史教师以及考核不达标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要求每位历史教师拥有专业的历史知识。教师可以改革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讲解初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上课时可以回答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背景,发生时间、具体经过等,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以及学习效率。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注重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索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等都受到了遏制,不利于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历史思维的培养。教师应拜托依赖教材的传统教学,将一些时事材料与历史事件和故事等内容渗透到历史课堂中,设置一些教学环节,在教学问题探讨中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适当的鼓舞,创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科学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要分清主次才有利于他们的高度融合。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明确这一概念。并对其合理的进行利用,为学生创造很好的学习条件。另外在制作课件时,一定充分确保课件内容和知识要点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同时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总之,初中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历史教学中出现多种问题影响教学效率。只有解决初中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才能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到历史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校要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玲. 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 新课程导学, 2012, 000(019):59.

[2]陈素华.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探[J]. 新课程(中学),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