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泸定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9•5”泸定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李少波 ,彭让栋 ,王贵军

四川蜀西地质工程勘测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为探讨“9•5”泸定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结合“9•5”泸定6.8级地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特征,并提出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命和财产都会构成严重威胁。全面分析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有利于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地震灾害防治建议和措施,从而降低地震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提升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95泸定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工程治理

【引言】地震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地质灾害,是一种快速而又剧烈的地壳运动,人为难以干预,但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9•5”泸定6.8级地震造成了大量交通、通信、电力及建筑等基础设施受损,同时诱发大量崩塌、滑坡等地震地质灾害。截止到2022年9月14日17时,地震已经造成93人遇难,25人失联。研究分析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有利于更加全面的掌握地震成因,并为震后恢复重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以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因此,对“9•5”泸定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5”泸定6.8级地震基本情况

2022年09月05日12点52分00秒(北京时间)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距泸定县39千米,距甘孜藏族自治州53千米,距成都市221千米,距甘孜康定机场70千米。四川泸定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9度),等震线长轴呈北西走向,长轴195公里,短轴112公里,Ⅵ度(6度)区及以上面积19089平方公里,共涉及四川省3个市州12个县(市、区),82个乡镇(街道)。

2、95泸定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1地震发生前的地质灾害

2.1.1泸定县地质环境条件

泸定县地处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地跨扬子陆块区与羌塘-三江造山系两大一级构造单元,从地形的角度来看,会受到地质构造控制的影响,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总体上呈现出东部低、西部高的特点。地貌同时受到构造和岩性的同时制约,总体地貌特征为山高谷深,由极高山至中山,由高峰到河谷阶地、坝子呈层状地貌发育。按其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分为三大类包括:侵蚀堆积地貌、侵蚀构造地貌、冰蚀地貌【1】

泸定县内地层除寒武系缺失之外,从前震旦系开始到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地质岩性包括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等。 泸定县地跨两大一级构造单元:扬子陆块区与羌塘-三江造山系。处于两大构造单元交汇的弧形凸出部位,受到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影响,玉龙塔格-巴颜喀拉前陆盆地和其南西侧的川滇菱形断块在向东偏南滑动与扬子陆块向西相汇聚,造成了边界位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裂,主要的断裂特征如表1所示:

表1区域断裂特征表

断裂构造归属

断裂名称

断裂产状

破碎带宽度(m)

上盘位移方向

断裂形成机制

断裂类型

断裂成型期

走向

倾向

倾角

川滇南北向断裂带

泸定断裂

SN-NNE

W—NWW

500~1000

E-W

韧性叠加脆性

澄江期

红锋断裂

SN

W

缓-陡

>6

W—E

逆冲推覆

脆韧性

印支期

龙衣寨断裂

SN

W

缓-陡

1~5

W—E

脆韧性

昌昌断裂

SN

E

中等-陡

>35

E-W

脆性

瓜达沟断裂

SN

E

中等-陡

>14

E-W

脆性

NW向构造

鲜水河断裂

NW

SW

SW-NE

逆冲推覆

脆性

燕山期

NE向构造

龙门山构造带

NE

NW

中等-陡

NW-SE

逆冲推覆

脆性

印支期

2.1.2地震前地质灾害

在“9•5”泸定6.8级地震发生之前,在泸定县内存在的地质灾害共计51处,主要的灾害类型有三种,包括滑坡32处、泥石流15处、崩塌4处。其中对象地质灾害有4处,中型地质灾害有19处,小型地质灾害28处。泸定县冷碛镇震前地质灾害规模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泸定县冷碛镇震前地质灾害规模统计

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泸定县内水系和沟谷地貌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高山—极高山区的深切河谷两岸,风化侵蚀严重,一旦受到地震的影响,会成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重灾区。而牛背山片区主要受到构造的影响,地貌形态多为深切峡谷,且山体坡度大,为地质灾害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群发性的特征,也就是在地震的作用下,可能会同时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多种地质灾害【2】。在泸定县部分区域地质灾害呈现出带状密集分布情况,对当地的道路系统、基础设施以及居民生命安全都会构成严重威胁。泸定县冷碛镇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是孕育地质灾害的内因,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有雨水、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外因。

2.1.3地震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

地震等级不同,出现的地质灾害也不相同,造成的危害也不相同,就“9•5”泸定6.8级地震而言,引起的滑坡地质灾害,会给当地工业农业的生产,以及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一些严重的区域可能会出现毁灭性灾难。比如:如果滑坡发生在乡村,会直接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灭森林、破坏道路和基础设施;如果滑坡发生在城镇,会埋砸房屋、摧毁学校和机关单位,毁坏基础设施,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等问题。泥石流会冲毁城镇、乡村,破坏房屋和工程设施,堵塞河道,阻断航运,若情况严重还有可能引起水灾

【3】

2.2地震发生后的地质灾害

2.2.1开展紧急排查

“9•5”泸定6.8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16千米,发生地震后,立即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深度现场开展地震后的应急排查工作,以掌握地震后的现场情况以及地震地质次生灾害情况,通过为期两天的排查,在泸定县兴隆镇2个村中,排查出23个隐患点,其中现有隐患点17个,销号店6个,滑坡灾害19处,崩塌1处,泥石流3处。在泸定县德威镇4个村(奎武村、堡子村、咱威村和沙坝村),共排查隐患点21处,其中现有在册隐患点11处,销号点6处,新增4处,其中含滑坡6处,崩塌8处,泥石流7处。

