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结合现场的沉降和变形特点,深入分析了造成变电站现场沉降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并对此类地质环境下变电站建设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场地沉降;挡墙变形;分析治理
1、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
某变电站所处的地形是一座由东、西向分布的完全矮山,山顶比较平坦,除了南边有16度左右的斜坡,其余的都比较平缓,坡度一般在5~8度之间。该地块的初始地势为宽缓的坡面,地面高程为490-500米,相对高度为1-7米。由于地形和岩性的影响,场地的地下水主要是基岩裂缝水,其次是粘土中的少量上层水。该地块的微地形是一座与周边平原相对高差较大的独立山丘,大约20米左右。现场以粘土、泥质为主,不渗透水。基岩孔隙水是从地表径流中吸收大气降水,并在地下埋深。场地上层为第四系冰水沉积(Qfgl),中央为Qel粘土,下为白垩纪夹关组K2j。
主要地层从新至老分别为:
素填土(Q4ml):灰色,褐色,略微湿润,松软。由瓦砾、砖块和粘土构成,其厚度为2~5m,以场地填充为主,在变形区的大多数部位都有分布。
粘土1(Qfgl):黄褐色,微湿润,坚硬。上部为黄褐色,含有铁、锰质粒子和钙质结核;下段为棕黄色高岭土,部分夹杂着小块小石子。这一层的磨蚀特征是显著的,在纵向和横向上都有发育。这一层的厚度为1.8~6.3m,在整个现场都有。
粘土2(Qel):紫红色,微湿润,坚硬,含有泥岩和粉砂。这一地层随着岩体表面的变化而变化,其厚度为0.9~2.9m。
泥岩(K2j):含泥质、粉质、紫红色、泥质、厚层型、不发育裂缝。在这一层与残积土的交界处,岩石质地十分松软,完全风化,厚度在1.0m左右,与强风化层的总厚度不超过2.5m。地层的分布接近于水平。外墙外护壁的垂直高度大约在3-7米左右。在车站西侧、南侧,在围护结构的变形缝中,有滑移裂缝、倾斜裂缝、贯穿裂缝、微裂缝。裂缝的宽度通常在2-3厘米之间,最大的宽度可以达到5厘米。防护墙的排水孔没有排出的痕迹。
滑动裂缝是由墙体向临空面上滑动引起的,其变形特点为:从墙底至墙顶的裂缝宽度基本相同,且不随墙高的增大而增大。这种开裂表明,在临空平面上,挡土墙发生了滑动。斜裂是指沿边坡向边坡方向倾斜而形成的裂缝,其变形特点是:从墙底至墙体顶部,随着墙体高度的增加,顶部裂缝的宽度会越来越大。这种裂缝的形成表明,围护结构在临空面上有一定的倾角。贯穿裂纹是指在拐角处,墙体在垂直方向上发生滑动,而在垂直方向上,混凝土材料在垂直方向发生拉裂时,由地基至墙体顶部的贯通开裂。
2、原因分析及治理
2.1回填土沉降原因分析
经现场勘查,现场回填土以现场平整为主,上部无砂砾。由于各种土体的压缩率不同,而沙性土的压缩率低,渗水能力强,压缩变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而粘性土体则具有高压缩性、低渗透性、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缓慢,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趋于稳定。结果,在建成10多年后,现场的沉降仍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对地层中的粘土进行了土工实验,对其膨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裂缝分布于横向和纵向,并填充了灰色高岭土。
根据GBJ112-87《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两种材料的自由膨胀系数δef为51%~53%。这种粘土在遇到水时会发生膨胀。在遇雨时,由于粘性土层的上部荷载比较低,遇水膨胀,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在此基础上,当土体孔压消失时,粘性土的固结沉降也随之发生。如此反复,路面会龟裂,产生凹痕。
2.2挡墙变形原因分析
挡墙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挡墙滑移,挡墙倾斜,排水孔失效。通过对场地土体、挡墙排水不畅的分析,得出了挡墙滑动、倾斜的原因。由于场地回填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降雨下渗量增大,而且场地塌陷部分使场地的排水坡度发生变化,使地表水无法沿场地平面排出,而场地范围的降雨则基本都进入了回填土体。而回填土为饱和粘土,由于不能及时排水而在回填土中大量积累,导致回填密实程度低的回填土发生沉降。下渗的雨水无法通过挡土墙的排水孔排出,而是缓慢地沿着基坑渗入,造成基坑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而下渗的孔隙水则会在基坑底部形成浮力,使得基坑的抗剪强度、摩擦力都会大幅下降,造成护坡在基底发生滑动。
此外,在暴雨后,地表水渗透到墙体后坡体中,在墙体后面堆积了大量的地下水,形成了很大的水压,从而对墙体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结果表明,在高水位的情况下,墙体后面的土壤压力会增大,从而使原有的墙体抗倾、抗滑移稳定性显著降低。在常规的工程中,可以忽略地下水对砂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但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墙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加,有效应力减小,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从而导致了较大的主动土压力,从而导致了墙体的倾斜和滑动。
2.3治理措施
从现场的变形来看,由于地基本身的固结时间已超过10年,变电站的护墙尽管有贯通的裂缝、滑移变形和轻微的倾斜,地面塌陷、地面龟裂等问题,但对变电站的安全和稳定性影响并不大,但仍然有很大的隐患,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来解决。鉴于变电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综合分析,采取了较为保守的处理方法。针对现场回填区的沉陷问题,建议采用沙石、碎石、再次夯实、清理现场排水系统、新建地面排水渠、增加排水盲渠;针对挡土墙的滑动变形问题,提出了一种疏通挡土墙后排水体系,并应用抗滑桩进行加固的方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建设场地的稳固是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根据工程实际,科学分析,找出场地出现沉降问题的原因,同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补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海飞,蒋涛,钟波波.变电站基坑回填土地面沉降分析[J].电力勘测设计,2022,(08):76-80.
[2]车凯,郁金星,宫云茜,焦阳,陈秋,韩忠阁.变电站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与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S1):120-125.
[3]贲树俊,杨巍,袁俊,范冠宇,张建忙,张华.高沙土地区变电站周边土体流失情况调查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1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