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永兴县中医医院 湖南郴州 423300
【摘要】目的:分析靶点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1~2020.12内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0例,靶点臭氧注射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脊柱功能评分(SFI)及脊柱功能障碍评分(ODI)。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且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其SF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ODI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以靶点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取得理想疗效。
【关键字】腰椎间盘突出症;靶点射频消融术;手术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常以牵引、针灸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为主,而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成熟和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靶点治疗成为当前临床的新治疗措施[1]。其中靶点射频消融术是通过产生足够热凝温度后对病灶髓核进行热凝治疗,促使髓核体积收缩,解除病灶部位神经、血管的压迫,虽作用原理与靶点臭氧注射术基本一致,但此疗法可通过使局部温度升高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并以此起到促进纤维环修复的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文就靶点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2020.1~2020.12内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35~80岁之间,平均年龄59.76±12.43岁;病程2~6年,平均4.06±0.75年;病变节段:L3/47例、L4/521例、L5/S112例)和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35~80岁之间,平均年龄59.58±13.02岁;病程2~6年,平均4.11±0.62年;病变节段:L3/47例、L4/520例、L5/S113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相关批准文件。
1.2 方法
1.2.1常规组
此组患者实施靶点臭氧注射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俯卧位,C臂引导下定位病变椎间盘,常规消毒清洁、铺巾后,结合术前的双排螺旋CT扫描仪明确具体病变椎间盘,选择最佳层面及穿刺点,行侧后方入路,将穿刺针送至病变椎间盘中后1/3 处,用5ml注射器抽取35ug/ml臭氧注入椎间盘内5ml,继而退针至椎间孔旁注入35ug/ml臭氧10ml,共15ml。
1.2.2观察组
此组患者实施靶点射频消融术,患者取俯卧位,C臂引导下定位病变椎间盘,常规消毒清洁、铺巾,选择最佳层面及穿刺点,行后入路或侧后方入路将射频穿刺针穿刺到病变椎间盘突出部,退出针芯,置入电极,连接射频仪,射频仪显示抗阻一般在150~ 250Omega之间。先予高频(50Hz)电压(1.00Kv)感觉神经测试,患者无剧烈疼痛,证明热凝区域内无感觉神经存在,再予低频(2Hz)电压(1.00kV)运动神经测试,臀部及患侧下肢无肌肉收缩现象,证明热凝区无运动神经存在即开始消融,依次60℃/30s、70℃/30s、80℃/30s、90℃/30s,患者在90℃/30s测试时出现患侧下肢温热感或疼痛复制,表明针尖位置准确,可以治疗,依次用90°C/120s、95℃/120s 消融治疗。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疗1个月后评定):临床治愈:病症表现基本消失,下肢功能恢复,可正常生活;有效:病症表现较前有所改善,下肢功能基本恢复,可正常生活;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所有例数×100%。
(2)以脊柱功能评分(SFI)及脊柱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定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脊柱功能指数量及脊柱运动障碍指数,其中SFI量表包括25个条目,满分为25分,总分得分越低,表示研究对象脊柱功能越差,疼痛不适情况越高;ODI量表,总分共计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脊柱功能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治疗有效率通过[n,(%)]表述开展χ2检验,各项功能评分均以()表述开展t值检验,P<0.05即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析
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临床痊愈 | 显效 | 无效 | 有效率 |
常规组 | 40 | 9(22.50) | 24(60.00) | 7(17.50) | 33(82.50) |
观察组 | 40 | 19(47.50) | 20(50.00) | 1(2.50) | 39(97.50) |
χ2 | - | - | - | - | 5.000 |
P | - | - | - | - | 0.025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FI及ODI评分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FI及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其SF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ODI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FI及ODI评分对比(,分)
组别 | 例数 | SFI | ODI | ||
术前 | 术后 | 术前 | 术后 | ||
常规组 | 40 | 11.36±2.39 | 16.09±2.17 | 75.31±7.22 | 52.36±5.22 |
观察组 | 40 | 11.55±2.71 | 20.36±3.91 | 75.09±8.11 | 45.79±2.35 |
t | - | 0.333 | 6.039 | 0.128 | 7.259 |
P | - | 0.740 | 0.000 | 0.898 | 0.000 |
3 讨论
靶点臭氧注射术与靶点射频消融术均为当前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新型治疗技术,前者的主要通过氧化突出髓核的胶原纤维和胶原蛋白多糖,促使髓核组织萎缩来达到降低椎间盘压力,消除对局部神经和血管压迫的治疗效果[3]。但此疗法无法起到促进受损纤维环破裂修复的治疗效果,且单一萎缩髓核组织可打破椎体内平衡状态,难以取得理想疗效[4]。而后者主要通过以射频消融促使突出髓核萎缩,虽治疗原理与靶点臭氧注射术无较大差异,但后者较之前者具有更高的聚集性,可将热量集中在突出部位,这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健康椎间盘的破坏,保障椎体内的平衡状态,且其适当热能产生的局部升温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纤维环破损部位修复,阻止髓核中糖蛋白的释放,这对促进病灶的炎性反应清除具有较佳治疗效果[5]。但要注意的是,靶点射频消融术在只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电刺激测试,并严格把控电凝热度及时间,以此最大程度保障治疗安全。
综上所述,以靶点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快速恢复患者腰椎功能,并取得理想疗效。
参考文献
[1]杜建生,孙全才,王瑞,等. 低温等离子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胶原酶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7):553-556.
[2]王平,周鑫,刘爱峰,等. 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25(9):699-702.
[3]刘大伟. 靶点射频消融与脉冲射频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及炎症因子改善作用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21,45(23):2482-2483.
[4]孙晓飞,田军涛,张子甲,等. 双针穿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临床观察[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2):70-73.
[5]程昌志,李贵谦,董兴成,等. 椎间盘镜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9,23(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