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株洲412001)
摘要:文化地图作为人类对客观地理环境进行记录,认知和分析的工具与手段,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全景地图以其鲜明的主题导向、独特的价值传递及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等特点成为展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由于湖湘红色文化资源贫乏且缺乏系统的梳理与挖掘,加之近百年来互联网地图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审美场景概念设计面临挑战。本文从虚拟现实理论出发,探讨红色文化全流程可视化呈现方法,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实践应用研究。本研究把VR虚拟技术应用于红色文化全景图的设计,促进文化场景与教学理念的革新。
关键词:VR虚拟技术、文化地图、设计
每一张文化地图都是一个关于地图人传承与创新的故事
每一张文化地图都是一个见证者,见证着中国地图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每一幅文化地图都是一份记录,记录了祖国建设与社会文化的累累硕果
随着移动端可视化技术手段的发展,在线地图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地图服务形式之一,如何将地理信息与艺术相结合是当前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地图审美日益丰富的今天,传统的地图美学设计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视觉上的需求了,因此需要通过艺术化表达与主题化场景构建来实现信息传输与主题表达的完美结合。
怎样让人们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把红色资源变成人们能感知,能体验,能感悟的可见和感人时刻;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斗争中所创造出的辉煌成就?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游客听得见、看得清、参与得进去的“活历史”;最终实现文化全景地图育人的人文环境。
一、何以需要:VR技术融入文化全景地图在5G时代,是其价值突显
1)以文化诠释地图,有助于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
地图历史悠久,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准之一。随着VR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尤其是在中国。虚拟现实(VR)技术广泛应用给公众打卡红色地标提供便利,可随时随地到博物馆和党史馆参观党史,学习红色精神,传达红色文化。
构建文化地图用红色文化对新时期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决定意义,既要坚守阵地又要利用专业优势普及文化地图知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要培育青少年“知我者国,爱我者国”,营造全社会正确运用“中国地图”良好风尚,帮助“中国地图”自觉宣传教育见到成效,履行好“用图说中国故事”任务。
用VR全景把红色文化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不再囿于冰冷的墙面,也能利用3D全景技术把一些图片,文物和图像环物展示在我们面前,与书本相比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VR全景让同学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加丰富精神世界。
二、何以可能——5G时代VR技术融入文化全景地图的实践支持
1、有关技术的应用比较
现有虚拟仿真技术包括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VR以及XR,而XR(扩展现实)技术是VR、AR、MR等技术的综合和总称,是在计算机技术和专业虚拟现实设备的支持下,产生虚拟和现实相融合的交互式环境。VR种类多,数类数量庞大、技术较为成熟,沉浸感强在教育教学和生产中应用广泛。
2、文化全影地图设计理念
文化全景地图的表达元素分为历史文化元素,生态文化元素,民俗文化元素3个层面,构成了“文化地标—分布格局—民俗场景”。
VR(虚拟现实)系统主要由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应用软件、数据库等组成,高性能计算机为虚拟现实提供实时淆染计算生成虚拟世界并由输出设备进行展示,使用者利用输入输出设备把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计算机进行运算后再反馈到输出设备中进行交互,应用软件对创建虚拟世界所需素材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虚拟世界,数据库作为虚拟现实系统存储所需数据以供系统运行参考。
三、何以设计——文化地图设计的内容与呈现模式
1、整合设计内容
以红色印迹作为载体,注重城市发展中元素符号的设计,具有橙红相融、稳重浓烈的色彩设计特点,突出了红色、文化、发展的格调主题,展现了电子地图的艺术美。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本文在分析了长沙市“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资源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上,针对湖南省红色印迹建设中存在问题,探索构建湖南省红色印迹呈现模式。通过在中心城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基于红色印迹的信息查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整体性,并将其融入到空间写意中,实现了时间叙事与电子地图的科学美的结合;分类分级界面设计采用了沉浸式的动态交互场景,使得用户在浏览地图时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意境美;此外,地图阅读作为视觉表达与用户思维交互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设计者须充分考虑互联网移动用户的使用习惯、地图使用状况、交互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多比例尺缩放与专题要素的分层分级展示、三维模型交互、数据组织与关联、以及红色人物、事件、场景的开发与挖掘、发布与展示,使用户在纸质版的基础上获取更深层次、更广泛的信息,弘扬湖南红色文化的目的。
2、文化地图产品的开辟条件
(1)以人才融合机制推动发展
