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由于国内运动医学领域科普知识传播的滞后以及该领域专职译员的缺乏,造成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基于此,本文以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翻译转换理论指在译者对两种不同语言的翻译过程中语言的形式结构发生了转换的现象。而卡特福德即以一般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为指引,阐述了转换理论的内容及分类选用运动医学类用英语文本为语料,从文本词汇和句式特点、理论适用性角度对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具体实例展开探讨,旨在为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寻求恰当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运动医学类英语;科技翻译;翻译转换理论
I
第一章 翻译转换理论概述
第一节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翻译转换理论由约翰·坎尼森·卡特福德于 1965年在他的著作《翻译的语言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在翻译学界得到了极大的反响。因为作者卡特福德将现代英国普通语言学的框架应用在翻译文本的解析上,这一观点的提出为源语与目的语的翻译提升了更高层次的准确度,并为翻译理论的不断开拓提供了新途径(穆雷,1990)。在《翻译的语言学》中卡特福德参考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翻译转换理论指在译者对两种不同语言的翻译过程中语言的形式结构发生了转换的现象。而卡特福德即以一般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为指引,阐述了转换理论的内容及分类。卡特福德认为翻译转换理论可分为两个方向,即层次转换、范畴转换。而范畴转换又可分为四个基础性的范畴,即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而其中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则主要从层次和范畴两大方向出发期间分述了单位、类别、范畴、系统内部体系等四个小的语法范畴(穆雷,1990)。
第二节翻译转换理论研究动态
在国外,1958 年,加拿大语言学家维奈力和达贝尔内在他们的合著《法英比较文体学》中首次提出了“词性转换”的概念,即指一种词性移译为另一种词性而意思不发生改变。在书中,他们提出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这两种普遍的翻译策略。其中,直接翻译包括借词、仿造词语、和直译,间接翻译的策略则包括词性转换、调节、等值及改编。而“转换”概念最早被认为是由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的。他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基于翻译的语言学理论框架之中的。他区别了形式对应与文本等值。文本等值总是运用在特定的一对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之间,而形式对等是一个基于系统的一组语言的相对大体概念。
在国内,学者在理论层面对翻译转换的研究较少,仅对国外的翻译转换研究理论梳理,并基于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因此并不深刻。卡特福德所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文由包振南(1982)在“开拓翻译研究的新途径”中进行了详细介绍。在《评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文中,穆雷(1990)肯定了卡式理论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其不足之处是未提出翻译标准。《翻译活动的轴心-转换》由李楚石、黄忠廉(1992)共同撰写,该文对翻译这一转换活动给出定义即信息内容的传输和信息形式的改变。在《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一文中,刘宓庆提到了“转化”,其概念与“转换”已然非常接近。在《从维内、达贝尔内到图里:翻译转移研究综述》一文中,香港理工大学李德超(2005)分别从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详细回顾了翻译转换50余年的发展历史。卡特福德对翻译转换的研究较为深入全面,对译文句法层面的划分与描写也很细致,因此卡式理论在翻译转换理论的发展时期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第二章科技英语的特点
第一节词汇
在词汇方面,科技英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使用大量专业术语,而且此类专业词汇词义单一,出现频率不高,在翻译时,译者要借助资料进行查阅,力保准确传达信息;另外一个典型特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再加上科技英语本身语言简练的特点,人 们 越 来 越 喜 欢 运 用 缩 合 法 进 行构 词。 例 如,“smog”一词为“smoke”和“fog”的组合,“fintech”为“finance”与“technology”的合写,此类单词还有很多,译者在翻译时要清楚这些单词中掐头去尾的成分。科技英语中大量使用复合名词和复合形容词。复合动词的使用是现代英语中一种比较简练的表现手段 。如果不用复合动词来表达,句子会冗长拖沓。但复合动词的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宜任意套用 。对这类动词本身, 也要区别对待 :有临时性词语,时过境迁不再使用;有些富于表现力 ,能比较长期地保存下来;在翻译过程中 ,一定要多注意这些词 。
第二节句法
在句法方面,科技英语注重客观事实、概念描述性强、语言简练、逻辑性强。由于英汉思维习惯的不同,英语语言中常常使用被动句。例如,“Early fires on the earth were certainly caused by nature, not by man
.(地球上早期的火肯定是由大自然而不是人类引燃的)”“were caused”都体现了英语的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可以体现科技英语以客观的方式叙述事实,凸显科学性,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汉语的表达习惯,不要过分拘泥于原文的结构。科技英语句法上另一个特点表现在大量使用长难句,例如,“Modern scientific discoverie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energy may be created from matter and that matter in turn, may be created from energy.(近代科学的发现得出这样的结论:物质可以产生能量,能量又可以产生物质。)”此句结构较为复杂,既有被动语态,又包含从句、等,翻译长难句时,译者要抓住句子的中心内容,弄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汉语表达习惯正确译出原文意思。
