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于文娟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41

摘要: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相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保证物流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各大院校都在不断地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高职学校可以通过不断校企合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为现代物流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管理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以供有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引言:

高职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利用校企合作进行职业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模式。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在面向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这一校外组织的合作交流,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使其专业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让企业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成为可能,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共赢发展。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物流行业所需设施设备和软件价格昂贵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可以为物流行业提供各类技能人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中,其所需的机械、软件等价格比较昂贵,仅凭学校自身的力量很难承担,进而导致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的欠缺。例如,在培训仓储人员时,学校就必须要规划场地,建立仓库,购买叉车、堆垛机等设备,建立起一整套的分拣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等,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专业建设[1]

(二)学校购买的软件和硬件脱离实际需要

学校购买的软硬件脱离专业培养实际需要也是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难题。在硬件方面,部分学校建立了立体仓库,购置了货架、自动堆垛机、自动分拣生产线,但其中大多数设备都是仿真设备,难以实现真正的操作和使用;在软件方面,部分院校为了培养港口物流人才,一般会购置报关软件、货代软件等,但都是以仿真软件为主,相对来说较为简单,难以真正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队伍普遍缺乏,科研能力偏低,相当一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缺乏创业经验。此外,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学校的领导缺乏技术企业的工作经历,无法有效地引导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对教师到企业实习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在进行职称评定工作时,忽视了实习经历的重要性,导致了年轻教师不愿去企业进行磨练,进而使课堂教授的知识脱离现实。

(二)办学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为本地企业培养高技术人员。但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上,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完全照抄部分示范性大学的教学大纲,忽略了与当地经济发展、人才需要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例如,一些沿海城市的高等职业学校,在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时,忽视了产品储存类以及港口交通类课程的重要性,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时欠缺明晰的专业定位。

(三)实习效果差

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效差主要表现在大量的学生没有实习的机会与具体实习的内容和所学习的专业不相适应两个方面。这是因为部分企业只招收少量的实习生,很多学生缺乏去企业实习的机会;而一部分学生虽然有参加企业实习的机会,但是其所做的工作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与所学的专业知识不相匹配,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使他们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践。

(四)企业接受实习生的意愿不强

在市场经济中,大部分企业的目标都是以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标,学生去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熟练其专业技术,这就极难为企业创造经济利润,甚至可能造成企业经济亏损。这就使许多企业不愿意让大学生去进行专业实习[2]

三、校企合作需注意的事项

(一)院校领导的重视问题

高职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合作伙伴的联络较为困难,需要学校的领导予以关注。在与企业进行联络接触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其自身专业知识,了解这个行业的具体情况,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但是,非专业的教师往往很难得到企业领导的关注,其与物流企业联络的成功率也不高。在这个时候,作为学校的领导,应该积极地与专业教师合作,并与相关的教师一同到企业考察,商讨合作的问题。此外,为鼓励专业教师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校方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其一定的财政补贴,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校友资源的利用问题

在选择相关物流专业的合作伙伴时,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取得联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院校优势。以前的毕业生进行定期的追踪,对其工作单位与工作岗位进行统计,建立完善的信息联络库,与其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主动向优秀的校友推荐实习生去其所在的企业进行实习,或者聘请优质校友担任实习生导师。

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改进建议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做到“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培养目标,加强相关教师对该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物流一线从事技术和现场管理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在培养学生时,既要注重物流操作各个环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其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技能、多功能型的人才。

(二)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课程的完成程度,专业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第一,企校互动模式。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前期院校要强化校企合作,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实习设备并参加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编订,然后指定有经验的企业经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教学讲授;第二,工学交替模式。在学生掌握了较为系统的物流管理基本知识后,院校应该强化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可以将同专业的同年级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学校上课,另一部分去物流一线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岗位,接受实际技能培训和上岗实习,也可以由学校、企业制订方案,让学员在企业进行全日工作,利用空闲时间,由企业主管或导师讲授、组织讨论等物流管理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其在技术培训中更加系统化。第三,“定向型”培训模式。企业专业员工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组织学生作为急需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3]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要为学生找到适合发展的企业,企业也需要实习生开展工作。二者往往由于信息搜集沟通的渠道的堵塞导致信息缺失。要化解这一矛盾,就必须引进第三方机构,成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物流协会拥有自身独特的信息优势,能够将各大物流企业的人力需求、人才需求等定期汇总,并将其公布于各大高校,同时,物流协会也会定期将各大高校的实习生人数、实习职位等信息公布到网络上,供各大企业选择。然而,中国的物流协会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个组织,它不能完全发挥自身作用,其迫切地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运作。建立校企合作的资讯平台,可以为企业和学校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资讯服务,打造自身品牌,实现双方共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开展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中,高职院校要想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就必须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合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人才时,企业和学校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其专业的知识储量和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白积.浅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商务营销,2020,(66):1-2.

[2]姜华.高职物流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情景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研究,2020,53(01):34-35.

[3]张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