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安徽省合肥市,230000
【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某省级三甲综合医院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传染病病例情况,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点、人群、传播途径和发病序次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通过Excel2016和SPSS 26对2016-2020年度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展开分析。结果 近5年该院传染病报告总数为23866例,发病高峰集中在5、6、10月份。男性发病14937例,女性发病8929例;各年龄段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1);发病人群中农民有8626例,家务及待业有6260例,散居儿童有3512例;安徽省病例占发病总例数的97.77%;血源及性传染病数量最多,共计13108例;传染病发病例数按顺序排前5名的有: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水痘、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累计占比89.16%。结论传染病报告分析对积极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和定期、主动查找潜在危机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6-2020年该医院上报的传染病病例数据。定性资料来源于该医院传染病报卡工作人员访谈结果。
1.2 统计分析 使用Excel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26软件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16-2020年该院上报传染病共计23866例,含死亡26例,病死率为0.11%。其中,乙类传染病共计14826例,含死亡5例,病死率0.03%;丙类传染病共计6118例,无死亡病例;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共计2922例,含死亡21例,死亡病种均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死率为0.72%,且2020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死亡高达11例;未发现甲类传染病。2016-2019年门诊量和出院人次逐年增加,2020年较前一年明显下降。见表1。
表1 2016-2020年该院传染病上报例、死亡例及门诊量和出院人次
年份 | 乙类 传染病 | 丙类 传染病 |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 死亡例(n) | 病死率(%) | 报告传染病 总例数(n) | 同比增幅(%) | 门诊量 | 同比增幅(%) | 出院人次 | 同比增幅(%) |
2016 | 463 | 1481 | 379 | 4 | 0.17 | 2323 | / | 3050475 | / | 132228 | / |
2017 | 503 | 1153 | 381 | 2 | 0.10 | 2037 | -12.31 | 3377216 | 10.71 | 140026 | 5.90 |
2018 | 2263 | 1244 | 581 | 6 | 0.15 | 4088 | 100.69 | 4269429 | 26.42 | 183972 | 31.38 |
2019 | 5194 | 1184 | 840 | 3 | 0.04 | 7218 | 76.57 | 4995347 | 17.00 | 213823 | 16.23 |
2020 | 6403 | 1056 | 741 | 11 | 0.13 | 8200 | 13.60 | 4460372 | -10.71 | 203613 | -4.77 |
合计 | 14826 | 6118 | 2922 | 26 | 0.11 | 23866 | / | 20152839 | / | 873662 | / |
2.2 三间分布
2.2.1时间分布 分年度分析可知,2016-2020年传染病病例总数上升明显,传染病发病例数每月均不少于54例且发病日期集中在5、6、10月份。其中,2016年传染病上报的最高峰在6月,次高峰在7月;2017年传染病上报的最高峰在10月,次高峰在9月;2018年传染病上报的最高峰在5月,次高峰在7月;2019年传染病上报的最高峰在10月,次高峰在6月;2020年传染病上报的最高峰在9月,次高峰在10月。可见,传染病发病最多的是5、6、10月份,频次为3;其次为9、7月份,频次为2;其余月份,未显高峰。见图1。
图1 2016-2020传染病发病时间分布
2.2.2 人群分布 在传染病发病例中,男性共计14937例,占比62.59%;女性共计8929例,占比37.41%,不同性别的传染病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从年龄看,发病次数排在第一位的是年龄<10岁,第二位的是30~岁,排在最后的是>=80岁,各年龄段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1)。见表2。从职业方面看,传染病上报的人群中农民有8626例,占比36.14%;家务及待业有6260例,占比26.23%;散居儿童有3512例,占比14.72%。
2.2.3地区分布 根据现住地址分类发现,传染病病例中合肥市人口共计13627例,占比57.10%(安徽省病例占发病总例数的97.77%);安徽省其他市县人口共计9707例,占比40.67%;其他省、市人口共计532例,占比2.23%,主要以河南、江苏、江西、浙江等省为主。
表2 2016-2020年传染病性别和年龄分布
一般特征 | 例数(n) | 构成比(%) | 2 | P值 |
性别 | 15.777 | 0.003 | ||
男性 | 14937 | 62.59 | ||
女性 | 8929 | 37.41 | ||
年龄(岁) | 4266.698 | 0.001 | ||
<10 | 5447 | 22.82 | ||
10~ | 1181 | 4.95 | ||
20~ | 3479 | 14.58 | ||
30~ | 3721 | 15.59 | ||
40~ | 3591 | 15.05 | ||
50~ | 3427 | 14.36 | ||
60~ | 1911 | 8.01 | ||
70~ | 927 | 3.88 | ||
>80 | 182 | 0.76 |
2.3传播途径 2016-2020年上报的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染病数量最多,高达13108例,占比54.92%;数量较多的是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将发病数量最多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展开分析发现,2016年占比1.12%;2017年占比1.45%;2018年占比14.88%;2019年占比37.04%;2020年占比45.51%,2018年较2017年同比增长926.84%,2019年比2018年同比增长148.84%,经血源及性传播的传染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2.4 传染病发病序次及主要病种发病水平变化趋势 2016-2020年传染病发病例数按顺序排在前5名的有:病毒性肝炎(13146例)、手足口病(3310例)、水痘(2123例)、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1897例)、肺结核(801例)。前5名传染病累计共占所有上报传染病的89.15%(21277/23866),其中,排在首位的病毒性肝炎占所有传染病的55.08%(13146/23866)。通过对主要病种的发病水平分析发现,病毒性肝炎总体数量明显上升且在传染病种占比显著提高,2018年较2017年同比增长936.90%,2029年较2018年同比增长149.97%。因病毒性肝炎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97.23(12745/13108),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展趋势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水平保持高度一致。手足口病总体数量逐步减少且在各年度占比下降明显,2017年较2016年同比下降37.69%,2019年较2018年同比下降62.04%。各年度传染病发病序次及病例数见表3。