第三节篇章
夸克等人(1985)把语篇关联手段分为四种类型: 语用和语义暗示,词汇连接,韵律与标点,语法手段。 科技英语中,有些句子之间用句号断开,没有词汇和语法连接标志。其间的关系是通过语义暗示的。译者只有准确地把握住语句间隐含的逻辑关系,才能做到翻译时句子与句子之间语气相接,紧凑连贯,关系分明。
例如“We don’t live in anti–de Sitter space,” Susskind says. “We live in something much closer to de Sitter space.” De Sitter space describes an accelerating and expanding universe much like our own. ”“苏斯金德说:“我们并不生活在反德西特空间,而是在更接近于德西特空间的地方。”德西特空间描述了一个加速膨胀的宇宙,很像我们的宇宙”
第三章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翻译的应用
第一节类别转换实例分析
词类转换:词类转换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词性转换为另一种词性的过程,比如汉英中的名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副词转换为形容词等。举例来说,“ Exterior rotation of the forearms”( 前臂外旋)。英语中有大量含有动作意义的名词。例如,例句中的“rotation”虽为名词形式,但表示的是运动的动作,这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需将其转换成动词。在这个例子中,“rotation”是名词。如上所述,原文中使用名词来替代相应的动词是出于描述的客观性考虑。但在将其译为中文时,译者需将其还原成动词,以符合中文的描述习惯。此外,如果此处在“形式对等”上不做一定妥协,译文将不利于读者理解。鉴于此,需使用类别转换法将这类名词转化为动词,以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第二节单位转换实例分析
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法中将阶分为三种,级阶、说明阶和精密阶,级阶又进一步分为词素、词、词组、分句以及句子。卡特福德在韩礼德“级阶”的概念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它是目标语中等值翻译与源语不在统一阶级上。例如“ Persistent improper strain caused by rotating and flexing movements as well muscular imbalance combined with a lack of coordination can severely impair the healing process in case of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若患者存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进行旋转、屈曲运动时会产生持续不断的张力,再加上肌肉失衡以及协调性的缺乏,愈合过程会受到严重影响。)
原句一气呵成并且包含多个并列从句,句子里的主要成分以及逻辑关系并不是很密切。译成汉语时,首先可以将其断句,找到主要成分;然后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将长句中的从句分别译成独立的小句;最后为了使句子连贯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范畴词,这种处理方法准确的传达了信息,译文也不会冗长。
第三节结构转换实例分析
卡特福德认为借此转换是翻译过程中运用最多的转换方法。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如主被动语态的转换、句子结构成分之间的转换、肯定否定之间的转换等 都用到结构转换。例如“When problems with the equilibrium organ occur, it is reasonable to assume they can be minimized or halted by corresponding training.”(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若平衡器官出现问题,可通过进行相应的训练将这些问题大而化小,甚至完全解决。)传播运动医学知识的科技文本,其最根本要求就是科学性,故文本中会大量使用被动语态来突出内容的客观性,以期提升科学性和可信度。但在汉语中,主动句的使用更为频繁且更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基于此,在翻译时译者需根据语境使用结构转换法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
参考文献
[1]Catford,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2]Halliday, M.A.K. 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Longmans,Green and Co press,1964.
[3]Katharina Resis.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s & Limitations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包振南.开拓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途径--介绍卡特福德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2,68-73.
[5]]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M].李德凤,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6]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M].穆雷,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
[7]郑淑明.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科技英语汉译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翻译,2011,17-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