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弘雅小学 518100
摘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教育教学目标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并举”这一教育方针决定了“五育融合”将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在这背景下,笔者以“融合美育思维”作为一个切入点,探索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京剧课堂教学实践,尝试改变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传统戏曲教学模式。笔者将从师生共同参与“研、教、习、演”四步教学法,来谈对京剧课堂教学的新思考,愿与同行共商榷。
关键词:“研、教、习、演”四步教学法;京剧课堂;融合美育思维
一、“研、教、习、演”四步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京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精神审美的体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当前小学京剧课堂教学的开展存在一些问题:京剧普及率低,师资力量匮乏,京剧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隔较远,学生缺乏对京剧的认知,不易产生“共情”。在此背景下,深圳市宝安区发挥传统优势,深入开展基于精品个人“宝安戏曲娃”到普及“京剧进课堂”的活动,特成立了“刘永青戏曲特色教研工作室”,挖掘普及戏曲的育人功能:即将中华传统戏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戏曲的育人功效,又摸索可行性戏曲教学模式,为大力推进戏曲进课堂做准备。
二、京剧“研、教、习、演四步教学法”概说
京剧作为一门离我们有距离的综合艺术,要切实提升京剧课堂教学质量,改变传统京剧教学法——“口传心授”的枯燥聆听和机械练习,首先要遵循音乐课程标准来准备教学内容,在聚焦京剧作品的同时,还要分析京剧与本册教材内容的关系,“备课”+“备学生”,由“知识导向”到“素质导向”,由“教师为中心”到“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提升艺术核心素养。在京剧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实践与研究,我们提出了京剧课堂教学“研、教、习、演四步教学法”。
京剧“研、教、习、演四步教学法”四步之间的关系:“研”:指教师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等教学资料,撰写教学设计、教案等“课前”准备活动,也兼指学生课前预习;“教”:包含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学习,获得成长意义的学习过程,“教”和“习”都属于“课中”教学活动;“演”学生的即兴表演,演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延续到“课后”,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即教师做好课前准备,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学情,借鉴现代音乐教学法,融合其他不同课程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运用到京剧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提升审美素养,在课堂中进行展示,提高学习兴趣,也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检验课堂教学成效。“研、教、习、演”四步教学法在纵向思维中架接起“课前:研”-“课中:教、习、演”-“课后:研(课堂教学反思)”可循环的教学闭环;从学习内容而言,学生课前预习,主动获得教学资源,经过课堂学习,课后进行所学内容的艺术实践,构建起“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圈。“四步教学法”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原则,教师通过学生的“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思为后期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也利于对学生学习的不足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使对学生的导学和助学更有针对性,从而达到教学的良性循环。
(图1)京剧“研、教、习、演”四步教学法分析与关联特征分析
三、京剧“四步教学法”实践研究的特点:融合与创新
1、洋为中用,京剧传统教学方法与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的融合
传统的戏曲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教师示范一句,学生模仿一句,这种“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戏曲原汁原味的传承。但逐字逐句反复练习,方法单一,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如何使戏曲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研工作室经过京剧课堂教学实践探究,探索出一条融合之路:在保留传统京剧教学经验的同时,融合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和奥尔夫教学法国际三大教学法。三大教学法教学内容丰富,教法灵活,实用性强,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在京剧课堂教学中“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京剧课堂教学。
案例1 京剧念白《报灯名》
研:京剧《报灯名》是一段丑角的念白,处于说与唱之间,难点是把握它的节奏,体会念白抑扬顿挫的韵味;教:①课前要求学生自行在网络上查找京剧念白的特点,了解京剧作品《报灯名》,熟悉1-10的手语动作。②课堂上进大家观点碰撞,资源分享整合;了解京剧念白的特点。③利用奥尔夫教学法做节奏游戏——“时值不变,节奏型变变变”,从四分音符的时值开始,寻找时值相等的节奏型,比如X=
X X= ;习:学习时值节奏是为了学习念白的节奏谱,学生学习掌握了节奏谱后,很快就可以把这段念白念得有模有样了。演:学生各平台的实践与交流,课后与家长分享。
(图2)京剧念白《报灯名》的节奏谱
将京剧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三大教学法相融合,是寻找一种学生能理解、能操作的“媒介”,通过媒介达到知识的迁移,既可以高效解决音准、节奏、强弱等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更加丰富、生动,教学效果更好。
