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英田园诗人的比较——以华兹华斯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浅析中英田园诗人的比较——以华兹华斯为例

王红霞,陈文俊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也是19世纪最杰出的田园诗人。华兹华斯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风格质朴,意境悠远,表达出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泉这一主旨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和中国自然诗比较中可以看出,同一类型田园诗华诗基调轻快,中诗低沉;不同意象的选择上华兹华斯偏柔美,中诗偏刚。

关键词:田园诗人;比较;华兹华斯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不仅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更赋予自然灵魂。通过讴歌大自然的美丽,传递出自然给人类的福祉和启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共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湖畔派”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为华兹华斯。他于1798年和柯勒律治合作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从拥护法国革命变成反对,于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寻找慰藉,后者神游异域和古代,以梦境为归宿。两人的诗歌合集题名为《抒情歌谣集》。

中国和西方田园诗人的比较由以下三位中国诗人与华兹华斯的诗歌进行比较体现出来。

(一)华兹华斯与陶渊明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诗歌浑然天成,仿佛鬼斧神工,看起来不仅是大自然赋予两位诗人以灵感和源泉,还替他们把诗句也一并作了,在风格清新的自然诗句中融入了两位诗人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思考。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其笔下大自然的芬芳幽静,还能随着诗人的思想飘向远方,反省自己的人生。诗歌欣赏犹如一次心灵旅行,读者旅行在诗人描绘的意象中,结合自己已有的意象解读和经验,想象着可能遇到的情境或同等遭遇。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读者也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独自完成一次真正的阅读才能对华兹华斯的诗歌完整地进行精神解读。然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景象中,不同的读者对此也有着不同的认识,人生得意者或许觉得这是远离尘嚣的消极避世姿态,失意者也许无限感慨其隐逸的出世精神,唯恐不能效仿之。诗歌的诗意通过意象来“召唤”读者去探索、补充、想象。读者将自己的原有的经验、个性、精神投射到诗人的诗歌意境中去,诗歌的魅力才得以实现。

(二)华兹华斯与孟浩然

与孟浩然所表达的意象有所不同,华兹华斯在《咏水仙》中的水仙花不再以花的身份出现,它被赋予神秘的感情色彩。诗篇带着西方的神秘色彩出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体现出他对于个体无可厚非的情感。在《咏水仙》的开篇,诗人将自己幻化为一朵孤独存在的流云,自由自在地漂浮在高耸的群山之中,彰显出诗人的怡然自得。在诗篇的最后,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水仙随风翩翩起舞,周围的景色不及水仙身姿的曼妙。诗人对于水仙的形象刻画,暗示诗人的内心也是如此地渴望着感情、朋友的陪伴,但始终在高高的天空中飘荡。诗人用水仙这一意象,由于水仙也如诗人一般,拥有独立思想和情感意识,水仙给予了华兹华斯内心的归属感。这个意象的运用,使得水仙被他赋予了情感,亦如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因有朋友的陪伴而倍感安慰。因此,虽是不同诗作的意象表达,但孟浩然和华兹华斯的作品,表达的感情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三)华兹华斯与王维

通过两人诗中使用的同类意象而表达不同情感进行对比,有利于挖掘两人文化差异层面的原因。在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和王维的《辛夷均》中,他们都寄情于花,花是诗中主要意象。“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润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其中“木末”两字生动地描述出高洁独立的辛夷花绽放在树枝端,淡然出尘,与世无争。从“意”的角度来讲辛夷花正是作者自己,隐居无人山,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都保持自己安于平静淡然,清白正直的本性。这种表达和选择的意象与作者的高洁的品格、经历以及佛教信仰都有很深远的联系。与《辛夷坞》中作者淡然的心态不同,华兹华斯的《咏水仙》表达的却是另外一种情感。受西方基督教和泛神论的影响,华兹华斯笔下的自然具有神性,流露出人的思想感情,因而其自然诗歌意象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人的情感烙印。在《咏水仙》中写道“我好似朵孤独的流云,高高的飘游在山谷之上,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它们随风嬉舞,随风飘荡。”在此诗中“水仙”这个意象是具有独立意识和情感的。它让本是“孤独的流云”的作者得到安慰。它们像人一样争强好胜,在风中起舞。此时“水仙"的意象也能反映出作者难以像王维般超脱。这与华兹华斯早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他曾经轰轰烈烈地革命,最后却要面对失望。同为花的两种意象确能反映出两人的强烈反差。

深层次多方位通过对比解析了华兹华斯田园诗意象的选用的柔美与秀丽。明确田园诗意象的巧妙运用表达方式与主题表达重要作用,同时增强人们的人与自然和平发展的观念,为我国创建和谐可持续社会提供有益启发与借鉴意义。华兹华斯诗歌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是与其诗歌意象生成的独特个性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在选择熔铸着生活经历和深厚时代情绪的个性化意象,铸就了清新朴素而神秘的独特风格,值得反复细读与品味

 


参考文献

[1] Abrams, M. H. The Mirror and the Lamp[M]. New York: Oxford UP, 1965.

[2] William Wordsworth Introduction Norton Anthology.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3] Bate john. the song of the Earth[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4] 余畅,中英自然诗歌比较[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

[5]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5.

[6] 邹建军 .论华兹华斯诗歌的意象形态[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06).

[7] 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9.

[8](英)华兹华斯.华兹华斯诗选[M]. 杨德豫,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5.

[9] 安晓敏.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自然诗中不同的美学意蕴——灵动与静穆的映衬[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

[10] 陈铁民.王维孟浩然诗选[M]. 北京:中华书局,2005.

[11] 陈海庆.中英诗歌中“自然”意象比较阐微[J]. 莱阳农学院学报,2001,(4):72.

[12] 崔桂英.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探析[J]. 东疆学刊,2007(04):58-63.

[13] 杨丽.华兹华斯与英国湖区浪漫化[D]. 武汉: 武汉大学,2016.

作者简介:陈文俊(1978.08—)女,汉族,河南信阳人,郑州财经学院,研究生,讲师,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