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浅析

郑,燕

江西省上饶市第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我们主要通过开展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融合研究,设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课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优化德育教育内容,全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现如今,随着小学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小学阶段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迎合了时代发展,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地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全面地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研究,从而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良好品质与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历史悠久,德育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也较早。从本质上讲,语文教学活动可作为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渠道。而依据孔子的教育主张,德育工作也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同等重要。通过开展科学的语文教学活动,可让学生逐渐总结出正确的为人和学习的道理,最终形成高尚的品质。在我国教育机制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达到更高的标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能够推动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可让小学生从小便受到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情感熏陶。

(二)健全小学生人格并满足社会道德的需要

当前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德育工作仅停留在表面。由于小学生的道德情感还未发展成熟,且无法自主对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判断,认为德育仅是针对他人行为的评价,因此难以对提高自己行为的规范性起到辅助作用,这也导致德育工作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开展期间发挥的作用较关键,也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语文学科中,不但能够让小学生形成规范的道德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同时还可启发小学生建立是非观念,以此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最后,德育工作在语文学科中的全面渗透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持续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才能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人才,达到新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传授新知,善于因势利导

1. 字词学习中的德育教育

掌握生词和词汇知识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教师可在实施上述内容的教学期间合理渗透德育思想,这样便可获得较理想的德育效果。如在讲解汉字“敬”时,便可列举“尊敬”“敬奉”等词汇,并鼓励学生利用上述词汇造句,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词汇的含义:第一,表示尊敬、礼貌对待。第二,表示敬意。第三,礼貌地送出。第四,谨慎。上述含义均体现出了我国传统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礼仪,学生在学习汉字和词汇知识时,也会同步受到文化和礼仪的影响,形成更高水平的道德品质。

2. 古诗赏析中的德育教育

我国古代的诗歌言简意赅,寓意深远,能够为读者开启丰富的想象世界。通过学习诗歌,学生能够形成更敏感的意识,形成诗性品质。小学是记忆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开展古诗的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记忆田园诗、离别诗等诗词内容,同时还可对古诗词形成一定兴趣,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如珍惜时间、不能自满、感恩父母等。学生可通过吟诵诗句陶冶性情,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可运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背诵诗句,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性情,最终实现德育目标。

(二)博览群书,扩展语文德育范畴

掌握知识是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前提。因此小学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时,便需侧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广泛阅读文本,以此了解更广阔的世界。通过开展课堂和课后的阅读活动,学生能够形成更多的知识积累,教师也需以更高的热情带领学生领略名山大川,探索知识的内涵,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知识的趣味性。此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拓展阅读适合的文本,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外阅读解决困惑,与课堂学科教学形成互补,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抓住人物特征,融入真情实感

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侧重辅助学生把握文章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先通过泛读的形式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主旨,掌握文章诠释的哲理。此后学生在对文本形成一定的理解后,便可细化阅读。在具体阅读期间,学生可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历史和社会环境分析人物的性格,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中,准确把握文章的细节,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在此期间,学生也会被文章中体现出的思想和情感影响。如在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该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周总理幼年读书的事情。通过阅读真实的事件,学生便可体会到总理浓郁的爱国情怀。因此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该篇文章时,需以饱满的热情和铿锵的语调诠释文章,将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融入阅读中,从而将思想和情感融为一体。如在读到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学生便会语气有力,充分体现出总理当时的豪迈情怀。同时在阅读到其他学生的回答时,语气便可平缓,这样便可将总理的形象与其他学生形成更明显的对比,体现出总理的光辉形象。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深刻体会到文章所达出的爱国热情,从而受到这种情感的感染,实现德育素养的提高。教师也可利用不同类型的文章启发和训练学生把握人物特征,并在人物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这样便可在阅读过程中自然受到文章中的德育元素的影响,高质量完成德育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全面研究了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的渗透方法。作为新时期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科学地开展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过程德育教育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国林.新时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8):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