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 邮编241000
【摘要】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观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法下将我院纳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急救护理及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溶栓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缩减住院时间及溶栓时间。
【关键词】标准化急救护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机体局部脑组织血流循环出现障碍而引起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受损,甚至坏死等现象发生。 该疾病发病较急, 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极大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而在进行急救护理时, 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对此类患者进行有效救治,仍是各大医院急诊科面临的难题[1]。再灌注法治疗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治疗方案,静脉溶栓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致死率、致残率,疗效确切,配合科学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加速患者出院。临床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关注患者病情,但急救护理方法欠佳。在本研究中,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方法,对急救路径进行优化,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本研究将我院纳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取得显著的成果,以下为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法下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纳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48-79岁,平均年龄(63.41±4.34)岁。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传统急救护理,当患者进入到医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挂号及分诊给予指导,检验单及 CT 单由医生开具,告知患者缴费方法,并引导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检查结果为依据,以便能够明确病情,当疾病被诊断后,引导患者开药、缴费、配药、溶栓治疗、办理住院等,当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追踪管理[2]。
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①将患者以往的急救经验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以患者的疾病特征为依据,合理制定急救护理流程。②需要将标准化的检查流程用于急救护理工作中,检查患者病情的基础情况及血样,需要将检查时间控制在15 min 以内,综合评估患者病情。③在急救之前检查患者的急救设备及急救物品,防止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期间急救设备及药物出现缺失。④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的实际情况告知科室中的医生,并与检查科室进行联系。⑤及时将疾病检查结果上报给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一些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应给予安抚。⑥应提前准备好急救过程中使用到的药物、皮试及导管等急救物品。⑦给予患者散热及保温护理.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及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②对比两组患者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各项数据,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
2.结果
2.1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n,%)
分组 | n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对照组 | 30 | 11(36.67) | 12(40.00) | 7(23.33) | 23(76.67) |
观察组 | 30 | 13(43.33) | 16(53.33) | 1(3.33) | 29(96.67) |
x² | 5.634 | ||||
P | 0.031 |
2.2组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组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分组 | n | 溶栓时间(min) | 住院时间(d) |
对照组 | 30 | 200.12±20.34 | 15.34±4.54 |
观察组 | 30 | 60.34±15.02 | 10.34±3.65 |
t | 32.411 | 6.345 | |
p | 0.000 | 0.000 |
3.讨论
脑卒中死是临床常见病,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差异,部分患者病症轻微,患者容易忽视病症,一般情况下,患者早期脑卒中与脑出血病症不同,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急性脑卒中发病突然,经常在休息或者睡眠状态下发病,病情在6小时-2内达到峰值[3]。临床常见症状是头痛及头晕,半身不遂,常见单侧肢体,上肢比下肢病情严重,部分患者吞咽困难,发生恶心及呕吐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陷入昏迷。患者进入医院后,脑CT检查患者梗塞病灶较大,早期CT检查有利于诊断及排除出血病变。部分患者为腔隙性脑卒中,患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通过脑CT检查,有利于确诊疾病,部分患者为陈旧性病灶,老年人较为多见。患者常见高血压或动脉硬化及糖尿病,主要是在慢性病进展中诱发疾病,腔系性脑卒中病情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展为急性脑卒中,也有患者病情稳定,没有发生急性期变化,对此,针对无症状脑卒中也要引起关注。
在治疗脑卒中过程中,临床常见溶栓治疗。早期溶栓,有利于疏通闭塞血管,相关报道显示,患者发生症状后4h及时为患者溶栓,患者的血管疏通率在95%以上,4-6h溶栓,患者血管疏通率在45%,6h以上患者的血管疏通率在40%[4]。采取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方法,有利于缩短患者溶栓时间,提升溶栓效率。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尽量缩减对患者的搬运次数,节约患者转运时间,最大程度缩短抢救时间。通过标准化急救护理方法,有利于调整既往的工作路径,将被动救援转变为主动抢救,使患者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快速救治。经过抢救后,急性脑卒中患者神志清醒及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在溶栓治疗后2d可自主康复锻炼,康复量循序渐进,逐渐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为了确保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应使用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可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使急诊及确诊时间得以缩短,完成了对医疗设备及其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抢救期间出现时间浪费情况,疾病抢救成功率大大提升,以此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伤残、逆转临床死亡、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应当让患者不断学习及锻炼,恢复患者肌肉力量。对此,溶栓阶段的治疗,为患者后续病情康复具有重大的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患者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上,观察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通过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时抢救患者,挽救患者生命,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缩减患者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该护理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爱群. HFMEA模式下的急救流程护理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6):17-19.
[2]于敢红,李慧敏,张海红. 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的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3):81-83.
[3]刘乐. 时间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3):300-301.
[4]蒋彬彬.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