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土肥站,贵州 安顺 561000
关键词:产业基地用肥建议
肥料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科学合理施肥是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也是改良土壤、改善作物品质的关键技术。随着农业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压力不断加大而肥料产品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问题日渐突出,2020年8至10月,我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市重点产业基地用肥情况进行了调研,拟通过此次调研,了解掌握我市重点产业用肥情况并给出对策建议。
一、基地用肥情况调查
按照每个县区调查2个以上重点产业基地调研方案,到全市重点产业基地,实地了解基地购买的肥料产品类型、品牌、技术指标、包装标识、登记状况,以及使用情况等。
1.特色重点产业基地数量
全市6县区共调查特色重点产业基地140个,其中蔬菜基地71个,水果基地21个,茶叶基地27个,辣椒基地 11 个,中药材基地3个,食用菌基地1个,水稻基地3 个,薏仁米基地1个,薯类基地2个。
2.基地种植面积情况
涉及的基地面积共48.9112万亩,其中蔬菜面积28.337万亩,水果面积10.13万亩,茶叶面积8.52万亩,辣椒面积0.8242万亩,中药材面积0.34万亩,食用菌面积 0.06万亩,水稻面积0.45万亩,薏仁米面积0.1万亩,薯类面积0.15万亩。
3.经营主体情况
涉及的基地主要有农业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其中农业发展公司68个,专业合作社71个,种植大户9户。
二、基地肥料情况
1.购肥情况
据调查统计,调研的140个基地共购肥166895.33 吨,其中商品有机肥130638吨、自制有机肥19535吨,生物有机肥260吨、微生物肥235吨、水溶肥68吨、复(合)混肥9533.33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1050吨、尿素2156 吨、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2100吨、氯化钾920吨、硫酸钾400吨。
2.重点产业基地肥料品牌及使用情况
基地采购的肥料大多为“开磷”、“西洋”、“赤牌”,“金正大”、“洋丰”、“撒可富”、“中化”等品牌的中高浓度复混(合)肥料,有少量有机肥和生物菌肥,还有部分就近采购的农家肥和沼液。采购的肥料大多为正规企业生产产品。从肥料外包装来看,包装标识基本规范,登记状况也都良好。从肥料配方来看,叶菜类普遍施用氮含量高一些的复混(合)肥料,水果类普遍使用钾含量高一些的复混(合)肥料并配合有机肥使用。通过和基地大户交谈了解,测土配方、合理施肥正在被基地大户推广应用,有机肥及生物菌肥用量也在逐渐增加,部分基地建有肥料使用记录,肥料使用效果反应良好。
三、基地肥料状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基地用肥呈现“四化”特点:
1.肥料种类和品牌多元化。不仅有 “老三样”尿素、普钙(钙镁磷肥)、氯化钾,更增加了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混(合)肥、水溶肥、硫酸钾、硝酸铵钙等新宠。且肥料品牌众多,有开磷、瓮福、西洋、芭田、金正大、洋丰、史丹利、撒可富、祥云等大品牌,也有其他小众及不知名品牌。
2.化肥施用合理化。调查表明,基地用肥已由过去较为普遍的施用单质化肥,逐步转变为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更多地施用了复混(合)肥。在调查的基地中,复混(合)肥投入占化肥投入量的57.89%,水溶肥投入占化肥投入量的0.41%,尿素投入量占化肥投入量的13.1%,普钙和钙镁磷肥投入量占化肥投入量的13.28%,氯化钾和硫酸钾投入量占化肥投入量的8.01%。复混(合)肥的施用,改变了过去重氮轻磷、钾的施肥习惯,使氮、磷、钾养分平衡供给,作物吸收得到保障,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用工和运输成本,基地化肥施用更趋合理。
3.施肥结构科学化。调查结果显示:基地有机肥施用量占比最大,高达89.98%,(其中商品有机肥为78.27%,自制有机肥为11.70%),化肥施用量仅占9.85%,有机-无机复混肥占0.63%。有机肥的大量施用,使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有机结合,速效缓效相济互补,施肥结构更为科学,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还能改良土壤,用养结合,提高耕地承载能力,为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新型肥料认知化。基地调查发现,随着基地用肥的多元化发展,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大、中、微量元素水溶肥等新型肥料也在不断进入我们的特色产业基地。基地农业发展公司、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场管理者对新型肥料的认知度大幅提高。
四、存在问题
1.肥料品牌杂乱,质量参差不齐。调研基地所用肥料品牌多,较杂乱,大品牌可信度相对较高,但小众及不知名品牌的肥料产品质量没有保障。
2.肥料登记状况识别困难。近几年肥料产品外包装标识混乱,存在不规范使用肥料名称、把微量元素养分计入总养分、夸大肥料功效、制定企业标准不进行肥料登记等情况,
直接影响用户对肥料功效和品质的判断。
3.用肥台账不完善,质量追溯难。大多数产业基地未建立购买和使用台账或者台账不完善,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追溯较难。
4. 种植大户质量意识不强。产业种植大户质量意识不强,过度追求肥料养分含量而不去辨识肥料产品类型、品牌、技术指标、包装标识、登记状况、生产许可证等相关信息,对采购的肥料不进行抽检直接施用,缺乏质量意识。
5. 过量施肥情况任然存在。
由于盲目追求产量且有针对性的肥料配方肥有限,加上减少人工投入的需求,经济作物上普遍使用高浓度复混(合)肥料,导致过量施肥情况仍比较普遍。
6. 肥料施用方式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由于肥料施用方式和水平不高,目前还存在施肥不起垄、不覆土造成肥料浪费;农家肥料未经腐熟直接施用造成烧种烧苗;不按作物需肥规律滥施化肥造成养分流失污染环境、农产品品质下降等现象。
五、对策及建议
1.加强基地人员培训,增强质量意识。开展合理购肥培训,让产业大户了解肥料产品类型、品牌、技术指标、包装标识、登记状况等相关知识,掌握识肥辩肥能力,进而选择放心肥料,保证基地用肥质量。
2.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肥料登记和市场监管。强化《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宣传力度和市场监管,做好技术服务指导,确保肥料生产企业依法生产销售,经销商规范经营。
3.引导和鼓励产业基地严格控制进货渠道,建立完善购用台账。各县市区农业技术干部对产业基地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和要求基地严格控制进货渠道并建立完善购用台账,避免肥料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追溯。
4.开展施肥技术培训,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加强宣传培训,依托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深入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基地科学施肥水平及耕地保护意识。
陈庆红(1971.9--):女,农艺师,一直从事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