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中提升水资源利用有效性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农业灌溉中提升水资源利用有效性的策略

方媛, ,李洁琼 ,王志青, ,李宏伟 ,张怡,  ,运杰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市  300061

摘要:水资源的匮乏,不仅会恶化生态环境,也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为满足我国大量用水的需要,需要尽可能规避水资源浪费,着重提高水资源利用有效性。而作为农业用水主要领域的农业灌溉,更应当高效利用水资源。

关键字: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有效性;策略

1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存在的不足

1.1灌区老化失修严重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灌溉用水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灌溉水源缺乏保障,灌溉渠道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一些地区水利设施建设时间较长,加之受地形、人为破坏等的影响,无法有效提供灌溉用水。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模式粗放、经费不足等问题也导致水利工程无法正常运行,致使水利工程的作用未能完全发挥。

1.2水价机制不合理

当前我国农业水价机制较为落后,农业灌溉用水价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节约用水。农户因为水价偏低而过量用水,长此以往,会导致农村水资源缺口加剧。同时,我国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如果上调水价,将会影响农业发展。因此,制定完善的水价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1.3管理成效不理想

在开展地方节水灌溉时,受到主观、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在管理工作不够全面、科学,影响了农业水资源管理效率。在开展节水灌溉期间缺乏战略性指导,未能站在地区实际制定管理策略。同时,在技术方面也较为落后,没有积极引进先进的节水技术,节水灌溉管理效率低下。

1.4缺乏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基于宏观国情、地域条件、微观因素等多种内容开展的实用性评价,也是从地区的匹配程度、实施效果等角度上展开的评价。在对节水灌溉管理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没有把实用性和有效性相互融合,未能发现节水灌溉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综合评价流于表象。因此,急需一套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农业灌溉用水管理进行深度评价,以推动农业用水管理水平的提高。

2农业灌溉中提升水资源利用有效性的策略

2.1升级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科技的发展,需要积极创新研发节水灌溉技术,攻克旱地农业技术难关,组合应用节水灌溉及良种培育等技术,以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有效性。当前,喷灌和滴灌这类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取得较好的成果,井灌区主要为低压管灌,但依旧有大水漫灌问题存在。因此,在技术升级改造中需要加快地面灌溉模式的转变速度,依托墒情检测提高灌溉精准性,结合水肥一体化管理优化利用水资源的效率;关注作物水分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推广应用灌溉技术。同时,深入研究渠道防渗等技术,配套使用雨水积蓄、封闭直行沟、细流沟等技术,因地因水落实田间管理,提升水资源利用有效性。此外,在应用节水设备产品、建设灌溉渠系管网的基础上,每次灌溉作业实施中提前设定灌溉时间与水量,通过定量调配水资源,结合现代化节水技术,可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2.2提升农民节水意识

农业生产中,农民是主体,促进农民节水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水资源利用有效性的提升。基于此,各地区需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结合高效、节约、环保等观念,设立专门的节水合作组织,从管理制度和模式、灌溉技术等方面入手,做好节水宣传工作,积极开展节水教育活动,确保所有农民都能深刻意识到有效利用水资源在农业灌溉中的重要性,提升其参与节水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实行参与自我管理、自主给水、按方核算和自主缴费的管理体制,促进农户节约用水意识的进一步增强。

2.3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首先,注重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地下水是相当重要的水资源组成之一,为缓解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需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严格控制无限制开采及超采的情况。其次,联合利用多种水源。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生态环境提供可靠保护。但是,过度开采地下水或单一使用地表水资源难免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做到联合利用多种水源,突出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最后,转化利用劣质水。农业灌溉中,通过深入发掘劣质水的利用潜力并开发利用劣质水,可化解水资源匮乏的局面,且能减轻生态环境受污染程度,促进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有效性的提高。

2.4积极引入集雨农业工程

集雨农业工程的应用有利于高效旱作农业的发展,如集适水种植、农艺措施、集雨节灌、生态措施于一体的模式。以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为例,通过梯田、淤地坝的修建,以适水种植为基础,联合应用集雨节灌措施、农艺及生态措施,即可达成高效旱作农业的目标,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益。或引入集雨补灌、覆盖保墒培肥、结构调整、化学调控联合保护性耕作的模式。

2.5积极栽种节水高产农产品

农村地区需根据本地水资源实际情况,优化传统产业结构,适当减少生产周期长、耗水量大、产出和效益双低的农产品的种植数量,积极种植生长周期短、四季皆宜、耐干旱且产出高的新型农产品。如西北地区地形复杂,水资源短缺,可种植高粱、玉米等需水量少的作物。同时,各地政府需严格管理组织农产品市场,予以充足的资金支持,指点广大农户变更农产品种植结构,提升水资源利用有效性并提高种植效益。

2.6建立节水灌溉制度

在正式开展农业灌溉工作之前,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分析,结合节水灌溉工作的实际要求,合理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以及管理规范,以便统筹规划农业水资源利用形式,在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农业灌溉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以节水、保水为主要的工作原则,进一步提升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要素以及农业发展基础存在差异,不同地区所采取的灌溉形式以及农业耕种方式有所不同,在相关工作人员制定具体工作规范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不同类型的管理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节水灌溉制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到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现状,更加需要考虑到农业灌溉用水的实际要求,针对原有工作体制方面的信息问题以及管理漏洞进行细致研究之后,逐步推演出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标准。一套完善的节水灌溉制度可以为农业高效用水提供有力指导,操作中需要结合农作物生长特点,结合灌溉、农艺等措施,对农业灌溉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同时,运用统一管理制度将农业、水利、科技、环保等部门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合作协调机制,增加各部门沟通联系,助力农业高效用水工作更好展开。此外,紧紧围绕节水农业规划,根据农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大力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在节约水资源灌入量的同时,不同作物生长需求也能得到有效满足,并在持续完善和优化节水灌溉制度中,不断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我国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节水的需求也随之改变,因此节水成为了当前农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的水资源比较充足,而淡水资源却是全球最紧缺的地区,由此所引发的农业节水的低效性将会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正因如此,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探讨我国的农业节水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的农业节水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丹,王辉.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2089.

[2]李兴焕.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4):91-92.

[3]王潜.节水灌溉技术在水资源高效利用中的运用[J].四川水泥,2019(12):159.

[4]刘得萍.浅析农业水资源现状与节约利用[J].农家参谋,2021(18):189-190.

[5]都清坤,葛梅.再生水资源在缺水地区农业灌溉中的应用:以天津市为例[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1,14(10):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