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调试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1

核电调试特点

张旋燕,白智中

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根据国内首个电科院作为独立主体承包商参与核电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了核电调试的任务、核电调试与常规电厂调试在过程节点、工程组织模式、组织结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国内同行参与核电调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组织模式;组织结构特点;

一、核电调试的目的和任务

(1)调试目的 :

1)全面检验核电站设计、制造和施工安装质量,证明核电站各个部件、系统和机组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核安全准则等;

2)验证电站各种构筑物、设备、系统及整个机组能够在所有工况下安全运行;

3)对设备、系统进行运行检验,暴露并消除潜在的缺陷,以保证核电站的运行安全可靠;

4)使运行人员熟悉电站的操作,验证并生效运行规程、定期试验程序和事故处理规程,最后将满足上述要求的核电站移交给生产部门。

(2)核电调试主要任务

调试工作可划分为调试技术工作的实施和调试过程管理:技术工作的实施包含试验准备、试验进行、问题处理、整套启动等;调试过程管理包含:安全管理、质量控制、进度计划管理、票证管理、移交协调、资源管理等。

调试工作从系统安装结束状态报告签字开始,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结束。在此期间,调试的主要任务包括:

调试准备,包括调试组织队伍建设、文件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等;

调试试验的全面技术组织、管理和协调;

按照调试程序的规定进行试验;

调试期间的接口管理与移交协调。

二、核电调试主要过程及节点
 

由于牵涉到核安全问题,所以核电站建设过程复杂,国家的监管审批过程和常规火电的监管审批不在同一个等级上。以一组两台CPR1000型机组为例核电站整体建设周期约为65个月,而常规火电主体工程建设周期仅30个月。核电站调试周期全程约34个月,而常规火电一般约为10个月。基于核安全考虑,核电站设计复杂、施工难度高、标准高,在加上核电的安全质量的要求造成核电调试难度倍增。调试是核电站生命周期里最重要的时期,调试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核电站日后能否安全稳定运行。

三、常见电力工程调试组织模式

第一种模式的特点是调试人员绝大多数来自生产部门,在工程建设阶段,担任试验负责人进行调试,调试结束后返回生产部门的各个岗位继续从事运行维修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生产人员参与调试的程度较深,工作连续性好,有利于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后的正常安全生产,同时工程方面不需要建立庞大的调试队伍,减少工程人力投入。其缺点是对生产准备工作有较大的影响,生产准备人员必须掌握比较全面的工程管理知识和调试技能,工程缺陷处理与协调的难度较大。

第二种模式的特点是在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内部建立调试队,安装工作结束后由调试队进行调试,调试完成后移交生产。它的优点是接口和责任清楚,处理工程遗留问题的协调难度小,有利于培养专业的调试人员,并且通过生产对调试的监督和制约,可以更好地保证调试安全和质量。缺点是增加了一次移交接口,效率有所降低,如果项目不能连续,工程结束后调试人员的安置问题较难妥善解决。

第三种模式与第一种类似,也是生产与工程直接接口,不同之处在于主要的调试工作由独立的调试所来完成,这是国内常规火电采用的模式。

四、组织结构的特点

(1)工作责任线特点:常规火电按照机、炉、电、热、化的专业划分来划分,而核电根据电站结构功能划分为核岛、常规岛及BOP、电气、仪控来划分。常规火电以专业划分工作责任,核电以系统为工作责任界线,是因为核电工作责任划分按照安全法规要求必须清晰。每个系统在不同的移交阶段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安装责任人、设备采购责任人、调试责任人等等。

(2)安质环监督线:常规火电以安质环责任兼任为主、叠加在工作责任之中。而核电站安全法规《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及核电站安全导则《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HAD003/09)中均对核电工程调试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建设单位基于强制法律法规要求及社会核安全责任,必须建立独立完备的安质环监督管理部门,来履行核安全监督职责,这是区别于常规火电组织结构最重要的部分。

总结:根据编者此前参与核电调试的经验,以及与国内其他核电企业沟通了解,国内调试单位在独立(纯人力支持的直接遵守并执行核电企业管理)参与核电建设时,通常要建立独立管理体系,并且该管理体系要遵守国家相关法规、规程以及面向对象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核电调试的任务、核电调试与常规电厂调试在过程节点、工程组织模式、组织结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国内同行参与核电调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管铮,沈力. 核电厂备用柴油发电机组的特点分析和调试研究[J]. 电力系统装备,2020(15):98-99.

[2] 姜二龙,陈帅江,赵岩,等. 红外热像仪在核电调试安全管理中的创新应用[J]. 安全,2022,43(5):71-74,80. DOI:10.19737/j.cnki.issn1002-3631.2022.0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