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4

民族文化传承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综述

李沐泽 崔美玉

延边大学,吉林 延边 133002

教育的本质本是文化传承随着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注重与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优化成为举足轻重的一环。因此,本文通过借助CiteSpace 软件基于CNKI数据库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民族文化传承对民族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总结,提出有关我国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1.前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会议指出:迈向十四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完善的社会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而要勇于在危险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完成教育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普及目标重点在中西部困难在边陲地带、贫苦、民族区域。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职业教育政策法规指出必须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方的职业教育工作。这既是少数民族地方职业教育技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贯彻国家精准扶贫脱贫战略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很多少数民族文化面临传承割裂断层、民族技艺传承人才流失等情况。这就需要少数民族地方的特色职业教育为少数民族地方培育留得住的人才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和人口贫困的减少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弘扬等问题特色职业教育有效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共生的关系,促进了民族共生教育体系的建立。职教是缓解少数民族地方人才培养供求问题的主要教育形式它将为少数民族地方进行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民族文化复兴供应智慧资源与人力资本。

2.概念界定

2.1民族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一个人们共同体(如民族)的社会成员中做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这个过程因受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具有强制性和模式化要求,最终形成文化的传承机制,使人类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1]]从人类学视角来看,文化传承即是文化的孺化,是人适应环境的社会产物由人的社会群体而共享但是文明和民族须臾都不可分开所以中华文化的传播最为核心的问题便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本文中的文化传统就是指: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功能人们通过在生活学习、劳动实践和对各种宗教节日和社会活动的参加中习得中华民族文化从而建立中华民族集体心理意志和中华民族精神意识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

2.2民族职业教育

197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中提出;“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TVET)由 1999 年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提出,近年来,TVET 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机构广泛使用的提法。在本研究中的“职业教育”特指对教育者施以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的职业院校训练,主要包括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继续教育性质的成人职业教育,以及普通教育中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本文所研究的"民族职业教育"是以民族地区学生为主要对象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民族职业教育"带有地域性、群体性和类型性的特点在功能、对象、内涵上都存在着鲜明的特点和复杂性。

3.研究概况及分析

3.1发文量

根据CNKI数据库统计的2000年至2020年间文献,通过图一我们可以看到,学者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文献数量在先呈逐渐先上升的趋势,2010年达到峰值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此可以分析得出,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已经趋于相对完善,引用其观点研究能具有充分的理论支撑。

通过图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专家学者对少数民族职务教育的关心程度逐年增长而相对于"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少数民族职务教育"的研究虽也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研究数量还是相对较低。

从数量的相关性上来说民族文化的研究相对比较全面和广泛而相应的论据与论点也更多更丰富。所以本文将在民族文化的视野下总结综述前人有关民族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对民族文化视野下的民族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处理措施再作梳理并总结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足以提供关于当前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展望。

3.2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
在CNKI中以“民族文化”和“民族职业教育”为主题对2000年至2020年间文献进行检索,利用Citespace绘制“民族文化与民族职业教育”关键词共现图,如图三所示共识别出包括职业教育 、民族地区 、民族职业教育等 9个聚类。由此结合文献梳理,通过分析可知近年来学者对民族职业教育的研究中,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视程度在不断上升。

3.3研究前沿

通过 Citespace进行系统运算后,得到突显强度前6关键词,如图四所示。“民族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相对凸显强度最高。“精准扶贫”是近年提出的热点。

4.存在的具体问题

4.1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

王屹,王立高(2017)在其研究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学在开展民族文化传统培养、促进民族文化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民族文化传统培养实力不够强、民族名牌不够响亮、民族文化魅力不足、学科教师不足、学科设置不合理、教学工作制度不够健全等等的问题。张秋凤(2021)提到,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职学校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是以专业为依托的,因此,加强相关专业建设成为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前提。同时,中职学校利用民族文化传承的资源来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尤为必要。民族地区因经济、地理与交通等缺少优势,民众对接受教育的自觉需求整体偏低,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差,招生工作极为困难。杨智,陈越(2020)其研究中指出,教育行政机关、当地党委政府、扶贫部门等和学校将结合在一起针对教育意识淡漠的父母和学生进行相应的强制手段一旦孩子从初中毕业不升学或不能读中等职业学校将根据各地政府制定的教育管理措施取消得的扶贫、移民搬迁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教育资格。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民族民间文化技艺的传承创新,都可以依靠职业教育来完成。

通过对以上研究可以分析得出,学者对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研究存在的问题里,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校专业布局不够合理专业,过于雷同。为有效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一些中职学校以开设多种热门学科专业来吸引更多学生就读成为提升职学校教育魅力的重要手段这导致中职院校的专设定缺少比较科学、合理有效的计划。同时高度雷同的学科一般还有计算机技术运用、车辆生产与检测、旅游业与信息管理、电商等。这些专业就业前景一般,但学生却热衷于报考,所以导致几乎成为每所中职学校都会开设专业,难以体现每所学校的办学的民族文化特色。第二,由于教育观念陈旧,导致民族地区仍有部分家长不愿送子女就读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中职学校面临生源相对不足的困境。重普教轻职教的思维仍存有越是偏僻的地区这个现状越严峻。表现为:面对升入一般高校与中职两个选项学员基本可以自由选择进入一般中学考不上普通高中即停学外出务工中职学校读书工作过程中辍学现象也比较普遍。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尽管部分院校已结合自身的实际实施了调整工作然而就整个少数民族省份以及区域性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而言这些现状仍较为严重。因此之后对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研究中一方面要注意在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调研中要结合对社会需求的考察了解市场真正需求旺盛的专业与学校实际开办的专业做对比;同时应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经济发展等因素,与当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方向进行研究,从集中优势资源在各学校办特色专业方向入手。另一方面,可以从加大宣传力度,破除守旧观念的桎梏方向研究,提供如何建立起畅通的招生渠道,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构建完善的资讯平台的有效对策。

