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大数据为环境管理转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生态环境大数据为环境管理转型

陈少媚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  510080

摘要:环境治理对于促进我国的生态建设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通过治理环境问题,提升现代人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环保治理技术手段已经难于顺应社会的应当,促使环保治理的效能停滞。为充分体现城市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展开了全面的调研以及数据资料的搜集以及汇总,对城市周边的环境治理展开了初步的探寻;同时,本文还结合实际,对生态环保大数据在企业环境治理变革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业界人士带来一些借鉴。

关键词:生态环境;大数据;环境管理;转型;

引言

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环保问题,随着世界坏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污染越发严重,促使着环保技术手段在近几年取得飞速的发展,得到了更大的突破;生态环境部近年来积极的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工作,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许多有关的业务部门均参与到了现代农业、农业等领域的讯息搜集工作中,尤其是网络资源,社交网络系统等方面也有大量的绿色信息。

1.我国环境管理现状

大数据应用对环境监测数据有较高要求,监测数据全面、真实、客观是确保环境大数据战略实施的基础保障。目前,我国的监测网络持续健全,现已建成1个国家质控平台、6个区域质控中心、2000余个监测和运维机构组成的国家环境监测体制。实现了从传统6项指标监测向大气污染综合立体观测演进,形成了组分监测、前体物监测、垂直立体监测、网格化加密监测等监测体系,为开展污染防治监管执法联防联控提供了精准支撑。不过,也存在环境监测机构分属不同部门管辖、监测设备重复建设、监测职权相互冲突、监测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监测数据共享困难等制约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完善高效的制约因素。大数据技术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对数据的应用,环境大数据在环境治理的多个部门、领域和环节将发挥重要作用:在空间规划中,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的直接依据,跨地域、跨部门获取的大数据对掌握真实的环境资源容量、整体规划空间布局、动态调整国土利用规划、合理引导产业布局和升级改造、控制污染源的跨地域转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行政准入中,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放管服”改革,环评后评价和环境影响预警的提出及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离不开环境监测大数据的支持;在监督执法中,大数据将助力动态监测和精准执法的落实;在环境修复中,监测数据可长期跟踪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修复状况。

1.1缺乏环境建设管理意识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套宣传环保的政策,但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人们对环保的认识较差,造成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以及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会随着地表径流或雨水冲刷,从而污染环境。更有少数人为了一己私欲而对资源进行过度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必须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以改善目前的生态状况,更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和宣传。

1.2缺失环境管理专业性人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但是目前的环境治理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在我国,许多地方缺少环保管理机构,即便设立了环保主管部门,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要提高环境管理的质量,必须要有专门的人才。但是,从目前的环境管理人才培养状况来看,目前我国环境管理人才的素质还不够高。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尚无足够的环保工作保障就业。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因此,要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就必须培养具备良好的环保技术人员。

1.3环境管理体系欠佳

在企业的环境治理中,企业的环保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可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又可以有效的制约员工的行为和行为,从而达到整体的环境治理效益。但是,目前一些环保部门所实行的环保制度并不健全,有很多不足之处,造成了对生态环保的影响。比如:一些行业执行的环保制度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导致了环保工作目标明显下降,难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这对于保证环保工作的品质非常不利。另外,由于环境治理制度的不健全,会使管理者的行动自觉不能被有效地制约,从而使他们在工作中碰到问题时会有回避的情绪;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由此,必然会对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

2.环境保护大数据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方兴未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如整个环境保护大数据的顶层设计滞后、体制机制创新动力不足,重概念口号、轻实施配套,重建设投入、轻效果提升,重设备技术、轻机制建设,重建设发展、轻安全保障等问题。因此,亟需深化机制和政策研究,以“避免设计局限化、破解信息碎片化、力戒建设空心化、破除安全脆弱化”为目标,破解传统环境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中未能解决的一些老大难问题。

2.1共享受限开放不足,无数据可用

尽管各级环保部门掌握的公共数据量大、面广、价值密度高,但由于技术规范、数据标准、管理责任、部门利益等方面的原因,很多数据被隔离,相关数据之间天然的时空关联性和耦合性被割裂,大大降低了数据的价值。各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层级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交互和共享的平台和机制,导致各类数据难以有效利用,“信息盲点”、“数据重复”、“数据垄断”和“数据打架”现象大量存在,不但政府部门不好利用,而且一些本该公众知情的环保信息也难以向社会开放,降低了环保部门的公信力和服务效率。此外,部分省份由于地理信息空问基础数据仓库的建设尚不完备,难于演变成能供开发利用的高质量、稳定可靠、高价值体积的“大数据资料集”,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易得性难于取得确保,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与应用面临“无米之炊”的问题。

