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咸阳 712046
摘 要:本文以汉中镇巴地区一位民间中医大夫的秘方为研究对象,以方中总多酚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该方的发酵工艺参数,即红糖浓度为25%、水杨酸钠浓度为1.5mmol/L、水杨酸钠倍数为2.5倍、发酵天数为5日。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等优点,为进一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斑秃;酵素;制备工艺
斑秃,也叫“鬼剃头”,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损容性脱发,主要有单造型斑秃、多造型斑秃、全秃、普秃、弥漫性斑秃、网状斑秃、蛇形斑秃、马蹄形斑秃等八种类型[1],据相关报道,斑秃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的2%[2]。斑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生活、社交、外貌。但目前为止并没有治疗斑秃的通用疗法,FDA也没有批准任何治疗斑秃的药物[3]。本文研究对象来源于陕西汉中镇巴一李姓中医世家祖传秘方,该方经发酵后治疗斑秃疗效显著,但由于其发酵工艺参数不明(主要靠经验判断)、无质量控制标准且发酵时间较长,需对其工艺改进以利于产业化推广。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SQP型电子天平;DHP-9160B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没食子酸(批号:110831-201906);碳酸钠、福林酚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原料药由李姓中医世家提供,主要由侧柏、生姜等组成。
2.1含量测定
2.1.1供试品溶液制备
样品(粗粉)→加菌种 →发酵→发酵液
2.1.2对照品溶液制备
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将40mg没食子酸置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即得到0.4 mg/mL的没食子酸液。
2.1.3含量测定方法及工作曲线绘制
精密移取1 mL发酵液,加10 mL水稀释,照文献方法[4]绘制工作曲线,并进行含量测定。没食子酸的回归方程为y=0.0023x-0.0011,R2=0.9905。表明没食子酸在40~240μg/mL范围内线形良好。
2.2工艺优化
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红糖浓度、SYS浓度、SYS倍数以及发酵时间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2.2.1单因素实验方案
称取样品粗粉50g,加0.3g碳酸钙(0.6%)混匀加数倍SYS及红糖水活化菌种发酵7天,因素水平见表1。
表1单因素实验因素水平表
实验号 | 1 | 2 | 3 | 4 | 5 |
红糖浓度(g/100mL) | 5% | 10% | 20% | 25% | 30% |
SYS浓度(mmol/L) | 0.5 | 1 | 3 | 4 | 5 |
SYS倍数(发酵液+SYS) | 1 | 1.5 | 2 | 3 | 4 |
发酵天数的考察 | 1 | 2 | 3 | 4 | 5 |
2.2.2实验结果
(1)红糖浓度对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
起初,随着红糖浓度的增加,多酚的提取含量逐渐增大,当浓度为25%时多酚提取得率最高,随着浓度继续增加多酚的得率逐渐保持平稳而不再增加。由此可知,当浓度达到25%时多酚提取效果最好。
(2)SYS浓度对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
随着SYS浓度升高,多酚的含量略有提高,在浓度1.5mmol/L时提取率最高;继续增大浓度多酚提取得率减小。由此可知,浓度达到1.5mmol/L时多酚提取效果最好。
(3)SYS倍数对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
随着SYS用量增加,多酚提取得率呈逐步增大趋势,倍数2.5倍时,多酚提取率达到最大;继续增大时,多酚提取得率减小。由此可知,SYS倍数2.5倍时多酚提取效果最好。
(4)发酵天数的考察
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多酚提取得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5天的时候多酚提取率最高。
综上所述,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红糖浓度为25%、水杨酸钠浓度为1.5mmol/L、水杨酸钠倍数为2.5倍、发酵天数为5日。
2.3验证试验
按照2.2项下所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完成三批药材的醇提,验证提取工艺条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3批发酵液中多酚含量分别为0.13%、0.14%、0.14%,含量为0.14%,RSD为4.22%,这说明该实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安佳旭,王雅清,张洲,吴英楠,白美娇,于希军. 斑秃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0,14(04):333-336.
[2]McDonagh AJ,Messenger AG.The pathogenesis of alopecia areata.Dermatol Clin,
1996,14(4):661-670.
[3]医药观澜.秃如其来!新药获批临床试验,斑秃有望成为首个被攻克的脱发难题[R].CDE官网:“e药环球”,2019.
[4]许海燕,赵明光,彭修娟,刘艳红,侯敏娜. 微波辅助提取秦岭龙胆多酚的工艺优化[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9,36(01):31-35+46.
基金项目:2022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S202213123023)
作者简介:字玺仲,男,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2020级药学拔尖班,E-mail:14468906462@qq.com
*指导教师简介:彭修娟(1981-),女(汉),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E-mail:6103484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