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水文化,润心教育            ,——让学生充满自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3

润水文化,润心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

李丹映

绍兴市皋埠小学教育集团 312000

摘要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人的一生中,遭受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正确地面对挫折,承受失败。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失败,正确认识自我,给他们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增强自信心。采取正面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和家长联手,恰当地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耐心地、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其解开自卑情结,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为一所接收外来务工者孩子就学的义务阶段学校,学生是均为外来务工者的孩子。务工者家庭,普遍存在 学习坏境差,教育方式单一,学生活动坏境差等弊端。但外来务工者家庭的孩子的可塑性强,自理生活能力比较强,学生之间交流的内容存在多元性。作为学校德育主任要见到学生的不足,更需要知道学生的成长点。

一、润水教室文化,辅以学生自信的点缀

文化环境建设围绕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开展。教室是学生在校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疲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在学校以“疏”字校训为引领的润水文化建设中,学习环境的建设,温馨的感受,是学生成长的辅路。

1.润水阅读点亮学生兴趣。教师在班级布置中,创设了班级书架,通过学生共同集书的方式,把班级书架丰满起来,保障学生有书可看。或许有些学生不愿意看书,但是当精美的书籍装帧及同伴阅读的观感呈现在面前的时候,势必带起学生对书本观看的一种要求。这是教师在着眼学生的心理的角度上,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的一种本位的思考。为推动学生阅读的持续性,老师们创造性地开展了班级阅读之星的评比展示,把学生的阅读照片和自己的阅读感悟、摘录制作成一份简单的宣传小报,张贴在阅读角中,既展示了学生自己的阅读成就,引发了其他学生的展示兴趣。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都会在教室里的读书角中停留一下。一位学生的爸爸说:“我们家的孩子,自从班级里推行阅读之星的展示之后,每天都能在阅读存折中记录自己的积分,还说下次就轮到我展示了,妈妈你要给我拍一张好看的照片。”由此可见,孩子对于能展示自己,存在一种迫切感,而我们的老师正是站在了孩子的立场上,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润水管理读懂孩子故事。“教师对于学生的意义总是以教师所开启的心理结构为基础。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契合了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那么教师的影响就会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呈现扩展的态势。”在学校“润水”主题文化影响下,以“疏”字校训为引领,老师们开始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深处,从读懂孩子的故事开始,寻求新的教育点。老师们的班级管理艺术也开始转型,一二年级的孩子喜欢什么?奖券?五角星?是的。奖和罚并用的奖券制度和乐水少年手册相结合,按照班级制度赠罚奖券,很多孩子都为扣发奖券而开始逐渐认识到行为规范、学习习惯要符合要求,为了挣得奖券,多读书,认真作业,认真听课……三四年级的孩子喜欢什么?探索,是的。探索水的奥秘,探索蔬菜的种植,探索植物的生长,于是观察日记产生了,阅读书籍的兴趣激发了……五六年级的孩子喜欢什么?真诚,是的。老师可以和孩子进行真诚地对话了,通过对话,了解了彼此的内心想法,让孩子觉得平等了,觉的自己长大了,实现了师生的“润心”交流。

好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但却有待书写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他人需要,施与关爱,学生就会感受到。于是,学校产生了红领巾志愿者,开启学生流制自治制度。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每天早上到校的时候,走一走校园,此时会但到:志愿者的身影来来往往,不管年级高低,互相监督是否佩戴红领巾?进校是否向老师问好?晨读是否自觉?……诸此种种,孩子替代性地走入管理者的岗位,而我们的老师在解放自己的同时,也能从旁观的角度去认真审视班级。同时,学校推出禹露星光大道的平台,把学生的个性展示放在了首要位置,把学生的阶段性成绩的获得的表彰放在了育人机制的重要位置,通过星光大道中走一走,演一演,说一说的方式,把以往班级主体的展示改为学生个体的展示,所酝酿和获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就不是集体规定性的演绎的质量所能比拟的了。六年级的郑梓轩同学,在2019年迎新年星光大道中,面对采访的记者时说:“通过走星光大道,使我更自信了。”管理文化的温馨改变,使老师们知道如何读懂孩子的故事,如何给予学生一份温馨,建立一种积极的“润心”师生关系。

二、润心的展示,促进学生自信的提升

学生自信力的提升,还在于展示平台的设计,只有通过持续性地展示,才能让学生的自信力得到膨胀。学习是建构的,学习的力量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是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所以,我们在学生成长中需要给予足够多的自信的养料。

1.润心的阶段性展示,建立润心自信的积极期待。当孩子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待,相信他能进步,他就会更加努力地自我栽培,争取不让教师失望。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德育处有意识地安排各种阶段性地评比机会,诸如:争章活动,设立:善德章、智学章、韧体章、美能章、灵洁章,每周、每月、学期评比,实质性地给予孩子更多的“获章”历程。获得章,体现一种阶段性的成果获取。自信心和成功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给予的环境中,逐步地建立起来的,而诸多章的获取,体现着教师退后一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发掘自身的潜力。三年级的朱舒涵同学,在获得四月美能章后,她每天都要翻开争章手册看一眼,当同学的眼神稍微地转到奖章上时,她的神情中会不时地闪现一种自豪感,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自信,伴随着学生的每一天,可以预想:她对自己的行为规范存在一种非常自信地肯定,可以让他人随时监督,随时考证。

