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以及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以及管理研究

何盛忠

上林县澄泰乡中心学校洋渡教学点  530506

摘要:中小学生心理成长发育还不成熟,相较于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生命教育辅导也需要不断加强,只有教育他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才能做到“心灵”培塑,采用多样化的途径,通过对其思想道德、综合能力、个性品质培养,才能确保其生命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管理

引言: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很少受到关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也不能独善其身,置身世外,不接触社会、学校、家庭,只要身处其中就会面对各种问题,处理不当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波动,甚至造成心理问题。这个时期的中小学生还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最初阶段,其抵抗力、防御能力很弱,对自我的健康保护能力缺乏,因此构建良好的幼儿园生命、科学、公德教育体系,开展自我认知教育,加强健康防护,不但可以积极的完成相关中小学教学要求,还能适时的开展相关卫生健康及生命科学的知识普及,提升义务教育的效果。相较于平常的中小学课程开展,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应该从其心理、生理特点着手,密切关注其各方面的变化,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解除中小学生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消极情绪,重点做好中小学校与家庭的双方面协调沟通,用相辅相成的共育模式,指导中小学生在成长期间的各项生活、学习和心理抚慰,这样才能保障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一、以科学之名讲述生命之重,确保中小学生健康安全

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不同状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面对的突发情况越来越多,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处置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在审视生命之重中的表现也千差万别。中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成长,正确认识生命相较于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更为重要,只有更加注重对于他们的“心灵”培塑,通过对其生命科学认知、综合判断能力、个性公德品质统筹培育,才能将校园打造成中小学生科学认知生命的主阵地。因为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期”,对于社会现象和情感的认知正处于变化的阶段,懵懂而敏感是他们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心理特点,必须积极的采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及生命教育工作,才能将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心理建设同步考虑,从中小学生的成长阶段出发,开展富有特色健康科学教育,帮助他们心智的成长与成熟,更好的以不变应万变,适应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

自新冠疫情爆发至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理念的抗疫斗争时刻都在开展,各级中小学可以用科学抗疫为切入点,用我们抗疫的伟大胜利教育中小学生科学的认知生命,爱护生命,并将此转化为做好防疫工作的各项工作实践,构建校园、教师、家长多级防控网格,用科学之名做好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守护,制定相关责任分工机制和工作流程,做好各个班级的防范预案。在校园内各个场所的入口及学生活动集中区设立测温区,做好经常性的温度测量,并且做好台账记录,形成闭环管控,不断给中小学生言传身教,让他们对疫情不恐惧、不畏惧,能够从积极防控的角度,正确的参与及配合各项防疫工作,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健康,共同守护和谐校园。

、从校园抗击新冠疫情实施着手,做好现实的生命科学教育管理

新冠疫情在中国的成功阻击,说明了我国对于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也是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最好的示例。经历了特殊时期的居家,新冠疫情的“阴影”或多或少都会对中小学生产生正面或反面的影响,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小学生会对疫情产生较大的恐惧。疫情过程中各类新闻媒体对疫情的报道,各类新媒体对疫情对人们生活冲击的展现,让中小学生耳濡目染,形成了较大的抗拒。这种情绪变化应该引起教师的重点关注,因此在生命教育课程设置内容中,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通过日常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用较为委婉的方式,对病毒的危害、预防等知识进行介绍。但是不能简单的用灌输式教育,解读新冠疫情的发生和发展,这样有可能会造成中小学生的担忧与不适。在生命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如果他们接受程度低,则更换其他的教学内容;如果幼儿接受程度较高,可以进行一步开展与病毒防范有关的引导课程,同时积极的让他们主动的提出问题和开展讨论,让中小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知,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课程,给中小学生建立健康防疫启蒙,提升保护自我生命健康的防范意识,形成良好的防护习惯。在校园内,各级教师要用生命教育的科学 “正能量”,将各种与生命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正确分析转化为中小学生能够理解的信息,通过故事会、课外活动或课堂演示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向他们进行传递,从而给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也使其获得更多的生命科学知识。

三、家校联动开展生命教育助力中小学生成长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涉及生命科学、自我认知和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德育在中小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广大家长应该用正向的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接触积极的生命成长力量。家长应该留出更多亲子时间,陪同孩子游览革命纪念馆,感悟革命者群体蕴藏的积极、乐观、执着的信仰精神,用传统文化和艺术人文的感受,去净化和荡涤孩子的心灵。同时,应该更多的带领中小学生亲近自然,开展亲子游戏,增进感情交互,培养孩子乐观向上、开朗阳光的积极心态,建立阳光灿烂的生命观。

结束语:生命教育是中小学生不可获取的心灵成长过程,只有把握住教育的具体实现,用积极、科学、健康的态度去做好课程设计,通过建立大课程的概念,将生命、科学、公德教育融汇在义务教育课程建设体系中,优化课程编排,注重家校联合,精准施策,用更多的形式赋能生命教育课程实施与管理,“育人”的同时更要“育心”,确保生命教育的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梁娜妹. 教育社会生态视角下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8.

[2]冯建军,朱永新,袁卫星.论新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12-18.

[3]杨明生.从面对疫情的选择看生命教育的短板[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