2.2人才不足,技术应用能力受限

各级环保部门对于环境保护大数据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到大数据应用的推进及其成效。现阶段,各级政府部门专职人员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数目普遍无法迎合业务管理要求,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信息化应用能力及水平参差不齐,主动运用大数据分析伎俩来提高业务素质的能力尚待提高。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建设环境保护大数据的理解不到位:一方面容易导致重建设轻应用,硬件设施已经配套齐全,却因应用模块开发不足或缺乏专业人才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分析应用,环境服务的信息化、智慧化、便捷化、精细化程度依然较低;另一方面容易导致重投资轻成效,在技术需求方面被企业绑架,盲目投资,而建设成果却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2.3信息的统筹缺乏法规,制度化管理缺失

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碎片化”的根源在于管理体制的碎片化,不同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政府部门各自为政,造成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存在壁垒。管理体系不健全、数据共享难度大、行业标准不统一、讯息保密以及公开的法规建设滞后,更助长了技术壁垒的存在。应该解决信息内容碎片化技术难题,推进相关职能部门、行业、人群、系统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内容共享、业务管理协同及智能服务,有力的跨部门统筹协调制度是必要条件。

3.生态环境大数据助力环境管理转型的策略

3.1聚合生态环境大数据的信息

对我国的环保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可以看出,在这一制度下,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各异,所采用的数据类型也不尽相同。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环保工作的质量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因此,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有序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不仅能提高环境信息收集的效率,而且还能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在运用生态环境大数据进行环境治理时,需要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将各种问题的处理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简化复杂的环境管理资料;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

3.2建立环境管理的新要求

在提高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数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尽管许多人已经认识到了运用生态环境大数据来进行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但是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并不只是一种技术,更像一种提供服务的手段。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将已有的环保资料进行及时的集成,推进资料共享平台的建立,以适应新时期环保工作对环保工作的需求。这样,我们的环境治理才能真正提高环境治理的质量与效益。

3.3污染源生命周期管理中大数据的应用

在利用大数据的基础上,可对污染源整个生命周期实行管理,可使管理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在通过对物联网等新技术进行利用,可使污染源监测、管理及控制的相关系统实现有机整合,使全方位智能监测网络得以形成,对于污染源生命周期相关的所有数据可实行实时收集。在此基础上依据每个节点中每个时间各种数据,并且通过对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利用,可使点对点数据化展示及图像化展示得以较好实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保证对排放异常相关数据与超标数据更好识别,并且可对这种情况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污染源企业实行动态管理,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相关对策实行环境管理。

4.生态环境大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创新

4.1成为信息整合共享新技术

随着社会以及总体经济的能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已经刻不容缓。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必须对已有的资源进行深度的分析,并与规范标准相结合,进行整合;推动了新的环境治理格局的形成,为环境治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科学地运用生态环境大数据,可以将排污许可证、污染源等多种数据进行集成,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保证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进而保障了工作的品质。

4.2成为提升环境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

将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到环保工作中,可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管理工作的质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逐步深入,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于环境行政机关的日常工作中,将会越来越多地发挥其重要作用,从而对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应用,保证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3成为环境监管新技术

环境管理机构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下,其工作任务繁重,公众对其的关注程度也很高。如果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各种工作,不但会使环保工作的需要难以满足,还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是,科学地运用生态环境大数据,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这项技术不但可以减轻环保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解决违法排污和数据错误等诸多问题,从而使环保管理更加精细,从而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4.4大数据成为提升环境决策能力的新动力

在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可以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的数据支持,这对推动环境管理部门管理理念创新和决策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生态环境大数据正逐渐成为环境部门决策的新动力。

4.5在环境质量管理中大数据的应用

在当前环境质量管理中,大数据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而言,可利用大数据实行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发布。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均基本实现实时发布,并且利用地图直观进行展示,然而在监测点布置方面仍旧有科学性不足情况存在,并且密度比较低。而通过对微小传感器及大数据算法等相关方法进行合理应用,对于细分区域内大气质量情况,可得到更加精确数据,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为更好开展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相关依据。另一方面而言,对于环境质量利用大数据可实现预警预报,在大数据分析应用方面,预测性分析属于十分重要的应用领域,环境预测性分析通常在空气质量预测及水环境质量预测中进行应用。

5.结束语

生态环境大数据是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而大数据的产生对各个行业来说也带来了好处,降低人员的操作,联合现有的高科技进行数据分析,紧跟时代的脚步。生态环境大数据使环境管理变得越来越好,不仅可以做到智能分析还可以保证数据的精确程度,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不断加大,在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处理上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与时俱进,以负责的态度做好这项管理工作,使我国在环境管理方面依据大数据的平台做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张巍,李瑞强.大数据促进环境管理转型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9(14):24-25.

[2]汪自书,胡迪.我国环境管理新进展及环境大数据技术应用展望[J].中国环境管理,2018,10(5):90-96.

[3]赵春胜,陈俊杰.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3):12-13.

[4]俞海,夏光,杨小明,赵子君.当前环境保护若干制度改革情况调研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17,9(03):37-40+102.

     [5]蔡志丽.环境污染防治大数据应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7.

个人简介:陈少媚、1994年、 女、本科、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生态环境管理与咨询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