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县中医医院,黑龙江 塔河 1652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生肩周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冲击波方法,对照组采用针刺方法。结果:针刺结合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肩周炎;针刺疗法;冲击波疗法;临床观察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风肩”等,以肩关节周围组织疼痛以及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故又称“五十肩”。笔者2018年3月~2020年8月,采用针刺结合冲击波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符合纳入标准的黑龙江省塔河县中医医院康复科的60名年龄在35~79岁的门诊病人。收集时间为2018年3月~2020年8月。临床收集病例数65例,治疗中脱落5例,共收集有效病例60例。随机截取数字表中60个数字,将入组病人按60号顺序排列。按就诊顺序分奇数入对照组,将所有病例完全随机化分为 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 例,采用单盲法入组。针刺组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35~79岁,平均(53.0±4)岁; 病程7天至32个月,平均(5.3±2.2)个月。针刺结合冲击波组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32~76岁,平均(55.0±3) 岁;病程7天至38个月,平均(5.5±2.8)个月。治疗过程无不良反应发生。
1.2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肩关节周围炎诊断标准;②22岁~79岁之间;③门诊病人;④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作为受试者。
1.4中止标准
治疗发生不良反应者。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
采用针刺结合冲击波疗法治疗。
针刺取穴:肩贞、肩髃、臑俞、肩髎、臂臑、压痛点。配穴:取后溪、养老、太渊、经渠、外关、合谷、支沟、阳池。操作方法:取端坐位,嘱患者放松,穴位常规消毒,肩部以直径为0.35mm,长为60mm的针灸针,肩部穴位深刺,约2~3寸,以捻转提插泻法,配穴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出针后进行冲击波治疗,采用盛昌医疗器械生产的体外冲击波治疗仪(SC-CJ-1000)治疗,治疗部位为大圆肌、小圆肌、冈上肌、冈下肌 、肩胛下肌、肱二头肌、痛点,使用探头为ESWT,输出压力为3~4bar,频率中等,动作次数3000~5000,治疗间隔3~5天。针刺每日1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继续下一疗程。
2.2对照组
采用针刺方法取穴及手法同观察组。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肩部周围的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两项指标评定疗效。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肩关节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D统计学软件对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约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D.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
对照组显效18例 有效5例 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显效21例 有效7例 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 93.33%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5, P<0.05)。
4讨论
肩周炎在中医属于“痹症”范畴,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气血不足,血脉运行迟涩,肌肉筋骨失却濡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连肌肉筋骨之间,变生为痰浊、淤血阻滞于经络,导致经络不通,引发为本病。针刺肩部周围穴位可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行气活血,缓解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疼痛。西医认为本病为肩关节及关节囊周围软组织发生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引起了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导致了肩周疼痛及肩关节的活动受限。冲击波直接作用于肩部周围粘连部位,可松解粘连组织,裂解高密度组织, 扩张血管和促进血管再生,从而达到解痉止痛,促进炎症消退的作用。
针刺结合冲击波疗法治疗肩周炎,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可以较快地促进肩关节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卢宇.无痛银针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56例分析.人民军医, 2015, 58(3):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