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0000
摘要:为强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效能,减少透水、漏水事故的发生,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行,相关部门需要做好技术资源整合,通过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强化防水施工质量。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路径——以施工技术优化、管理方法创新为基础,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完成项目防水作业,以期为地铁车站的运转营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关键词 地铁;明挖车站;防水施工;技术应用
1引言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交通压力、提振区域经济活力、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共有32个城市拥有地铁线路,地铁总里程达4511.3km。地铁覆盖范围的延伸,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也对地铁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业需要借助防水技术等手段,有效排除外部环境因素对地铁项目的影响,确保地铁车站等附属设施的有序运转,全面提升地铁项目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2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在地铁车站的防水施工技术应用环节,施工人员应拓宽思路、转变理念,在明确防水施工对明挖车站日常运行重要性的基础上,依据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技术要求,在相关原则的框架下,有序做好施工技术的应用工作。
2.1做好地铁车站自有结构防水施工
地铁车站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从过往经验来看,其整体防水能力与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之间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基于这种逻辑关系,在开展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地铁车站自有结构的防水施工活动。具体来看,在地铁车站的整体结构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应按照I级防水要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产出进行系统化调整,从而有效降低渗水、湿渍等情况的发生。除了做好上述设计工作外,技术人员还要认识到:地铁车站属于较为典型的超静定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后,地铁车站施工区域的基底土质结构将发生较大扰动,出现沉降的风险概率较高。地铁车站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在施工环节如果没有对结构自身的承载力进行必要的控制,那么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将时有发生,从而诱发混凝土结构变形、开裂等质量问题,造成混凝土自防水性能的降低。
基于地铁车站的使用需求和结构特点,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正确认识沉降对车站混凝土结构的影响,针对沉降进行必要的结构施工,例如:通过换填处理等基底施工方案,提升施工区域的土质密实度,将沉降体量控制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对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荷载分配关系还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确保结构强度、刚度达到预期目标,避免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影响整个防水效果。基于此,施工企业应组织人员开展混凝土自有结构的防水施工处理,率先做好混凝土材料配比工作。在配比环节,施工企业除了做好常规性的混凝土制备工作外,还要在混凝土原料中加入胶凝材料,通过混凝土胶凝材料、水泥、粗细集料的混合使用,提升混凝土的抗渗强度,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抗腐等性能参数,为后续混凝土防水施工作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性的引导。
在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环节,考虑到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较多,质量管控漏洞较大,如果不采取必要的质量管理举措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进行调控,无疑将会造成防水施工技术漏洞,对于地铁车站的日常运转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在搅拌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控制混凝土泵送的速度,从而将坍落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避免坍落度不达标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在浇筑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控制混凝土入模的速度,将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内。如果混凝土入模温度过高,那么施工人员则应持续做好降温处理,通过冷却管降温,将混凝土的内部温度降低到80℃以内。除了开展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外,施工人员还要做好混凝土内外温度差的控制。根据以往的经验,当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时,将全面增强地铁车站的混凝土性能属性,实现防水性能的持续提升;在混凝土养护环节,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延长养护时间,将养护周期控制在14天。在养护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采取覆盖湿润的方式对完成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开展必要的养护处理,避免混凝土水分流失过多,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与完整性。针对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的薄弱环节,如穿墙管、变形缝等特殊结构,施工人员应预先做好止水措施,逐步实现地铁车站混凝土自由结构防水能力的持续提升。
2.2做好地铁车站外包结构防水施工
外包结构防水是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施工的重要组成,是提升防水能力的有效举措。考虑到明挖法的施工特点,其防水外包施工的难度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前,针对地铁车站的顶部、底部施工,其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施工模式,施工质量更易得到控制。近年来,地铁车站外包结构防水施工,主要以车站侧墙为主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施工技术人员需要率先做好预铺式材料的选择(材料厚度应控制在1.5mm左右,所选用的材料应以新型高分子材料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沥青防水材料),通过材料类别的科学化选择,从源头上提升外包结构的防水能力。在防水卷材施工前,施工人员还要提前进入施工现场,对混凝土侧墙的基面进行处理,利用必要的清洁方式保证最终的施工效果。在做好上述施工准备的基础上,施工人员应开展围护桩侵陷处理——应采取跟踪处理、测量的方式,实时掌握防水卷材基面的处理效果,对施工活动完成动态化调整。这种动态处理对于桩间网喷防水施工作业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可确保防水卷材的厚度、平整度达到预期,发挥卷材的防水能力。
地铁车站围护结构容易出现渗漏,渗漏点主要分布于结构接缝位置。在渗漏点出现后,施工人员需要及时做好封堵处理,避免渗漏点继续扩大,影响防水效果。在实际操作环节,施工人员应以速凝效果好的水泥作为主要的封堵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封堵。当渗漏点逐步扩大,出现大面积渗漏的情况时,施工人员可以采取注浆封堵的方式,封堵材料应选用安永聚氨酯。在封堵过程中,如果出现封堵效果不佳的情况,那么施工人员应适当增加注浆的次数,以强化注浆的处理效果,完成渗漏点的封堵。防水卷材铺设环节应将卷材铺设在固定位置,该位置应保持在墙体边缘的2cm内,同时利用钉子、垫片等进行固定施工,避免卷材出现位移滑落的情况。
2.3做好地铁车站的重点区域防水施工
地铁车站重点区域的防水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变形缝防水处理,具体操作环节应采取外贴式的处理方式,使用橡胶等止水带沿止水缝的方向进行铺设;布置完成后,利用振捣作业的方式,消除将止水带内的气泡,从而提升防水能力。针对地铁车站的内部裂缝处理,可以在缝隙的内侧注入密封胶。密封胶的使用,可实现裂缝的密封。依据这种经验,裂缝密封的覆盖面宽度应达到1m。通过宽度的调控,可最大限度地提升防水效能。同时,施工人员还要科学设置止水带,以止水带作为防水策略,保证地铁车站结构的密封效果,从而提升地铁车站的防水能力。
3结语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施工环节,要求技术人员精准把握防水施工的标准,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系列技术应用活动,依托施工技术的创新,强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施工的效能,实现防水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和施工成本的全面兼顾,打造标准化、体系化的防水施工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1]袁先明,张祖雪,田甜.地铁明挖地下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5):100-101.
[2]周善起.浅析川大新校区站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技术总结[J].建材与装饰,2019(20):247-248.
[3]刘小琦.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19(0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