2.2.2对以往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影响

结合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库统计数据,在“9•5”泸定6.8级地震前,泸定县冷碛镇境内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51处,销号隐患点25处。地震发生后通过全方位的排查,76处在册隐患点中共排查出6处变形加剧隐患点,25处销号隐患点中共排查出4处复活点,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冷碛镇变形加剧点及复活点表

类别

序号

隐患点名称

威胁对象

防治措施建议

变形加剧点

1

冷碛镇扒湾村四组肖家包滑坡

聚居区-场镇

群测群防

2

冷碛镇团结村一组大岩崩塌

分散农户、公路

工程治理

3

冷碛镇尖茶坪村三组盐水溪泥石流

居民点、公路

群测群防

4

冷碛镇黑沟村三组欧家坟岩滑坡

居民点、公路

群测群防

5

冷碛镇甘露寺村甘露寺组顺河大堰崩塌

聚集区

群测群防

6

冷碛镇桐子林村五组马桑沟泥石流

分散农户、公路

群测群防

复活点

1

冷碛镇杵坭村蕨鸡坡组大堡坎公路崩塌

公路

排危除险

2

冷碛镇杵坭村金鸡坝组岩洞子崩塌

公路

群测群防

3

冷碛镇团结村G318国道与团结村村道交界处崩塌

公路

排危除险

4

冷碛镇团结村三组三屋岗崩塌

公路

排危除险

2.2.3新增地质灾害

“9•5”泸定6.8级地震发生之后,通过全面排查,发现在泸定县冷碛镇新增了地质灾害隐患点30处,其中7处危及到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其余23处虽不会危机到居民,但会破坏道路系统。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主要为崩塌21处,滑坡7处,泥石流2处,具体的占比情况如下图2所示:

图2 “9•5”泸定6.8级地震后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占比图

截至2022年9月18日18:00,“9·5”地震镇后共泸定县冷碛镇12个村境内,地震共诱发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0处(包括崩塌21处、滑坡7处、泥石流2处)。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经验,在未来的5年内泸定泥石流将会处于活跃期,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免酿成更大危害。

2.3“9•5”泸定6.8级地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

通过详细的现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共计完成了对10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其中在册隐患点51处,隐患变形加剧点6处,无变化隐患点45处。完成销号点排查25处,新增隐患点30个,其中威胁居民的隐患点7个,威胁道路系统的隐患点23个。所有的隐患点都已经完成移交工作。在106出“9•5”泸定6.8级地震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其中有58个隐患点威胁到居民,威胁416户,1442人,威胁财产1.46亿元人民币。

3、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

3.1避让搬迁

避让搬迁是防治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举措,地震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且影响因素多,对居民构成的威胁比较多。因此,为降低地震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要遵循“以搬为主,能搬尽搬”的原则。在选择搬迁对象时,要立足防治工程投保比的合理性,如果存在难以有效治理,并且造成的违反严重时,要实施搬迁。在整个搬迁中,要先考了建设适宜性比较差、生存环境低下、缺乏自我防灾能力的承灾体,因时因地的落实好“整体或者部分、一步或者分步”的搬迁方案。尤其是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的居民点建议分步实施、整体搬迁。

3.2工程治理

“9•5”泸定6.8级地震发展之后,又出现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在震后恢复重建中,这些次生地质灾害会构成严重威胁,需要进行有效治理,以保障居民安置点、城镇和人口集中分布区域、交通水电设施的安全性。进行地震后的次生地质灾害治理的要点是针对安歇危害性严重、稳定性差且不易采用搬迁变量的区域,仅凭监测和群测群防无法达到防治次生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深入的地质勘察,采用生物、工程等多项治理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3.3多管齐下

“9•5”泸定6.8级地震后,在冷碛镇的潘沟、黑沟等干流和支流中均发育有大量崩滑体,一旦再发生强降雨,支流发生的泥石流会进入到干流,造成河流堵塞。若多条支流同时爆发泥石流,形成的堵溃效应也会更加明显。水利该区域内,沟道纵坡比降大,泥石流堵溃后的规模放大有限,当依然会出现超常态的流量,危险区域会倍增【4】。则需要采用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河道清淤、泥石流物源稳固等多管齐下的方式,联合自然资源、水利、林草及水电站业主单位共同推进相关工作,从源头防范震后次生灾害风险。

【结束语】

综上,通过分析“9•5”泸定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了解了地震前后的地质灾害特征,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方法和要点,并从避让搬迁、工程治理、多管齐下三个方面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地震必然会伴随着地质灾害,这是有地震的成因以及特点所决定的,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规避,但采取通过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可为地质灾害的防止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参考,从而降低地震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铁永波,张宪政,卢佳燕,等.四川省泸定县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J/OL].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13[2022-10-11].

[2]廖勇,徐闯,陈军,周世文.四川长宁“6·17”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发育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32(01):77-83.

[3]杨志华,吴瑞安,郭长宝,张永双,兰恒星,任三绍,闫怡秋.川西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与典型滑坡发育特征[J].中国地质,2022,49(02):355-368.

[4]徐煜,赵其华,王旭.松坪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18(0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