4.2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

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既有培养人才的责任,同时也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经济文化事业的社会担当。由于高职阶段教学对社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明显高于本科生教学高等院校教学服务是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可以通过供给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王路路,李祥(2021)在研究中指出,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将更加紧密可以较为直接地构筑起与立德树人和大行业企业的对口衔接机制助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经历恢复、调整、适应和迅速发展的四大阶段。路树萍(2019)在研究中指出,伴随高职高专教学质量与改革工作的持续开展特色课程构建的概念日渐进入众多教学工作人员的视线怎样开发和利用好本地化教学信息资源怎样构建专业课程体现教学育人的功能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李影影(2021)指出,民族地区高职艺术类课程融入民族技艺存在的问题有:第一,融入民族技艺课程标准不明确;第二,民族技艺方向教材使用率低;第三,民族技艺师资队伍薄弱。以上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中的着重入手点。

通过对以上研究可以分析得出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研究还面临着人力资源供给与社会产业发展的结合度不高、对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文化的职教传承的基础创新能力不够、民族教育科学技术成果的实践转化能力薄弱、社会服务机制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方面,可以从高等学校吸收民族文化研发富有民族和本地特点的课程和教育资源

规范学科专业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民族情感凸显学科专业特点方向入手;另一方面,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深化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热爱本民族情感的角度也应进行深入探究。

5.展望

5.1结语

民族文化与职业教育都具有着独特无二的社会价值,为进一步发展好少数民族职教,就必须把各类具有突出民族特色文化融入职教课程,充实少数民族教学的表现形式,这也就急需我们的研究去进一步探求更高效的途径。发扬光大少数民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人才,是对少数民族地方职业学校肩负的义务与责任。职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实用性,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深入研究,可以有利于快速高效的教育优秀传统人才培养,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基础比较脆弱,但民族文化教育资源丰富。通过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视域下研究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更能够有利于在传承创新各民族社会文化中的高技能人才,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民族地区职教的义务与责任进行深度的探究。

5.2展望

少数民族区域职务教育现代化实质上也是少数民族区域职教内生建设和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化核心任务是根据民族区域本身各领域方面要求进一步优化民族区域职教内在的成长要素。关于少数民族地方职教需要与少数民族文化深入融入怎样促进职教高质量快速发展、怎样助力推动脱贫致富攻坚战与城乡振兴发展高效相衔接等复杂提问均需要我们从继续深入研究,这是少数民族区域职教发展研究的的题中之义更是破解新的时期少数民族区域职教蓬勃发展困难的必要抉择。发扬多元中国民族文化搞好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提高民族意识在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继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此能够改变人民对职业教育的见解两者的互动协同发展,才能够促使双方发挥各自特长,从而求得双方的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赵俊.民族文化传承视野下职业教育解决对策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6(1):15-18.

[2]常永才.民族职业教育的重大价值[J].民族教育研究1997(3):2625-29.

[3]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体系述评[J].孙翠香.职教论坛.2018(02).

[4]黄征学,覃成林,李正图,等.“十四五”时期的区域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19(02)1-12+165.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6-06-15)[2020-06-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15/content_5082382.htm

[6]阎立新.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探索[J].满族研究,2002(3):8:7.

[7]张诗亚.发展民族特色职业教育 促进民族共生教育体系建立[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01):5-9.

[8]张苏伟.民族文化与职业教育的互动研究[J].汉字文化2021(03):159-160.

[9]林克松曹渡帆.“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振兴发展的基本思路[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01):82-88.

[10]曹荣军,孙继红.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区域文化传承创新的研究[J].教育评论,20153):134-136.

[11]王屹王立高.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中职民族文化传承示范特色项目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06):62-66.

[12]张秋凤.民族技艺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融合发展:必要性、可能性与策略[J].职教通讯2021(05):122-127.

[13]杨智陈越.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发展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20(04):40-47.

[14]张佳.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0):45-50

[15]王路路李祥.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的实践样态与路径转向[J].成人教育202141(05):59-66.

[16]谢德新邱佳.回顾与研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变迁逻辑与趋势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49-55.

[17]路树萍.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222-223.

[18]李影影.文化振兴下民族地区高职艺术类课程融入民族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居业2021(04):135-136.

[19]李祥王路路冯力.面向2035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代化:内生发展与愿景展望[J].终身教育研究202031(06):28-34.

[20]王毅,倪胜利.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西藏民族职业教育思考———基于西藏攀德达杰职业技术福利学校的启示

[J].民族教育研究,2008(6):87.

[21]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作者简介:

李沐泽(1998.06-),女,河北唐山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心理文化与教育。通讯作者:崔美玉(1965.04-),女,吉林延边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延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

1


[[1]] 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