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分析

范智锦

罗定市中医院  广东罗定   527200

[摘要] 目的 分析在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在2021年1月-12月期间接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实验对象,并将患者所选择治疗方案的不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参照组与接受常规治疗+中医治疗的研究组,每组的患者例数均为32例。结果 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对来说较低,与研究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时间指标后可知,研究组患者肿胀消失与疼痛缓解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著差别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于接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治疗的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的更好恢复。

关键词: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肿胀消失时间

骨伤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包含着有关于骨损伤的多种疾病类型。对于骨伤患者来说其在后期非常容易出现的一个情况就是肢体肿胀,其不仅不容易消除且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1]。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情况的出现不仅仅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影响着营养物质的供给,如果肿胀情况比较严重甚至可能会影响血供,导致肢体缺血的情况,由此可见积极做好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处理十分重要。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处理方法就是甘露醇,但是其所发挥的效果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因此就要从中医角度出发找到一种更为理想的处理方案。本研究分析了在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骨折的诊断标准,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合并神经血管病变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将患者所选择治疗方案的不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的患者例数均为32例。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14例,年龄区间23-58岁,平均(39.65±3.58)岁;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9例,13例,年龄区间23-59岁,平均(40.09±3.44)岁。统计学分析后可知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一致性较强,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1.2.1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所运用的药物为甘露醇,用药的方式为静脉滴注,每次的剂量为浓度为20%的药液250ml,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时间为7天。

1.2.2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中医治疗,其中常规治疗所选择的药物、用药方式、剂量、治疗次数与连续治疗时间均与参照组患者相同,中医治疗的内容包括活血化瘀汤与推拿。其中,活血化瘀汤的方剂组成为泽泻、香附、柴胡以及路路通各12g,木香、郁金、乌药和青皮各16g,如果患者受伤肢体位于上肢需要加羌活、桂枝各12g,如果患者受伤肢体位于下肢需要加牛膝、独活各16g,每天1剂,用水煎煮后取适量药汁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续用药时间为7天。推拿所采用的手法包括推(用手指或手掌在发生肿胀的部位以适当力度进行单方向推拿,连续四次)、揉捏(使手呈钳形状态并以环形旋转的方式进行揉捏,逐渐向中心方向推进)、按(将手指或手掌作为着力点,对发生肿胀的主标题进行按压)、握(双手握住患者肢体肿胀部位,来回进行揉搓),连续推拿时间为7天。

1.3评价指标

本次实验研究将治疗有效率、肿胀消失与疼痛缓解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作为观察与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2]:在接受治疗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的相关症状、体征均全部消失,患侧肢体的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认定为有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的相关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肢体活动依然会轻微受到限制认定为好转;在接受治疗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的相关症状、体征并无明显变化,患侧肢体活动受到了较为明显的限制,患侧肢体关节较为僵硬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的相关数据资料均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处理与分析,临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与(X±S),检验方法包括χ2和t,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值小于0.05。

2结果

2.1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对来说较低,与研究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组别

例数

有效

改善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32

17

14

1

96.9%

参照组

32

13

12

7

78.1%

χ2

12.693

P

0.033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时间指标后可知,研究组患者肿胀消失与疼痛缓解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详见表2。

表2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肿胀消失与疼痛缓解时间(d)

组别

例数

肿胀消失时间

疼痛缓解时间

研究组

32

4.51±1.26

4.02±1.31

参照组

32

7.21±1.33

7.09±1.45

t

3.182

2.365

P

0.043

0.040

2.3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著差别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2

4.67±0.45

1.03±0.19

参照组

32

4.58±0.41

2.23±0.22

t

2.132

4.303

P

0.094

0.038

3 讨论

在中医上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归属于血瘀症,认为这一情况的出现与热毒内侵、气滞血瘀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气乃血之帅,气行、气滞与血行、血滞是相对应的。因此,在为骨伤后肢体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以活血化瘀为第一原则,以更好改善患者肢体肿胀的症状,促进患者的更好康复。

中医的治疗方法与手段相对较多,其中,中药汤剂与推拿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治疗手段,在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将运用了这两种方法,其中,中药汤剂选择的为活血化瘀汤,相关药物的联合运用可以达到补气血、消水肿以及通络健骨的效果,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3]。推拿治疗中所运用的手法包括推、揉捏、按及握,更好促进肿胀肢体的血液循环,达到了化瘀通络的目的,改善了肌肉挛缩的情况,在促进肿胀消失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一定的效果。所以,将活血化瘀汤+推拿作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是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远,陈祖平.中医按摩结合活血止痛汤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2):165-168

[2]黄枝平.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155+157

[3]叶东城,钟慧霞,孙小东.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