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摘 要:本文阐述了变电站传统的技经造价算量模式存在的弊端,介绍了基于GIM模型的工程量自动计算的优势,并基于图形学理论介绍了将GIM设备模型转换为三维算量模型解析映射的方法,总结了基于GIM设备模型实现三维自动算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GIM模型;变电站;自动算量
0引言
近年来,在输变电工程技经算量和造价管理领域,行业内仍采用传统模式,即以CAD设计图纸为基准,技经人员采用手工或者EXCEL计算表等方式进行工程量计算,统计形成工程量清单,然后导入造价软件,根据计价规则生成造价清单[1]。采用该种方式,一方面工作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因为人为因素容易出错,特别是在发生设计变更时,需要人工调整和录入所有工程变更项目,这必然会降低工程量计算效率和质量。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日益增加,传统的技经算量模式无法适应新的要求。
目前,随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BIM技术进行造价算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范尝试。文献[2]基于IFC标准,采用两级碰撞算法,对重叠构件扣减规则进行了研究,文献[3]在Revit平台上,基于API实现技术,研制建筑工程量计算软件。文献[4]基于BIM模型,通过对Revit进行二次开发,解决房建装饰装修工程量。由此可见,在建筑领域,基于BIM模型实现工程量自动提取得到了业内广泛的关注。而在电力行业,由于三维技术起步较晚,目前业界对三维模型算量缺少研究。对此,通过开发自动算量系统,本文提出采用变电站GIM(Grid Information Modeling,电力信息模型)模型进行自动算量,实现对GIM模型的精确解析与映射,自动套取定额,对改变变电技经业务现状有较大意义。
1GIM模型理论分析
1.1 GIM模型简介
现阶段,市面上主流的变电站三维设计软件主要有Bentley和Revit,由于这两个平台之间的数据格式不同,直接进行数据交互比较困难。为了实现变电三维模型的交互,国网规定了GIM标准格式,要求设计人员在完成三维设计时,将三维设计数据转换成GIM格式并上传至工程数据中心,以此来实现变电三维数据的交互。
变电站工程级GIM数据主要包含电气和土建模型,其中电气专业模型是采用GIM格式建立存储的,而土建专业模型是采用IFC格式进行存储的。
电气设备GIM模型,由设备部件和交互标准规定的GIM基本图元组成,每个部件也由基本图元组成,所谓基本图元,是指三维建模时使用的最小几何图形单元,包括常规几何体和专用几何体,由一组控制参数进行描述。设备和部件均有电气属性,通过该方式创建的模型可实现跨平台的交互。
1.2GIM模型存储结构
通过对规范及实例工程研究可知,GIM文件包含CBM(工程模型)、DEV(物理模型)、PHM(组合模型)、MOD(几何模型)。整个GIM文件采用7Z 算法进行压缩,可额外采用加密密码,其中CBM文件文件夹主要包含整个工程的层级结构关系、层级属性信息。
GIM文件均为结构化的数据,如果想从GIM模型中提取到与算量相关的内容,则需对GIM文件进行解析,同时需要从模型中获取与算量相关的属性信息,并且能够实现与算量清单项目的准确映射。
2三维算量模型转换方法
2.1GIM模型解析
要完成GIM模型的解析,首先按照自上而下的层级创建GIM文件组织结构。在创建树的同时,将对应的属性赋予每个层级及每个节点,最后根据mod图元参数化描述对模型进行重新构建。GIM模型解析流程如下:解压GIM文件→获取P.cbm文件→遍历→创建层级树→解析属性→MOD图元重构。
读取GIM属性,创建层级树只需遍历文件夹及文件即可,而对于模型的重构,为了保证解析后的模型和设计模型形态、坐标一致,需要进行理论分析。
根据计算机图形学知识,实现对三维模型移动、拉伸、旋转等操作称之为图形变换,三维模型采用齐次坐标技术来描述空间点(x,y,z),用齐次坐标表示为(x,y,z,1),而描述三维空间中各种变换的变换矩阵采用4×4齐次方阵。
