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县克度第一小学
摘要: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学习与理解多是建立在情感感知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师若想从根本上推动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就必须结合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与贯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对深化学生的音乐情感感知,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同样也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将情感教育因素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音乐魅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水平和审美感知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还没有被充分重视,这使得教学比较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难以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调节先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情感教育内容来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一、加强师生之间情感互动
学生与教师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两大主体,师生的活动共同构成了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大多是教师占据着课堂主导地位,教师示范、学生一味地模仿,这种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教师以及学生产生倦怠感,也难以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构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以游戏互动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小学生天性爱玩,游戏教学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诉求,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理解。
例如,在《对鲜花》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对唱的演唱形式,初步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情感,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导入的形式,在导入环节让同桌或教师一起玩童年经典、朗朗上口的《拍手歌》游戏,用游戏的形式将学生熟悉的歌曲与需要学习的新歌曲进行承接,让幼儿产生学习新歌曲的兴趣,也实现了师生之间情感的双向互动,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舞蹈律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效渗透情感教育。舞蹈律动是展现音乐最直观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增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能为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创造更多的机会。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体态律动的机会,借此引导学生尝试对歌曲进行自我诠释,树立起正确的音乐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例如,《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傣族民族风舞的歌曲,傣族同胞能歌善舞,歌曲旋律优美。在节奏训练中,教师首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向学生展示本首歌曲中常见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与二分音符,让学生听到这些动作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动作进行律动,如拍手、跺脚、哈哈笑等,通过体态律动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与听觉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快速根据音乐节奏变化,作出相应的体态动作,但有的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较弱,反应速度较慢,这时就要教师及时对这类学生进行鼓励,并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在体态律动中进一步强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组合练习,师生互动展示傣族舞蹈表演,从而强化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与情感体验。
二、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通过音乐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使其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音乐作品。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特点和年龄特点等,进行针对性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打开学生内心的情感大门,让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不自觉地调动情感,全面深入地掌握声乐作品内容。同时,学生带着情感学习,更能体会音乐作品的核心情感。因此,教师应做好课堂导入,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逐渐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进入积极热情的学习状态,陶醉在音乐中。
比如,在教学《秧歌调》时,教师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扭秧歌,也不知道秧歌是什么,因此他们在唱《秧歌调》时表达不出人们插秧时快乐的情绪,不能展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用视频的形式展现欢快热闹的秧歌舞,同时配上秧歌音乐。喜庆热闹的鼓声很快激活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学生根据视频进行唱跳活动,从而形成轻松热闹的课堂氛围。以情引情,更能使学生带着感情投入演唱,实现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
三、开发音乐教材,挖掘音乐教材情感因素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入的内容与作品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不同音乐曲目中其节奏、旋律以及速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便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这便是小学音乐情感教育中极为重要与关键的情感教育因素。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与研究者的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对音乐教材的开发与挖掘,积极利用小学音乐教材中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情感渗透,以此更好地引导与启发学生去感知与体会音乐之美,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同时,更好地深化学生的音乐思想与情感,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快乐的泼水节》时,由于这是一首富有傣族音乐曲调特点的歌曲,这一曲目的节奏与旋律相对较为明快、活跃。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渗透时,首先,就可结合这一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内容为学生播放傣族人们欢度泼水节的热闹景象,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并向学生提出“关于泼水节你知道哪些?”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泼水节的来历、理解傣族泼水节如同新年一样,是傣族人民最为隆重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以此来有效深化学生对这一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感知与理解。其次,在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情感渗透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并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深化学生对歌曲情绪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为教师的范唱拍手打节奏,从而在有效深化学生对歌曲情感与思想的感知和体验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在演唱的过程中感受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热闹气氛,进而实现高效、主动的音乐学习。
结束语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情”为核心展开教育,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音乐内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正确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他们的情感经历和体验,让音乐中的积极情感逐渐内化成为学生的精神品质,从而让他们的音乐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滔.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黄河之声,2020(12):155.=
[2]俞春花.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巧妙渗透[J].文理导航(下旬),2019(03):85-86.
[3]黄文娟.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黄河之声,2018(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