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蕲春县第三实验中学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学科,是要面对全体学生的学科,初中数学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初中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要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这就说明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更需要注重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与实用性。老师除了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革新以外,最重要的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班级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合作意识培养做起,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向技能转变,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提升。那么,在新课改中,老师如何与“适”俱进,运用适应性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打造适应性课堂呢?
一,教学目标要“适宜”
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生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就需要老师有“适宜” 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适用性。总体来说,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兼具的学科,数学也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老师要开展教学的时候不仅要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还要善于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引导学生从知识向技能发展,才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出租车问题、水费电费问题、折扣问题学生能运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快速地进行计算,而在几何方面,学生通过“认识图形”的学习,能思考和回答建筑物、围墙、地板和公园等包含的图形及一些计算方法,让学生充分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的关系,从而懂得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学习。
二,教学方法要“适当”
老师的教学方法关乎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关系到学生的理解度和学习效果。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出发,结合数学学科抽象性强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十分重要。比如说学生都不喜欢老师像念经一样地说教,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会增加学生乏味的感受,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给课堂增加调味剂,才能让学生拥有永不枯竭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游戏、小组合作学习、有奖竞答等。特别是当下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给数学课堂注入了一股鲜活之水,让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了起来。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创建互动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比方说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画图不仅费时费力,还缺少了媒体课件的闪烁变形、声像同步的特点,用多媒体呈现所要认识的图形,能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提高理解力。在讲解习题的时候,灵活运用多媒体也能更好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说:已知△ABC,P是边AB的一点,连结CP,要使△ACP∽△ABC,只要加上什么条件即可?像这样的题目可以有不同的答题方法,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努力尝试不同的答题方法,开拓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出示△ABC,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假设,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提问要“适时”
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懂得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这就说明老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自己的教学更加高效,教学就要把握时机,教学提问就要“适时”。比如说,老师在教学《利用方程组解决应用题》时,老师可以香蕉和苹果两种水果,然后将学生进行两两分组,并告诉学生关于水果的单价,通过数学问题的情境创建,让学生在不泄密的情况下,适时地提问学生关于购买水果的个数,引导学生建立不同的方程组。由于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水果又是日常所见之物,老师的问题就能轻松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用心地思考。而在《从数据谈节水》这一章节的学习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适时地提问身边生活用水的情况,向学生渗透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是处在发展中的人,以学生为主体,抓住教学契机,以问促学,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四,作业难度要“适中”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除了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幸福感的获得。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习题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适中”,作业难度过高,学生就会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太过容易,学生学习起来缺少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适度地把握教学难度,使其尽量符合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比如说,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老师设计作业既要考虑到优等生的钻研的幸福感又要考虑到学困生成功感的获得,那么作业设计就需要难易适中,适合班级学生学习的需求。
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的望闻问切,善于通过观察、推理、猜想、实践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并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与“适”俱进地把握教学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难易适中的数学作业,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学生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