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诗画江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本文以南通市三南村为研究对象,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采用“自下而上”的规划方法,深入了解场地现状和村民意愿,从总体布局、用地布局、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乡村治理等多个方面对三南村进行顶层设计,探索村庄规划的转型方向,助力三南村创建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 规划转型
一、三南村概况与规划缘起
三南村位于南通市海门市滨江街道,临近海门城区、沪陕高速叠石桥收费站,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全村总占地面积5325亩,总耕地面积3005亩,总人口2948人,总户数1310户,下辖28个村民组。
2021年,三南村入选了南通市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录。对标《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评分细则》,三南村创建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仍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三南村开展村庄规划,要求从顶层设计介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三南村区位、产业、文化等特色优势,努力做好三南村村庄规划,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实施路径,助力创建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村集体与村民意愿调查
本次规划贯彻“开门编规划、驻村编规划”的理念,采用“自下而上”的规划方法,高度重视、尊重、吸收村民和村集体的意愿,让村民全程参与、共同决策。
通过前后3次、20多天的驻村调查、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村民代表大会、动员培训等多个方面协助村民参与到规划中来,收集、整理村民与村集体的想法,分析出产业意愿、环境意愿、设施意愿、用地意愿、文化意愿、治理意愿,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依据。
三、规划内容与重点
充分结合各方意愿后,本次规划提出三南村的定位为:以乡村振兴为总体目标,以农旅融合为产业基础,以“桃李春风,乡忆三南”为主题形象,打造主客共享的都市桃源、安居乐业的秀美乡村,创建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构建“新产业・新生态・新文化・新人居・新生活”的乡村振兴样本。
规划从总体布局、用地布局、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乡村治理等多个方面对三南村进行顶层设计。同时从建设落地性和可操作性着手,确定了三南村乡村振兴总体思路和五大振兴近期实施计划。
四、规划特色与亮点
1、生态优先,落实空间管控要求
一是强化刚性管控。三南村村庄规划首先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等控制性指标要求,落实划定基本农田,明确乡村地区蓝绿空间管控标准。优化三南村水网格局,完善村庄绿地系统,构建乡村碳汇空间。以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为底板,根据村庄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和村民建房等要求划定建设空间,明确各类空间的管控要求。
二是弹性留白。为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预留机动用地指标的方式,兼顾村庄近中远期的发展用地需求,按照划定“定空间,不定用途”、“定空间,不定时序”、“定指标,不定空间”三类方式,实现规划“留白”。
2、减量规划,强化存量挖掘利用
一是用地存量利用。本次规划贯彻“减量规划、挖掘存量”的理念,进行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化,在不新增村庄用地的前提下,通过挖掘存量和闲置用地,对用地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提升,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党群服务中心、法治文化公园、乡村小游园、农业生产配套用房、仓储物流中心、水果冷链中心等项目用地。
二是闲置民居盘活。通过实地调查,统计、整理村庄闲置民居,结合村民意愿,一方面改造闲置民居,引导村民开办民宿、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休闲业态,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改变房屋用途,建设文化服务空间,打造乡村文化阵地。
三是严格把控农房建设。加快严格房地一体的农村不动产登记,把关建房资格,执行“一户一宅”。新建农房要优先利用村内的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等现状建设用地,鼓励使用低碳建筑材料、推广保温墙技术、提高空心砖使用率。
3、产业振兴,激活内生经济动力
围绕自身产业特色和生态保护要求,合理安排产业用地布局,构建“农业支撑、乡旅带动、服务延伸、以工支农”的多元产业体系。
在农业方面,一是要升级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机械化、低碳化发展,做大做强三和猕猴桃、桃梨春风、苏洪鲜食等“三南品牌”。二是要培育农业产业龙头,强化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苏洪集团村企联建的合作模式,扩大加工包装车间、保鲜冷藏库、物流配送中心。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构建三南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产业联盟、新型合作农场等,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五是延伸水果特色产业链,依托桃、梨、葡萄等特种果业为,构建以果苗培育、水果种养、亲子采摘、果品加工、物流配送、科普教育、文创手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全产业链。
