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为学生实施文化教育,能够促进高职教育事业在源头上,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不竭力量,进而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将从重要意义、有效路径两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融合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发扬,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融合实践路径
引言: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用其不竭的内在动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因此,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语言、精神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整体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凝结了华夏五千年的智慧,以及聚焦了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认同、遵守、践行的道德与行为规范,进而有着十分宝贵的文化内涵。为此,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课程,也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深深的融入其中,进而实现促进高职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价值的构建与承继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其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必须有其内在的中国文化精神[1]。我国独有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上生根、发展。而相对而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需要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汲取新鲜的能量。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上,高职学生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开展文化教育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而由于高职教育中固有的、偏重传统的技术教学取向,又导致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水平,相较于较普通的本科院校而言,显得较为单薄。因此,只有在高职院校中深入实施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目标,以及“技以载道”的精神内涵。
(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内涵的建设与丰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核心、最典型的文化基因,以及最丰厚的精神营养。其所具备的史学性、传扬性、全民性等特征,更使之成为在中国高职教育工作发展过程中,难以忽略的精神文化动力[2]。与此同时,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职业、劳动、祖国、人民,乃至世界的思考,以及对善恶、是非、荣誉、义利的辨析,也为促进高职学生的精神、态度、言谈举止等,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与促进作用。为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继承人,奠定了扎实的思想积淀,也激活了中国高职教育中,“文以树德、技以善德”的内在驱动力。
(三)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审美载体的拓展与实践
中华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对于社会公德、家庭品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私德等方面的构建与形成,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生活的环境、社会氛围等,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理论”逐步走向“生活”,高度促进了人民、家庭、社会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价值观要想做到真正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切实融入到社会与生活当中,让人们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还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精神,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够做到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因此,在高职的文化课堂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之创造了天然的教学素材,以及为其提供了具有历史经验的实践方法,同时,也实现了高职文化教学的创新,促进了高职院校教育审美载体的拓展与实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融合实践的有效路径
(一)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在一个人的文化认知里,祖国与家人、社会和自身,都是其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正如我国古代所推崇的“君子”,要求的就是一个人对待自己能够做到立德修身,对待祖国和人民能够做到休戚与共。因此,高职院校想要做到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文化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首先就要做到,促进学生对己的“修身”,作为生活的伦理出发点,以及社会实践归结点。其次,使学生能够以《大学》中所提及的:先“修身”、再“齐家”、后“治国”、最后得以“平天下”的思想脉络,从自身做起,践行“慎独”的律己理念,对自身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等,进行更清晰的规范。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的民族精神、思想品格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旨在通过文化教学,使每一个高职学生都能够具备:把个人发展同更广大的,中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长远建设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意识。
(二)丰富课程思政的实施内容
“全员、全程、全课程”的“三全”思政理念,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工作的整体格局、方式、理念等,进行了更加清晰直观的规范。高度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教学,与文化思想教学同向并进,进而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4]。这种教学方式,既有专业课教学对思政工作的整体融通,也有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例如:结合当前社会所大力推崇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将我国传统的“六艺”教学内容,与现代的专业课教育进行创新与结合。为高职学生开设以“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系列思政课程。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提高了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实现了培养高职学生专心、专业的良好工匠品格和能力的形成。高职院校通过对课程思政体系的设计,既能够促进学校在自身的专业特色的发展,也能够建立相对完善的教育生态管理体系,高度契合了学生与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需求。
(三)促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想要实现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就需要做到促进信息化和传统教育的结合、打造精准有效的微课程中心,以及构建丰富多彩的教材中心。而其中的“教材中心”,将涵盖学校课程体系中涉及的各种重要知识点,以及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知识点,进而形成泛用性的、可进行重构的数字教学资源素材。同时,高职院校也应逐步扩充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创新产品等多方面的个性化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开拓教学、交流、应用的新方式。如:App研发、构建资源库等方法。通过先进的思维和技术手段,有效促进在现代高职院校文化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结论: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必须扎根于对人生的探索与思考。高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承担着人类价值理念与教育的根本责任。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教学紧密结合,不但能够全面、开放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性转变,以及促进其创造性的发挥,更能用丰富的底蕴与内涵精神,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构建其崇高、伟大的内心世界。让中国文化的教育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当代意义和永恒内涵,让每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能够更好地作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张成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融合实践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2(12):108-111.
[2]杜金博,沈艳河.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06):44-47+50.
[3]陈艺.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策略探究[J].品位·经典,2021(22):51-53+108.
[4]王建林,周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育人融合的路径优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7):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