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探析

李欢

甘肃省康县城关西街幼儿园,,746500

摘要:好的习惯可以让幼儿受益终身,幼儿教育最关键的部分就在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现象被遏止,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来越得到幼儿教育体系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因此,教师和家长应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加强对发展教育的管理。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教学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一句话,对教学界影响很大,他说“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就可以让孩子的一生都受到良好的影响。当然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得很多不好的习惯,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方面的快速发展,社会上整体对于个人的整个素质要求更高,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可以让人更加自信自律,也会让你在面对社会竞争的时候脱颖而出。为了幼儿的未来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家长和幼儿教师就应该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共同努力,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行为习惯的心理分析

了解和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心理,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由于幼儿的心理还不成熟,幼儿对父母和老师的需要和情感就变得非常敏感,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表现更高,因此必须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重视。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出现试图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束缚的现象,如,固执,任性哭闹,发脾气等等,这种心理是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存在感”,很多父母不理解和容易误解对其进行教育,将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他们的未来心理发展。在幼儿的正常成长和发展中,幼儿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思维、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来确定的。幼儿思维的发展是以形象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转变为特征的,必须以概念与形象的结合为指导。情绪发展主要是对外界刺激的积极或消极心理反应,或对父母和教师的反应,人格发展主要是指在教育策略的影响下形成的幼儿的固定特征。不同性格的幼儿在心理发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和家长应耐心地根据每个孩子的心理分析进行教育指导,促进他们的良好行为。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的因素。家庭因素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场地,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家庭的物质条件、组成、以及家长的文化素养、还有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法,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幼儿行为的习惯的发展。良好的家庭环境,优良的教育方式会让幼儿养成很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现今很多幼儿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长辈溺爱的骄纵的教养方式,使得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这是家庭都应该引起注意的。

(二)幼儿园因素。幼儿在指定的年龄就要进入幼儿园,这是幼儿与社会接触的第一步,幼儿很多的行为习惯都会在这一时期形成强化。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管理教育,这些都会影响到幼儿行为习惯的发展,当然还包括幼儿园同伴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产生的影响都是相互的,因此家庭幼儿园要沟通,多交流才能要保证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一)家庭方面

1.家长要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首先,对于家长来说要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要明白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幼儿一生的重要影响;其次就是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自己家幼儿的行为习惯,发现有一些不当的地方,要使用科学的教养方式进行纠正,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因为相对于成人,幼儿的心智发育是不完全的,家长可能纠正一两次孩子是记不住的,一定要反复提醒加以强化;最后,家长在在培养幼儿好的行为习惯时候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的从小事开始逐步培养。比如说想培养幼儿独立睡眠的习惯,家长就不能直接让孩子一个睡,这样一下子不适应就会使幼儿失去安全感,对身心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家长可以首先先告诉孩子他自己睡眠的好处,让他做好心理建设;然后每天陪孩子入睡后,再让他自己睡,担心幼儿醒来心理害怕就先每天给他打开小夜灯,等他完全适应了,再关掉小夜灯。

2.家长要以身作则。幼儿是家长最好的影子,家长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幼儿是很容易进行模仿,然后就形成同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为了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好的行为习惯的榜样。家长一方面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光是家里的卫生要保证清洁,还要注意个人的卫生,幼儿就会从小养成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另一方面,不管身教还要言传,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纠正教育时,要循循善诱,不能采取殴打恐吓的行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总之,家长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时刻的约束自己,要树立榜样示范的意识。

3.家庭配合幼儿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经常和幼儿园进行沟通,要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家长通过了解,知道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状况,有些需要改正的地方就要在家中也要时刻的注意,加以纠正。比如幼儿在幼儿园不午睡,没有好的作息习惯,家长就要在周六日,还有假期,在固定的午睡时间,和幼儿共同进行午睡。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还有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的方式,促进幼儿睡眠,慢慢幼儿就会养成午睡的习惯。

(二)幼儿园方面

1.通过课堂模拟促进习惯形成。针对幼儿在日常中所表现的行为,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课堂模拟活动,促进幼儿的习惯形成。对一些孩子来说,吃饭时双腿分开,嘴里塞满食物,如果他们不喜欢,就把它扔掉,因此食物掉得到处都是,这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了什么是文明饮食,怎么样文明饮食,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奖励,感受到了文明饮食的乐趣,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文明饮食习惯的形成。

2.通过课外实践促进习惯的形成。为了进一步促进习惯的培养,还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探索活动各个环节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将教育需求渗透到活动中,明确幼儿平等沟通、平等角色、平等合作、平等规则的意识,引导幼儿自主行为。例如,在春游期间,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示范,告诉孩子们不要乱扔垃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加强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学习、实践、体验、感受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游戏和活动促进习惯的形成。对于幼儿来说,生活是一本学习的书,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通过生活状态,渗透到各种游戏、日常活动中,通过不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體验、理解、接受,并逐渐进入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意识中,形成一种习惯。

4.以身作则,促进教育的培养。孩子的头脑很简单,对世界的认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启蒙老师的言行,尤其要注意。老师不雅的句子,一个动作,可能会误导孩子。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孩子,教育孩子。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在老师和孩子的积极互动中促进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例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应以身作则,需要孩子的帮助,真诚地说“请”字,得到孩子的关爱,真诚地说“谢谢”,使孩子在礼貌和谐的氛围之中,养成懂礼貌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总之,幼儿的可塑性非常的强,因此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只要家长还有幼儿园老师足够的重视,在生活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对幼儿进行合理有效的科学引导,就会达成好的效果。但是习惯的养成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和老师需要由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幼儿进行教育,就像刚栽种的小树苗一样,通过足够的阳光雨露的滋养,他们就会慢慢的成为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张玉欣.浅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及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179-179.

[2]冯正萍.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4):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