在农旅融合方面,突破传统乡村“看+吃+住”的业态格局,重点打造亲子、采风、觅趣、简居、嘉膳、游礼等六大业态,构建三南村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同时,依托三南村水果种植产业,结合四季时令,适时开展水果采摘活动,举办“三南桃花节”,打响乡村旅游品牌。
在乡村工业方面,摸底三南村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企业,引导其向城镇产业园区集中,严格落实村庄引导、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清单,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4、彰显特色,营造乡村独特风貌
一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村边、田边、水边、路边、塘边“五边”综合整治和绿化行动,整体提升乡村环境。开展“三棚”改造,拆除侵占河道、明沟、道路的违章三棚,其余三棚统一翻新、刷白、更换门窗。全面落实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加快全村旱厕改造、集污管道和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回收体系完善。
二是庭院美化,统一修复破损墙面,整理庭院杂物,增加庭院矮墙和木栅栏,前庭后院种植果树蔬菜。
三是营造特色景观,开展村口、路口景观营造,重要建设三南路路口、社南路入口特色景观文化标识,提升三南路、社南路、园区路沿线道路景观,梳理行道树。
5、完善设施,缩减城乡公服差距
一是完善道路设施,推进北京路西延线建设工程,打通三南村至海门城区的主要通道;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提升园区路、三南路、社南路、学童路等;新建公共停车场;结合农旅项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态游步道,合理组织村内游览线路;提前布局好电动汽车充电桩,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二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服务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交通设施、环卫设施、养老设施、安防设施等设施建设,丰富主客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
6、传承文化,树立乡村文明风尚
一是建设文化阵地,梳理村庄历史与文化,包括村庄历史沿革、三南创业精神、家风文化、乡贤、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桃李春风村史馆展陈内容,升级村史长廊、开展传统技艺传承活动,对竹编等传统技艺进行宣传和传承。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合理布局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党建文化小品、乡村大舞台、入口文化景观标识等文化设施,建设乡村文化阵地,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有效保护、利用水塔、灰扒港闸等彰显三南精神的文化遗址,延续三南文脉,建设富有三南特色文化场所。
三是加快移风易俗,制定村规村约,加强对婚丧礼俗、、攀比炫富、涉黑涉恶等行为的约束,常态化开展“文明户”、“好人”等评选。
四是开展文明宣讲,依托“道德讲堂”,开展“书记开讲啦·理论宣传”活动,推进村民道德建设,在农村进行主题宣传活动。四是丰富村民文化活动,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开展送文化下乡等品牌文化惠民活动。利用春节、六一、国庆等节假日开展文艺汇演、篮球赛、广场舞比赛等活动。
7、共同缔造,推进乡村治理有效
一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借鉴浙江“余村经验”,探索以“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八个村”为内涵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带动实现了乡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二是健全村庄法治、党建建设,打造平安法治文化阵地、党建文化阵地。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综治中心、网格办、调解室、警务室、人大代表工作室、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自治活动场所等。
五、小结
文章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审视了传统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结合三南村现状及发展需求,通过实践,思考了村庄规划的四大转型方向,即推进从增量规划向整治性规划转型,推进从突出建设规划向全域全要素空间整合规划转型,推进从蓝图式规划向实施性规划转型,推进从“自上而下”式规划向“自下而上”式规划转型,希望能够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复制的规划模式。
【参考文献】
[1]白雪秋,聂志红.乡村振兴与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
[2]冯俊锋.乡村振兴与中国乡村治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3]张立.我国乡村建设的若干现实问题及乡村规划的转型应对[J].理想空间.2019(08).
[4]张昕欣,李京生.“自下而上”式村庄规划编制方法——以三个村庄规划实践为例[J].理想空间.2019(08).
[5]米寸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建议与思考——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2021(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