在GIM模型中,采用XML文件按行存储了组合变换矩阵,此外也存储了基本图元建模的参数描述信息,因此,只要找到基本图元的插入点信息,即可确定基本图元各点的坐标。此外,在GIM模型中,采用由图元到部件再到设备的创建过程,每一步都会产生一个插入点。在工程信息文件中存储着整个变电站的站址坐标BLHA,设备的插入点相对站址坐标存在一个变换矩阵,以此类推,部件插入点相对于设备插入点也存在一个变换矩阵,基本图元插入点相对于部件插入点也存在一个变换矩阵,由此可知,只要将以上坐标变换矩阵逐级相乘,即可得到GIM基本图元相对于站址坐标的位置形态。
在OCC中,向量和矩阵类模块通常用来定义复杂的数据结构,该模块支持实数组成的向量和矩阵的标准操作,如点乘、转置、求逆等。通过调用gp_Trsf类可在OCC中实现矩阵变换操作,采用矩阵在左的方式,变换矩阵与点的点积即可得到新的坐标点。因此,只要遍历GIM文件夹,按层级找到各变换矩阵,进行逐级相乘,即可实现GIM模型的重构。GIM模型重构矩阵相乘代码片段如下
图1所示:
图1 GIM模型矩阵查询与相乘代码
2.2电气模型与清单项目的匹配映射
电气模型解析成功后,需要和技经工程量清单进行自动匹配映射。若想实现电气模型与工程量清单项目的一对一映射,必须找到能够进行唯一标识的纽带。通过分析电气模型的信息特征可知,实现设备间区分一般有如下几种途径:设备名称、设备实物ID号、设备物料编码、设备电网工程标识编码等。
如果直接采用设备名称来实现工程量清单的自动匹配,由于设计命名习惯不同,同一设备可能会有不同的名称,这样就需要在平台资源库中存入所有可能出现的设备名称,该种方式一方面易造成库的冗余,另一方面适应性较弱。
若采用设备实物ID或物料编码来来实现工程量清单的自动匹配,由于实物ID和物料编码仅针对通用设备,对于接地、导体、金具等材料模型,并没有该标识,因此该种方式无法覆盖全部电气模型。此外,设备的实物ID或物料编码一般是在物资申报或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现阶段,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模型属性一般也不会定义该部分内容。
电网工程标识编码是采用KKS编码的结构,对电网工程中各系统、设备、部件按其内在联系进行统一分类、编码、标识的过程。
变电站电网工程标识编码首先通过单元码标识设备所属单元(如变压器单元、全站公用单元),系统码可以更加细致标识设备所属系统(如主变系统、220kV电气系统等),设备码即可区分具体的设备类型,部件级是更为细致的划分,通过这种层级编码的方式,可以精确区分和索引站内任一电气设备。因此,通过将电网工程标识编码中设备层级的设备码与清单项目进行匹配,通过单元、系统码组合的区别即可识别设备的数量,这样就能精确完成匹配映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匹配映射流程
(1)现阶段,虽然可以通过以上手段实现电气模型与清单项目的映射,但是由于设计平台不具备一键编码的功能,设计人员需严格依据规范对设备进行逐个编码,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额外增加了设计的工作量,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电气设备与清单项目快速映射匹配的方法。
(2)现阶段国网建模规范未对技经算量属性进行规定,为了实现技经算量,应加强标准化工作,丰富GIM模型算量属性,是完成GIM模型自动算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曹红莲.基于iTWO 5D项目管理平台的BIM模型标准与算量模板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7.
[2]郭文墨,邓雪原,赖华辉.基于IFC标准的多构件重叠算量扣减研究[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5,36(3):183-189
[3]陈新华.基于Revit的建筑工程算量系统实现研究[D]. 沈阳,沈阳建筑大学: 2014
[4]欧阳业伟.基于BIM的装饰工程量计算研究[J]. 建筑经济,2018,39(4):40-44
1
作者简介 陈海浪(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变电站数字化设计
蒋海峰(1978-),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