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泸溪县第二中学 湖南省怀化市 416100
摘要:初中语文课既要重视知识的传递,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沟通,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部分,情感教学在加强学生的知识传递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是一种培育学生审美情感、塑造美好心灵、陶冶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下,情感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实施情感教育,不但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改善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基于此,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认识到情感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借助各种资源塑造学生的情感,加强他们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教学中。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入的作用
1、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理念倡导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教育和思维能力培养,还要充分考虑学生情感的体验,以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渗入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2、塑造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事实证明,语文课程学习是将老师授课情感、学生学习情感与课文里面所造就的情感融汇贯通在一起,实现老师、学生与创作者三方间的感情邂逅,实现情感共鸣。所以,老师要主动构建情感环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会,进而熏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3、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不仅限于专业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提高,又包含情感体验和审美观的提升。在语文中渗入情感色彩,能够促进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情感,活跃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情绪的表达愿望,有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1、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增加学生的情感共鸣
情感是人的心灵之物,它不能用言语来表达,也不能用外在的力量来强迫,必须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去体会和领悟。初中生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对情感比较敏感。通过阅读经典、名作,使学生在情感和心灵上获得更多的感悟,逐步塑造出健全的个性,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每一句话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社会和人类的真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好这一关键点,注重作者的情感体验,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感受,让他们和作者有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与角色共同呼吸。从创作者的视角去体会世间的美与丑,从而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文章的主题,同时老师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从文章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和世界。老师用充满情感的教育,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图象,逐步激发他们的情感。
比如在教授高尔基的《海燕》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内容,并配以充满激情地朗诵。在朗诵完之后,同学们都说,他们似乎看到了翻腾的海浪以及在天空中翱翔的海燕。当念到“让风暴来的更猛烈一点”的时候,有些学生仿佛被这首充满激情的诗句感动了,忍不住热泪盈眶。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激活爱憎分明、惩恶扬善的心理。将课文内容中的情感渗入到学生的心里,把语文的无声转化为有声音的图片。
2、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营造出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初中语文课堂的内容逐渐变得丰富多彩,课堂上的导学案、多媒体和微课都有明显的提高。多种教育形式的产生,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缺陷,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使学习者发挥其独特的优点。对老师来说,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善于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教育工具来充实自己的课程,把学生置于各种教学环境中,以使其获得更多的情感经验。
就拿朱自清《背影》这篇课程来说,这是一篇生动活泼、情感细腻、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在课堂上,老师首先可以用歌曲《父亲》把新课文引入课堂,利用音乐的特殊性质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们讲述他们和爸爸的动人经历,感受到爸爸的关爱和温暖。这时,老师再次放一段轻快的乐曲,让学生们跟着音乐一起朗诵,感受文字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很轻易地引起学生们在情感上的反应。
3、借助课堂讨论,进行情感教育
运用课堂对话进行情感教育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它要求老师从课堂上的某个特定的知识入手,并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和剖析下,使学生的情感交流更加深入,由此而得到了情感上的升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老师要想以讨论互动的形式开展情感教育时,就一定要先加强互动联系的建立,保证学生能够在平等、自在的环境里与老师一块儿交流互动探讨,使学生要说、敢问、会讲,并从中得到较好的互动感受,为学生的情感素养教育提供支撑。
比如,在进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问题作为主题与学生展开探讨,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元素。在探讨中,学生们从各自的视角来剖析“忧患”与“安乐”,并且从自身的视角来加以辩驳,充分地表达出他们现阶段的心理状况和实际需求。在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提出自己对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忧患意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明白,假如我们在应当读书的时候过分追求“安乐”,那么我们就会白白地把最好的青春岁月给糟蹋了,而将来要继续奋斗时就会非常艰难。因此,要使自己未来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达到人生的梦想,就需要在现在拥有一种悲天悯人的精神,并且在今后的日子里,持续提高自己。
结语: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与任务都发生了创造性的变化,而开展的情感教育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正确把握情感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尚未建立起情感教育的思想意识,使得初中语文教育的效果始终难以得到明显突破。这就需要我们所有语文老师不断专研、不断探索,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渗透教育方式,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玲玲.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000(004):94-94.
[2]许卫星.刍议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18,000(002):62-62.
[3]李娜,司维国.以情促学——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科普童话,2019,000(007):P.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