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南县委员会党校 615400
摘要:伴随着社会与时代的稳步向前推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依旧存在经济比较困难的区域,贫困困扰当地人民的生活与经济发展。基于此,我国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发展对策,推动经济落后区域经济发展,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然而精准扶贫在实行环节却引发诸多问题,本文融合我国精准扶贫的现实状况,剖析了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助力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巨大胜利。
关键词:新时代;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引言
从始至终,贫困对全球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1949年建国后,我党将脱贫致富作为主要工作,民族繁荣与国家富有、强大始终是我党奋斗的主要目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头人,号召人民迎着困难,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在逐渐消灭贫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现在我国的脱贫事业给世界树立了标杆,也为我国奔向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1 精准扶贫蕴含的内在价值
1.1 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我国精准扶贫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解决贫困人民的吃饭难题。在本世纪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持与奋斗下,人民粮食与营养上的需要基本得到解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下发的任务与目标也在规定时间中完成。进入精准扶贫的新时代,让农村脱离贫困成为主要工作,慢慢的达成“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的扶贫结果,“三保障”为实现“两不愁”提供坚实的制度根基。
1.2 缩小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现在,中国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与贫困区域相比依旧有很大差异,精准扶贫的关键目的即减少贫困区域与发达区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让贫困区域的经济水平有所提高。第一,减少贫困区域经济发展距离的着眼点:提升贫困区域人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在最近几年时间中,因为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展很顺利,即使贫困区域的人民收入有所增加,吃饭的问题也慢慢解决,然而贫困区域人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依旧差异很大;第二,全面提升贫困区域的各项服务也是减少区域差异的关键路径。我国与扶贫有关的工作,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贫困区域的各项建设与服务与全国的平均标准相比很落后。所以,我国的精准扶贫的重点在于贫困区域的公共服务与基本设施的建设,让贫困区域的人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利好。
1.3 保障贫困县与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脱贫
精准扶贫要达到的重要结果:脱离贫困,保证贫困区域人口在现行的标准下脱离贫困,保证贫困县在现行标准下都实现摘帽。因为我国贫困区域的主要特点:区域性全面贫困,大部分贫困人口都聚集于贫困县,也因此我国的扶贫政策的要点即经过政策的调整帮助贫困县脱离贫困,让国家重点扶持的县城与地区共同走向小康社会。
2 新时代背景下精准扶贫存在的困境
2.1 精准扶贫过度依赖政府
中国的精准扶贫呈现了较好的结果,而这一切要归功于政府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护航,国家拿出大量的财政资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这导致了中央财政吃紧,而也导致了各个地方政府出现资金紧张局面。例如,部分地方政府因为资金紧张,与当地的企业联系在一起,共同开展扶贫工作,这就造成了扶贫资源分配不合理,与精准扶贫的初衷背道而驰,最后也会反噬扶贫工作。在人力投资部分,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安排工作人员负责精准扶贫工作,如果某个流程出现问题,扶贫工作也会因此而出现问题。
2.2 多个扶贫主体良性互动不足
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多个扶贫主体的沟通有直接联系。然而在实践环节,多个扶贫主体的互动交流不足,导致发生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因此出现了精准扶贫政策的连接性不够,扶贫资源整合不足,政府机构与各个扶贫主体的沟通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市场与第三方扶贫主体在开展脱贫工作环节中展现不同的信息获取特征。政府可以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精准扶贫政策,市场可以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扶贫项目开发有关信息,第三方扶贫主体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贫困人群的信息,以此得知每个扶贫主体都展现了很大的优势,如果沟通顺畅,扶贫工作进展速度会加快,正是因为多个扶贫主体良性互动不足,造成脱离贫困工作效率不高。
2.3 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低
偏远贫困地区思想文化比较闭塞,很多传统习惯与封建思想依旧存在,贫困人口对新鲜事物与进步思想的接受能力很低,另外,长时间的贫困让贫困人群慢慢养成了“等靠要”的悲观思想,自我“造血”能力与创造能力不足,始终想要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帮扶实现富裕,而这让乡村振兴缺乏创新创业活力和推动力。
3 新时代背景下精准扶贫路径
3.1 促进政府主导各个扶贫主体积极参与
政府是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引领者,社会力量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快速发展。在扶贫的整个环节,凭借政府的资金与人力远远不够,需要启动社会力量的帮扶,逐渐发展为“政府为主力、社会为辅助、自主全面发展”的扶贫格局。即使现在我们有成熟的扶贫体系,然而多个扶贫主体加入精准扶贫队伍的局面依旧未形成。以此为根基,应该成立政府为主力,多个扶贫主体协助的帮扶体系。第一,政府转变角色,主要做主导、协调与监督的工作。比如,政府制定有益于各个社会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的利好政策,激励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带动当地就业与经济发展。同时政府也要做好资金的监督工作,资金的使用做到公开、公正,促进扶贫工作更高效的开展;第二,带动市场主动参与扶贫工作,围绕市场确定扶贫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搭建多个扶贫主体合作互动平台
建立政府为主导,多个扶贫主体共同参与的扶贫体系的前提条件为:建立多个扶贫主体合作互动平台,平台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各个扶贫主体间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进而解决信息不对等的问题,扶贫资源可以实现高效配置,提升精准扶贫的效率。就比如,融合各项扶贫政策,利用计算机、大数据技术创建数据库,随时跟进各个区域扶贫工作,通过大数据精准的搜集、识别各项扶贫工作需要的信息,增加多个扶贫主体的沟通与交流,提升脱贫工作的整体工作效率。
3.3 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
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主要有两个渠道:第一,职业指导培训,加大对贫困人员的职业培训、个人技能培训等,另外组织贫困人员参加致富进修,发布一定额度的进修补助,激励他们创业并按照比例给予创业资金补助,如此不仅有助于贫困人口学会谋生的技能,也能让他们拓宽思维,勇敢创业摆脱贫困;第二,建立就业平台,组织企业举办各种招聘会,让贫困人口有机会走上工作岗位,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比如可以利用公益岗位扶贫、劳务输出、企业就业等给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之际,贫困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发展道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问题的解决,精准扶贫成为新时代背景下脱贫攻坚的主要策略,探索精准扶贫的科学路径,不但可以缓解区域贫困问题,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谢强,蔡晓良.论新时代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03).
[2]李志忠.社会治理视角下精准扶贫困境突破的路径探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20(1).
[3]丁永安.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6):103-104.
[4]穆维博.就业扶贫需要构建多元责任主体体系[J].人民论坛,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