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7
摘要: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自身综合竞争优势,鼓励大学生成长,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杰出人才。高校要注重优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其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引言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包分配的方式变成了自主择业,并且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有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把目光转向了创新创业这种就业形式。那么如何使创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能够稳定而又持续发展自身的就业项目,就需要从社会、高校、企业、教师、学生多方面协调,通力合作,如此才能保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还能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检查自己的专业技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丰富其阅历,面对各种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意识,为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创业能力建设的主要特征
(一)培养内容体系化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高标准需求使得学校必须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发展模式。各高等院校要依据国家决策部署,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从学校到学院逐级逐步地树立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理念,根据社会总体需求,从学校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出发,不断更新培养理念、优化培养体系、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全面发展,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在不同年级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不同侧重,例如大一注重基础知识提升与学业生涯规划;大二进行科技竞赛培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大三侧重动手能力实践、考研或就业选择;大四侧重专业实习与就业能力培养,说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呈现出系统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二)培养方式网络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网络进行培训和实践的比重在增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较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主要依托互联网产生,新媒体的加入导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单一的线下模式开始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无论是从校内还是从校外而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训与教育时,都要结合实际展开线上教育,这种做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消耗且能提升培训效力。同时,互联网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尤其是计算机、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线上教育进行实习。可以说网络技术与通信行业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双创”教育与实践有了较大变革。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
(一)学校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高校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机制高度结合,改变现有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模糊的现状。要由过去的就业为主创业为辅,向创业教育为主就业教育为辅的方向转变,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规划与质量评价体系配套建设。与其他专业主干课与公共基础课相比,创新创业课程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案、专业的教师队伍以及标准化的教材建设。这些都极大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设置创新创业课程,采购专业的创新创业教材,建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聘请创业相关老师做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辅导,形成创业导师制,让创业指导教师与学生搭建更紧密的交流平台和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及时和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其次,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培训进修的机会。最后,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环境和后勤保障,提供创新创业工作室,建设创业项目大本营,提供创业学生便于工作的办公环境。资金上给予创新创业项目一定的支持,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对完成较好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奖励,这样才能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切实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开展。
(二)强化校企合作
一是将利用合作企业成熟的研发模式、优秀的管理经验、前瞻的经营理念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同时也可积极协调探讨借助合作企业生产、测试、仓储条件尽量多地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综合运营成本;再就是探讨借用合作企业的供应链渠道,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关键物资的采购风险;探讨通过捆绑销售、销售渠道互通等模式,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产品的销售渠道。另一层含义就是学校、学院以及指导老师团队通过多种渠道对已经创建公司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帮扶、指导,并持续关注;鼓励已经创建公司的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参赛进一步理顺公司的发展战略、优化公司营销策略、提升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助推大学生创业公司发展。
(三)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渠道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如创新创业研究所、校内职业培训网站、校外创业与实践基地等,在课堂内外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这些平台是加强学生基础和专业技能,增强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保障。转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合理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主动进行情景模拟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真实的创业场景,在实践中体验创新创业精神,了解具体的教育内容。在模拟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学生要扮演多种角色,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通过案例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选取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参与的意愿,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目前,许多大学都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但总体覆盖面不大,只有少数学生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难以真正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高校应积极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积极探索产教协同、科教协同等育人模式。
(三)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尽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自己,但教师团队扮演的角色同样非常重要。通过对师资团队不断强化,能够有效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学校应对教师展开培养,选择一批有着较高综合素养的教师,让其前往其他优秀的高校进行学习,获取更多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同时还要定期组织教师团队去到周边的企业进行考察,把握行业发展的情况,拓展个人实践。并且还要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从外部引入优质资源作为有效补充,在学校内部开设讲座,为广大教师分享个人经验,并一同投入到活动创新之中。
结束语
创新创业能力是我国在如今的阶段需要的人才最需要具有的品质,它保障着我国发展的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能忽视。各大高校要对于现阶段的创业能力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高校情况、大学生层次的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更好地为我国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九如,治丁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山西青年,2022(13):136-138.
[2]热依汗·艾合买提.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才智,2022(18):158-161.
[3]张颖.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8):1-2+12.
[4]谢杰.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1):124-126.
[5]王祖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1(0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