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痔疮是以肛门瘙痒及疼痛、反复发作便血等为主要表现的肛肠科疾病,目前可以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但是手术后容易出现肛门坠胀,那么你知道肛门坠胀的成因有哪些?痔疮手术后如何缓解肛门坠胀?
一、肛门坠胀的成因有哪些?
(一)肛门直肠疾病
包括:(1)痔:当存在肥大痔核,且其不断刺激直肠粘膜,便会形成大量血栓,刺激齿线区,出现肛门坠胀感;(2)肛门直肠炎性疾病:例如结肠炎、肛窦炎、内瘘、直肠炎等,上述疾病均对齿线区有明显刺激感,从而出现肛门坠胀,表现为粪便稀薄、便意频繁、肠内异物感等;(3)直肠粘膜内脱垂:其主要症状是便次增加、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等;(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例如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或是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等,由于病变常出现在植物神经支配部位,且病变位置较深,容易出现直肠刺激、肛门坠胀等症状;(5)恶性肿瘤:当肠腔内存在占位病变时,容易形成压力,出现肛门坠胀。
(二)手术刺激
肛肠病手术患者受炎症、手术刺激排便感受器,容易发生肛门坠胀,例如混合痔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患者,一般在内痔结扎线未脱落时便会因肛管刺激而有便意,从而肛门坠胀;又或是内痔注射术后2天内,受硬化剂注射操作影响,也会增大痔体,导致肛门坠胀;亦或是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患者往往在橡皮筋脱落初期,便会因勒断括约肌而表现为肛门下坠不适;另外,若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中缝合过深、操作平面过低,以及术后吻合口炎症等,均会导致肛门坠胀。
(三)妇科疾病
包括:(1)子宫后位:此类患者以腰部酸胀不适为主要表现,伴随肛门坠胀,且月经期、劳累后症状加重,需要借助膝胸位锻炼缓解症状;(2)慢性盆腔炎:其会造成盆腔充血、炎症瘢痕粘连,诱发肛门坠胀、下腹部隐痛,并且长时间站立、月经前后、劳累等情况均会加重不适症状;(3)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此类患者亦表现为肛门坠胀、月经异常、便次增多、不孕、腹痛等;(4)盆腔淤血症:主要因长期慢性盆腔静脉淤血所致,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肛门坠胀疼痛、下腹部坠胀疼痛等。
(四)骨科疾病
包括:(1)腰椎间盘突出:此种情况所致肛门坠胀一般在肛管内,指检时指感无异常,亦无法说明具体位置,肛门镜检也无明显异常,但是叩诊时有疼痛不适感,与腰椎间盘突出物向后突入椎管且压迫、刺激血管、神经根等有关,表现为便意频繁、肛门坠胀、临厕而无便排出、下午症状加重等;(2)骶部肿瘤:即盆腔内外骶骨周围出现肿瘤时,亦会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碍,此类患者自诉有肛门坠胀、鞍区感觉异常、持续便意等。
(五)其他
例如肛门直肠异物、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等也会造成肛门坠胀。
二、痔疮手术后如何缓解肛门坠胀?
(一)一般治疗
若是在橡皮筋脱落初期、内痔注射术后、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后出现肛门坠胀,通常与手术操作刺激有关,仅需通过戒烟酒、清淡饮食、避免劳累、做好肛门卫生等一般治疗便能缓解症状。
(二)手术及注射疗法
若是原发病所致肛门坠胀,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针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者,需要行部分耻骨直肠肌切开松解术;针对肛乳头增生者,需要结扎切除;针对肛窦炎者,亦需局部切除;针对直肠粘膜内脱垂者,需要行硬化剂注射、套扎等。当原发病逐渐治愈后,肛门坠胀情况一般也能自行缓解。
(三)口服西药
若是痔疮术后因血液循环差、肛门或邻近组织炎症、大便积结等所致肛门坠胀,还可遵医嘱服用消炎、改善微循环、抗菌、消肿、通便等西药,例如服用抗生素能够抗感染,服用七叶皂苷钠片、地奥司明片等能够改善循环,服用多虑平、谷维素等能够减轻忧虑、抑郁情绪,避免其加重大便积结。
(四)物理疗法
例如在手术区域、肛门处进行热敷、磁疗、激光等均能加速肛门术区血液循环,缓解肛门坠胀感。
(五)中医内治
中医内治法认为痔疮术后肛门坠胀虽然病变在肛门直肠,但是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所以亦能通过辨证论治缓解肛门坠胀,例如:(1)若是气虚下陷型:表现为朝轻幕重、欲解不出、劳累后加重、面色无华等,均可通过益气升提、补脾健胃缓解症状,如遵医嘱服用补中益气汤;(2)若是脾肾阳虚型:表现为大便稀溏、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等,可以遵医嘱服用金匮肾气丸加减;(3)若是湿热下注型:表现为大便干燥、肛周潮湿、小便短赤等,可以遵医嘱服用三仁汤加减;(4)若是肝气郁结型:表现为肛内有异物感、便意频频、精神抑郁等,可以遵医嘱服用柴胡舒肝散加减;(5)若是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胸闷不舒、肛门部刺痛等,可以遵医嘱服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六)针灸治疗
例如针灸三阴交、少海、足三里等,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七)中药直肠滴注
例如将龙骨、浙贝母、滑石粉、冰片等药材加水煎至50mL,待其温度冷却至38℃-40℃后,以无菌推注器推入肛门直肠内,之后静卧休息1小时以上,能够增强药物吸收效果,提高排便通畅度,减少排便耗时,减轻肛门坠胀感。
(八)坐浴、熏洗
例如以没药、小茴香、乳香等药材煎汤熏洗坐浴,也能缓解痔疮术后肛门坠胀。
综上所述,痔疮手术后肛门坠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故建议患者勿“讳疾忌医”,应当及时寻求专业医护人员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