表3 2016-2020年传染病发病序次
序次 | 疾病名称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发病例(n) | 构成比(%) | 发病例(n) | 构成比(%) | 发病例(n) | 构成比(%) | 发病例(n) | 构成比(%) | 发病例(n) | 构成比(%) | ||
1 | 病毒性肝炎 | 152 | 7.88 | 187 | 11.37 | 1939 | 53.68 | 4847 | 75.51 | 6021 | 78.46 |
2 | 手足口病 | 1133 | 58.77 | 706 | 42.94 | 785 | 21.73 | 298 | 4.64 | 388 | 5.06 |
3 | 水痘 | 209 | 10.84 | 282 | 17.15 | 417 | 11.54 | 662 | 10.31 | 553 | 7.21 |
4 | 感染性腹泻* | 295 | 15.30 | 344 | 20.92 | 232 | 8.94 | 444 | 6.92 | 491 | 6.40 |
5 | 肺结核 | 139 | 7.21 | 125 | 7.60 | 148 | 4.10 | 168 | 2.62 | 221 | 2.88 |
备注:感染性腹泻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3.讨论
2004年我国开始使用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不仅减少了传染病误报、漏报、迟报等不良结果的产生频率,更明显提升了传染病报卡质量,使我们能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类传染病的发现、发展和流行趋势[1]。2019年COVID-19疫情爆发提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需要更加清楚地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并以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及相关政策来预防传染病的爆发[2,3]。因此,从本文可分析结果看,基于传染病网报报告系统的报告分析对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和不断完善应急控制机制,定期、主动查找潜在危机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分析可见,2016-2020年该院上报的传染病例数总体上升明显,2018、2019年传染病总数增幅较前一年呈翻倍增加,这与该院门诊量、出院人次增幅保持一致。2020年传染病总数增幅较前一年明显减少,因该院传染病病例主要来源于安徽省且该省非2019年COVID-19疫情爆发的重灾区,但居民传染病防控意识的显著加强,导致2020年传染病例数增幅减少。此外,病毒性肝炎(发病例数最多)发病水平与该院传染病发病总数、门诊量、出院人次呈相同变化趋势。经对该医院传染病上报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访谈得知,2018年该院开始启用院内医生工作站系统,实现了住院病人病历电子化,同时,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安徽省卫生监督所多次至该院核查传染病上报工作,督促该院梳理和补报已漏报病例(补报最多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2019年该院使用传染病网报信息系统,通过网络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接,实时上报传染病信息。由此可见,相关行政部门对传染病工作的重视和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传染病报告效率,减少了传染病漏报情况的发生。
此外,乙类传染病病死率已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死率较高。通过百度地图查询2020年因该病死亡的11名患者详细住址后发现,9例住址为山区或2km内有山林,1例1km内有较大面积湖水,结合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虫媒传播,加之2020年洪涝灾害严重,导致该传染死亡病例较多。因此,针对靠近山区、多水地区人群,建议从健康宣教入手,减少密切接触山林作业、水上作业等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此外,应注意与林业、气象等部门定期沟通,加强对蚊虫、蜱虫等传播媒生命活动的监测与记录,构建疫情爆发的预警系统
[4]。
目前,近五年该院接触到的传染病发病病种多达36种,手足口病发病例数较多。因手足口病具有季节性和群体发病的特点,且发病高峰集中在夏秋季,加之2016年8月手足口病疫苗上市,合肥市及各辖区疾控组织对幼儿园、学校等高发人群聚集地展开环境消杀,使得手足口病2017年发病例数明显下降,总体发病例数呈大小年发展趋势。因此,针对高发的手足口病,可通过规范居民自身行为,督促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从而主动减少与传染源的密切接触。同时,鼓励高发人群主动接种高发传染病的疫苗,形成群体免疫。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人群、地区传染病发病情况发现,男性、10岁以下儿童和30~50岁青壮年、农民为高发人群,发病时间集中在5、6、7和10月。另外,经分析传染病发病不同地区的发生例数,安徽省(主要为合肥市)病例数占很大比重,可推测来该院就医的主要为省及市辖范围内的患者。因此,首先,建议针对不同特征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原有预防传染病的基础上深化居民对传染病的认知,提高居民自我预防传染病的依从性;其次,在传染病高发时间段前接种相关疫苗,做好充分预防工作;最后,巩固现有基层防治能力,做好省内学校、医院等重点人群防护,提升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提高人群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周智敏.做好信息整合,细化“非结”网报[J].中外医疗,2011,30(08):126.
[2]江宇,刘璇,岳和欣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中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建议与思考[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04):472-477.
[3] Noda Hiroyuki. Progress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regarding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s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Japan[J].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 2021, 27(4): 555-561.
[4]汪君君,姚永帅,马涛等.2009—2018年南京市主要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0,26(04):367-371.
潘春林(1991-),女,初级技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卫生政策研究;传染病预防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