课例2 京戏《走近戏曲(三)——画脸谱》
研:教师研读教学资料:《画脸谱》是一首新创的京歌,包含上场诗(说脸谱)和西皮流水唱腔(唱脸谱)两个部分,既有说又有唱腔。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音乐课堂已经学习过“大切分节奏”,上场诗“跨小节切分节奏”,西皮流水唱腔后三个乐句都是“眼起板落”,就是弱拍(后半拍)开始,强拍结束;还有一个难点是一字多音。学生对京剧韵味的感受和表达是需要一个过程。学生课前分组收集资料,了解京剧脸谱知识。教:课中使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体态律动教学,教师即兴弹奏钢琴,让学生通过蹲、起、立、举手等动作,来体会音符的高低变化;习:使用柯达伊教学法,回归到这首京戏《走近戏曲(三)——画脸谱》的旋律,请同学们用右手在空中画出音符的高低走向,感受音高变化。通过听觉反应、音乐组织形式和音乐元素体验获得戏曲情感体验。学习脸谱绘画技巧,聆听《画脸谱》畅谈感受。演: 要求学生分层实践,即所有学生自由选择说脸谱、演唱《画脸谱》、还是绘画脸谱,以小组形式进行班级梨园展示。
(图3)京戏《走近戏曲(三)——画脸谱》的旋律线
学校京剧课堂教学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在保留传统京剧教学优秀经验的同时,探究三大教学法在京剧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京剧课堂教学,为小学京剧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对加快现阶段传统京剧普及的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2、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京剧课堂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
课例3 京剧《定军山》
研:京剧历史悠久,大多讲述的是久远的故事,学生与京剧有距离感。流行音乐天生就比较亲民,近些年出现了一些融入戏曲元素的通俗歌曲,可以结合欣赏,拉近学生跟戏曲的距离。教:首先观看宁静演唱的京歌版《定军山》,激发学生学习京剧《定军山》的兴趣。习:在唱段学习时,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接受京剧唱腔的能力,来确定教授京剧唱腔的长度。若学生的戏曲基础不高,可以只学习“四通鼓”这四句经典唱腔。演:这段唱腔铿锵有力,表演动作根据唱词随性而做,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创动作。
3、拓宽横向教学思维理念,京剧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王福阳老师在《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是与不是》一文中这样说道:“美育不是一门具体课程,而是教育的一项基本育人目标,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课程目标和体系.”【2】京剧进音乐课堂,教研工作室尝试戏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走一条创新之路。
在美术课堂中,我们把戏曲与中国画结合起来,用中国画的笔墨、线条和色彩来诠释戏曲人物。
(图4)、(图5)宝安区弘雅小学学生戏曲书画作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3】京剧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在欣赏京剧时,“听”可以使学生对声音艺术产生想象,“视”能够把想象进一步具象化,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展现当中蕴含的虚与实的美、唱腔美和韵律美。因此,京剧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京剧欣赏内容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使戏曲知识得到深入浅出的诠释,利用经典作品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
京剧课堂教学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在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有京剧知识内容,如六年级上册的《京剧趣谈》。其中《马鞭》讲到京剧舞台中的马鞭的由来,马鞭的使用和作用,延伸到京剧表演的三大特性: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教研工作室在教授本课实践中,让学生观看京剧《当马》的视频片段,观看后,教师拿出马鞭让学生体验高扬马鞭的畅快,抛马鞭的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 语
京剧的故事背景离学生久远,跟学生目前的生活、学习环境没有明显的交集,学生对传统京剧难以产生“共情”。“四步教学法”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强调艺术体验,多个感官联觉,创新性的把京剧融入到学校美育中,通过京剧“四步教学法”,学生学习京剧不仅在模仿表演层面,通过表演对京剧的知识、人物、故事背景等都有一定的了解。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让京剧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学生美育生活的一部分。
课堂是美育的主阵地,融合美育思维通过京剧“四步教学法”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四步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并了解国际音乐三大教学法,体验音乐基本要素的学习与多元学科融合,在京剧课堂教学中普及戏曲知识,在学生掌握必要戏曲基础知识和基本戏曲技能的基础上,感受在京剧唱腔中带来的立体感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艺术核心素养的目的。融合美育推动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达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目的,在传承的树上开出创新的花。
注释
【1】详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http://www.gov.cn/ldhd/2014-02/25/content_2621669.htm.
【2】王福阳.《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是与不是》[J].福建福州 :学术评论 ,2016年 第6期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