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贸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瓶颈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高职商贸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瓶颈与对策

刘潇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5)

随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不断深入和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迭代,企业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日益凸显。如何把握高职商贸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激发校企双方办学活力,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内涵

(一)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概念

徒,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步行。许慎《说文解字》“徒,步行也。从辵、土声”。舍车随车而步行是徒之范式。后引申为空白白地仅仅从事学习等义。

国外学徒系统最早出现在中世纪晚期。学徒是开始从事某种手艺的实习者,学徒毕业的人就会成为熟练工人。其性质和现代职业院校的实习生相似。后来一些大学也开始使用学徒系统培训学者。

我国传统意义的学徒制比西方更早,它体现的是一种师承关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进行广泛试点和实践。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全面推广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

(二)高职商贸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是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特征。相对于订单培养模式而言,现代学徒制强调企业的全程参与,更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对接企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的经营过程,毕业证书对接企业的能力证书,学生经过企业几年的培养,完全不需要岗前培训,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现代学徒制员工身份十分明显,学生浸润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和企业浓厚的商贸文化氛围中,入学即入职,上班即上岗。商贸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业务导师)双导师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是以职业院校为主导,校企共同制订现代学徒招生与招工方案,根据商贸人才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共同制订“岗、课、证”融合的标准体系,构建校企双方共同管理机制,共同进行考核评价,等等。

二、高职商贸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存在的瓶颈

(一)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不高

今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颁布后,鼓励和支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企业特别是产教融合型企业与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与职业院校联合招收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对于促进产教融合、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其他配套政策措施滞后,在现代学徒制推进过程中,企业在商贸类专业人才联合培养过程中需要履行的责任仍不清晰,鼓励企业参与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配套措施尚不明朗,现代学徒制中的“学徒”双重身份比较模糊,涉及到真实商贸业务流程的内容,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全程参,部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不高。

(二)商科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不够明晰

一般来说,工科类专业出技术技能,具有场景化实训,似乎职业特性更明显一些,但对于商科类专业而言,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主要通过沙盘模拟、跟岗实训来完成,现场感缺乏,故商贸类专业课程设置仍旧采取的是传统教授模式,只是简单调整了教学组织方式,或者简单地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对学生加以培养,仍然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参与过程、力度不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岗位职业需求不够,企业课程不明晰,可以看作是原来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简单升级版”,并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校企 “双导师”队伍融合不够

现代学徒制要求建设校企双导师队伍,以“共同培养”为前提条件。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校企双方师资过于突出分学段、分模块教学,师资和课程资源融合度不高。学校专业教师虽然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但缺少企业经历,即使“下企业”锻炼,也是短短1-2周时间,对企业生产流程、经营管理业务缺乏深刻认知,缺乏实际从业经历与管理经验;而企业导师一般是一线业务能手,职场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但专业理论、授课方法略显不足,只能是以亲身实践带徒弟的方式传授知识。两者在课程、技能、方法上的衔接与融合,需要进一步配合与协调,防止教学环节上交叉重叠与缺失。

三、商科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对策

(一)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满足学校、企业以及学生等多方利益诉求,是现代学徒制有效的基本前提。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确保现代学徒制推进的基本条件。一是通过现行职业教育法律法规、职业资格准入框架等系列规范和制度,在契合校企和学生多方受益的基本诉求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现代学徒制框架;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商贸类专业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企业实施个性化培养;三是充分利用双方的教育教学资、市场资源及设施设备优势,逐步形成学徒工学交替与企业员工培训、教师企业锻炼与企业技术研发、学生实践认知与生产性实训等互融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机制。

(二)建立健全商贸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

一是主动适应商贸流通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变化。按照“专业对接企业岗位,课程对接职业岗位,教学内容对接岗位能力”基本思路,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内容,确保学徒培养的针对性;二是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统一的学徒培训教学标准,开发具体现代商贸流通企业特色的企业教材、课程、案例和教学资源平台,按照真实业务、真实交易、真实业绩等要求,共同开展学生企业培训和实习实践,建立跟岗实训、合作学习、师傅带教等形式多样的企业课堂。

(三)建立基于商科专业特点的“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互融通的考核评价机制,达成职业能力标准、实训标准与考核评估标准有机统一;二是强化对学徒制项目实施过程的教学实施与管理,形成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可度、学生对职业能力达标率等多维度评价考核;三是建立学生学习评价机制,结合商贸类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特点,寻求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契合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