2.润心的风采栏展示,体现润心的个体自信。展示教室,展示风采,而自信的来源除了隐形的班级文化内涵,教师个人自信外,更多地是学生个体自信的展示。在学校拥有近8成外来务工者孩子的前提下,在家庭教育督导广泛缺失的状况下,扭转这种不利孩子发展的状态,学校创设了“润水教室,学生风采”的展示平台,在每个班的教室两遍墙上,布置了风采展示栏。在每周拓展课程中,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都会有意识地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绘画、小报、优秀作文范文等,并有规划地张贴在墙上,在成人的眼中,这些作品可能有些稚嫩,或者有些丑陋,但是恰恰就是这个展示的机会,让孩子获得一份被肯定的成就感。一次在四年级段的走廊上不经意间听到这么一些话,“我的写字作品终于上墙了……”“你看,你看,这是某某的写字作业……”“下次我也写地好点,我也要贴在墙上……”而在家长会之前,当家长们进入教室,抬头细看,当他看到自己的孩子的作品张贴在那时,脸上就会发出一种自豪的微笑,由此可见,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对于能够展示是有一种情结的。2003年美国年度教师海伦·罗杰斯呼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经常回味一句话——学生能够学习吗?如果不能,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学习能够正常发生?玫瑰带刺,正如人各有所长,可能一些学困生在成绩上是暂时落后的,受到了一种不自信的折磨,但是我们的风采墙却恰好地弥补了这份缺憾,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有自信的获取机会,通向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通向成功、自信的路也不止一条。关注孩子,摸清他们的渴望和领悟能力,是我们这一行的本质。不能对切实的需求做出回应,就算不上真正的教育。相信孩子,就是为孩子的成长铺设辅路,提供养料。

三、润水文化愿景,持续学生润心的自信动力

奥苏伯尔认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为了让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保持恒久的自信动力,就必修知道需要将学生带往何方。

1.润水文化论坛,研究学生的发展方向。每月,学校都要进行班主任例会,为了使例会制度不变成任务型,便以主题论坛的方式来呈现。论坛上,我们先后讨论了“我和学生的故事”、“我和家长的故事”、“我有一招”、“我的书香班级建设”、“读朱永新的《缔造完美教室》”、“我的润水教室建设方略”……每一次我们都能找到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享受一次次真诚地对话,感悟一例例成功的经验,每一论坛都需要我们的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通过主题建构的理解,进行思维的互动,这一过程能让聆听的教师产生共鸣的快乐;通过带着质疑和困惑去领悟、体会,在这种综合的视野下,认识自己的同时,重新构建自己;在静思默想中体悟主题发言人的讲话。二年级段的吴老师在交流中这样说:美好的梦虽然让我们感到距离,但是我们在追梦的过程中或许会获得意外的惊喜。在漫漫的教育旅途中,我们要在有所作为上实现自我,要在追求完美中提高自我,让每个平凡的日子多一点精彩,让每个教室里的生命多一点灿烂!六年级段的张老师在论坛中是这样回复的:吴老师的感悟也具启发性。我们只有在渐行渐远的实践过程中,去把握哪些细节,去敢于做梦,那么教师这个职业也将不再枯燥,也将不再失落。多一点梦想,比多一点实际更富浪漫,也更富教师的职业魅力。诸如这样的碰撞的例子还有很多,从这些思维火花的激射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老师们要敢于“做梦”,那么我们的学生才能拥有更多的“梦想”。学生的发展方向的把握,绝大多数都是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中逐渐形成的,研究学生的发展方向,将带给老师们更多的职业理想和塑造人的成功感,同时保证了学习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让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教学。

2.班级文化把脉,确立班级建设中的思维转化。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因为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存在一种平凡化的现况,很多教师都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更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者有教育的经验但代替不了教育的理念,也总结不出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把脉就至关重要了。新时期的教育工作,因为人的变化,便需要管理者发生教育思维的变化。现如今互联网的发达,视频媒体的多样,使得更多的孩子早熟、早知,独生子女更是具备了老大和老幺的弊病,所以教育工作呈现明显的疲软。布置的家庭作业不做的现象频繁,教学课堂纪律的纷乱,都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化,学会从学生的立场去看教育教学工作。每学期一次的班级文化把脉,便显得举足轻重。学校通过外聘有经验的教育教学专家、专长教师进行细节把脉,进行育人引导,则更多地给予了教师醒悟的空间。由此我想到,长期累计小自信,便能成就完成一类事物的大自信。关键是教师具备相信儿童的学习构建心理。

2012年美国年度教师瑞贝卡说:“当学生最有热情、最投入的时候,他们能学得最好。”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带来了什么,他们目前的理解程度、心情、情绪状况如何,要通过学校润水文化的氛围营造,润心的教育引领,激发出他们自信的源泉,以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来考量,显示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自信,开启成功之门》——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2]《只想被倾听》法,阿兰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3]《自卑与超越》阿弗雷德 阿德勒,吉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