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氨纶产业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双碳背景下氨纶产业研究

马文涛

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  750004

在“双碳”、“双控”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单位GDP能耗成为众多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梳理了氨纶行业现状及近十年价格变动情况,通过分析近十年产品价格变化背后的原因,旨在寻找未来氨纶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氨纶产业现状

(一)氨纶简介

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它具有高度弹性,能够拉长6~7倍,但随张力的消失能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氨纶弹性优异。而强度比乳胶丝高2~3倍,线密度也更细,并且更耐化学降解。氨纶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均较好。氨纶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少量地掺入织物中。

(二)氨纶上下游产业

中国氨纶行业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化工供应商、中游氨纶生产商以及下游服装及家纺生产商构成。其中上游主要由PTMEG和纯MDI的供应商组成,涉及的企业包含烟台万华、山东三维、巴斯夫等;中游以氨纶生产商为主,如韩国晓星、华峰化学、泰和新材和新乡化纤等;下游涉及的服装及家纺生产商包含浪莎、梦洁家纺及阿迪达斯等。

 

图:氨纶产业链

1、氨纶上游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氨纶行业产业链上游的PTMEG占氨纶总成本的60%,纯MDI占氨纶总成本的10%。尽管PTMEG占氨纶总成本比例超60%,但由于中国PTMEG应用在氨纶领域的比例高达75%,因此氨纶行业对PTMEG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且因近几年PTMEG的产能过剩,国内呈供大于求的状态,我国 PTMEG 行业继 2014 年大幅扩产后,产能稳步增加,2018 年国内PTMEG 产能约 80 万吨,需求量仅为 58 万吨,供需错配明显,PTMEG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弱化。

纯MDI占氨纶原材料的比例为10%以上,但由于纯MDI的市场集中度高,呈高度寡头垄断的格局,议价能力强,因此对氨纶价格影响较大。氨纶企业或通过集团化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或将生产基地靠近 MDI 厂商以节省物流成本,如重庆华峰对接巴斯夫在当地的 40 万吨/年 MDI 产能,体现了园区一体化优势。

2、氨纶下游应用需求情况

中国氨纶行业最主要的下游需求还是来自纺织服装类,全球50%以上纺织品和服装含有氨纶成分,国内出口纺织品及其服装中大约60%的品种含有氨纶成分,“无氨不成布”将成为未来中高档纺织品和服装的发展方向。从氨纶下游看,包纱、圆机、经编和圆编是氨纶织造需求的主要领域,包纱是氨纶最大的直接下游,占比约33%,主要用于低端袜子和高端男装。圆机主要生产运动服、毛衣、瑜珈服。

二、氨纶市场状况

1、氨纶价格走势分析

收集了2012年以来的氨纶及其主要原料价格走势,从价格走势来看2020年1月以前,氨纶价格整体呈现震荡走低态势,2020年1月后价格开始快速攀升,随后高位震荡,2021年中旬价格见顶后,价格急速下滑,2022年6月见底后,开始低位震荡。

7b0a202020202263686172745265734964223a202234343838393837220a7d0a

图:氨纶价格走势

可以看到,氨纶价格变化与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呈现正相关性,所以说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但可以看到,氨纶价格波动的幅度却远大于原材料价格波动。一般来讲,产品市场价格变动通常是市场供需关系、原材料价格波动叠加后的结果。为了进一步通过氨纶产品价格变动探究市场供需情况,需将原材料成本变化对氨纶价格的影响进行剥离。

2、氨纶供需格局分析

本次研究设计了简单的滤波函数,引入盈利能力指标,对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导致的氨纶价格变化进行滤除[1],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7b0a202020202263686172745265734964223a202234343838393837220a7d0a

图:氨纶行业盈利能力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3月盈利能力指标见底后,一直到2020年1月,整个氨纶行业盈利能力呈现横盘趋势,即使期间整个原材料价格、氨纶价格出现了较大波动,显示出这期间行业整体供需的相对平衡;2021年2月开始,氨纶价格大幅攀升,盈利能力指标也打破了四年的平衡,出现大幅增加,一度出现了近十年最为暴利的时期,显示出本轮氨纶价格上涨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供需失衡导致,而非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长达四年的供需平衡被打破,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受疫情影响,医疗用品需求增加,受此需求带动,我国氨纶市场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火热行情,生产医疗用品的差异化氨纶也打开更大的需求空间;二是服装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高氨纶含量服装市场规模扩大,疫情也使室内运动更受关注,市场对瑜伽服、运动服等产品的需求较快增加,作为重要原料的氨纶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三是今年以来,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很多东南亚国家的纺织订单转移至我国,也在一定程度上了加大了市场对氨纶的需求,2021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量大幅增长,氨纶出口量达到4.05万吨,同比增长40.11%,海外市场的回暖也拉动氨纶需求增长。但是好景不长,2021年中旬价格见顶后,行业盈利急速下滑,2022年6月见底,需要额外指出的是,这次见底,行业盈利能力出现重大下挫,整个行业盈亏平衡点有被重新定义的可能,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国内氨纶产能大幅增加,特别是以晓星、泰和为首的头部企业纷纷加入扩产大军;二是疫情带来的增量市场消失,行业需求逐渐下降;三是扩产后的头部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大幅增强,盈亏平衡点有效下移,有意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

三、结论

国内氨纶行业具有明显的头部效应,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氨纶行业TOP5集中度为68.2%。国内行业前五分别为浙江华峰氨纶(19.5%),晓星氨纶(15.9%),新乡化纤(12.7%),诸暨华海氨纶(8.4%)和泰和新材(7.9%)。预计伴随着疫情消退及本轮产能扩张,市场供需势必重回理性,在供需重新平衡之前,势必会有新一轮行业洗牌,预计未来国内市场竞争将会重新加剧。目前为了在市场中活下去,头部企业主要有两项举措:一是增产,拼命挤入10万吨/年以上的第一梯队,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折旧摊薄单位成本;二是向西部地区转移氨纶产能,降低能源成本。

从行业市场需求来看,40D传统氨纶本轮价格厮杀更为剧烈,盈利空间挤压更大,开展差别化氨纶的研发与生产也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方向。未来各家氨纶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不被淘汰,低成本、环境友好、高附加值的差别化氨纶将是唯一选择。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单位GDP能耗成为氨纶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1] 设氨纶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单吨氨纶市场价格-单吨氨纶生产PTMG消耗量*单吨PTMG价格-单吨氨纶生产MDI消耗量*单吨MDI价格,以40D氨纶生产为例,每生产1吨氨纶丝需要消耗0.77吨PTMG,0.18吨M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