做好系列文化地图设计须根植于本土文化,从文化发掘与整理入手,提炼出当地高特色地缘文化,再梳理出一条文化设计表现脉络,同时考虑系列性如何体现,是否便于延续,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对时间与空间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本文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资料,并采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综合归纳法等多种方法加以论证。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目前国内对文化地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者的形式设计方面,缺乏对本土文化与地理特征之间关系的探讨,也缺少对文化特征的深层次挖掘,导致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盲目追求所谓的文化特征而造成“张冠李戴”,“生搬硬套”等现象。
文化地图产品的研发过程包括前期的市场调研与分析,中期的产品开发方案论证和制作流程调整三个阶段,最后形成有价值的新产品并投入市场。这三者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缺一不可。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制图数据进行“文创”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创新工作,最后对基础制图数据进行再设计,使其更加符合当地地理文化。
(2)明确文化地图发展方向。
对于文化地图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而言,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设计导向,这就需要生产部门明确顾客需求,明确产品示范与应用的导向。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使之与其他行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避免因市场变化而出现周期性波动。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真正服务于社会大众,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宏观上把握市场动向,并将其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规划。
(3)对文化地图产品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无论何种产品,均须具备科学的设计方法论及相关评价体系。文化地图的需求和评价是其能够长远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化地图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建立科学有效的分类评价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针对问题需要尝试构建化地图分类评价体系,通过成立评价委员会、举办专题论坛、开展学术讨论及产品评比等方式形成良性机制。
现代地图发展与文化设计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在文化地图产品开发市场中,不仅要注重对制图产品本身的研究开发,还要将传统理工科与人文艺术相结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文科知识体系,从而赋予地图新的视觉载体和生命力和传播力。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文化地图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成为当前地图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王家耀认为:在我国,地图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它是地图学研究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活力的部分;不断投入力于文化地图研发、开展文化地图创意产品设计、寻求系列文化地图创新之路。
四、结论
利用VR技术融入红色全景地图、精心设计情景党课、开展“红色遗址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品牌打造”三大活动,真正让常态化仪式教育成为青少年沉浸红色文化、走进革命历史遗址、红色纪念地学党史、学国史、“找一找”、“看一看”、“访一访”、“想一想”、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的必修课程;“沉浸式课堂”、“互动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光影剧创意形式重现光辉画卷、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同时要强化政治引领,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线。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在湖湘这片红色文化的热土上,用心讲好红色故事,主动打响红色文化品牌,感悟家国情怀,“坚守”和“信仰”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呼雪梅,王静,郭昕,董兆昕.创意文化地图出版物的设计与思考——以《浪漫曲江》创意文化地图为例[J].文化产业,2020(35):19-22.
[2]杨溪,周鸣浩.文化地图测绘:理念、方法与实践——城市历史街区等活态遗产地保护的工具[J].城市建筑,2020,17(34):17-22.DOI:10.19892/j.cnki.csjz.2020.34.02.
[3]王静. 基于手绘红色地图的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20.DOI:10.27786/d.cnki.gzjlg.2020.000535.
[4]董明,甄一男,邢晓娟,娄维思,刘艺.文化地图制图技术框架——以京味儿文化地图为例[J].城市勘测,2019(05):21-25.
[5]乔治,王丹,刘雅炜,张新平,卫东青.认知地图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手绘游览图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2,43(16):248-259.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22.16.028.
[6]李连营,杨敏,朱海红.地图历史与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测绘通报,2022(S1):53-56.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513.
作者简介:张健丽,1988年3月,女,山西临汾,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412001,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省株洲市云龙示范区智慧路79号
通讯作者:周金宗,1968年9月,男,湖南攸县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史理论研究,412001,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省株洲市云龙示范区智慧路79号
项目课题: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2E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