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雅安 625000
精神科病人患者疾病相对复杂,且有一部分患者会因为不认为自己有病,会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很可能出现自杀、逃避治疗、伤人的情况。这也直接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难度,容易滋生更多护患纠纷。因此,精神科护理风险需要引起护理人员更多重视,只有加强护理风险,采取正确的防范策略,才会为患者的护理安全保驾护航。那么精神科护理风险都有哪些,具体应如何开展防范措施呢?
1 精神科为何存在护理风险?
精神科护理风险是多方面的,具体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是护理人员因素。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会增加护理人员更多工作压力,护理人员不仅要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良反应,还需要防范患者可能出现的自残行为。这不仅会影响患者预后康复质量,更有可能引发生命危险,酿成更大的护患纠纷。其次,一些患者对自身所患精神疾病,并不具备清晰正确的认知,因此很容易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导致对正确的护理意见形成误解,进而出现不配合护理的现象。一些护理人员同样存在此类问题,由于自身知识体系相较于医学发展速度更慢,加上工作多年后,很容易依循自身工作经验落实相关工作,因此更易出现护理理念落后于临床需求情况。也存在一些工作经验尚浅的护理人员,未能保证护理文书的规范性,若出现意外情况,举证难度也会相应增加。另外,患者方面,一些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在感知、情感和思维等方面存在异常,患者自制力通常较差,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的举动,因此极有可能会在狂躁状态下,出现自杀倾向,同时可能伤人、毁物或冲动表现,增加护患之间的沟通难度。最后,环境方面,一些精神病患者会有严重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因此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封闭治疗。为避免患者逃跑,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应严格检查患者各项病房设施的安全性,避免危险物品滞留,降低患者承受的潜在风险。
2 精神科护理风险应如何防范?
2.1 常规管理
首先,需要重视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护理人员是决定护理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达到操作规程要求,才能及时处理各项护理风险问题。实际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当随时明确患者各项病情变化情况,针对病情可能反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随时注意。与此同时,针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应当由院内共同组织培训,用更耐心的态度,给予患者更多关心。在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应防止对患者产生情绪上的刺激,同时告知患者,如果有任何感觉上的不适,应第一时间告知护理人员,倾诉心声,最好不要缄口不言。如果发觉患者行为控制效果较差,应当尽快询问患者感受,为患者提供更多帮助。
其次,应加强常规护理中的安全管理。具体而言,应明确病房门窗是否牢固,避免患者有逃跑的可能。同时应兼顾消防和水电设施的安全性,避免安全性受到影响。同时做好钥匙管理,尽最大可能降低患者危险物品接触的可能性,保证病房环境的安全。在患者入院时应做好针对患者信息的各项检查,认真核对患者病房、床头等信息是否一致,同时在患者家属探视之后,或外出返回时,应当第一时间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在平时查房阶段,应当及时清除病房中的物品,避免在病房中留下对患者可能产生伤害的物品。举例来说,体温计破裂内部的水银流出,会增加患者中毒风险;钥匙和指甲钳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注射器会刺伤患者皮肤。如果病房涉及到维护,则带进病房中的工具需要专门带出,结束之后应当第一时间清点。为避免患者承担更多风险,应当将危险物品进入病房的途径切断,加强危险物品的收集,保证病房环境的绝对安全性。
再次,患者中危险性较高的群体,应当格外重视管理。在了解患者各项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应通过沟通交流,明确患者自身情况的详细信息,尤其是针对有自残、冲动、兴奋和自杀倾向的患者,需要重点关注,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在交接班时,应重点交流患者实时病情状态,加强重点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应在后续交班阶段,给予针对性治疗。尤其是在关键时间段和关节环节,应提前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针对性护理。
最后,应针对性开展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心理状态是否平稳,是关系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应当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攀谈,了解患者对院内护理的看法,力求实现患者消极情绪到积极情绪的过渡,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树立患者治愈信心,最大程度发挥患者积极性,令患者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2.2 防范患者冲动行为
针对患者的冲动行为,应强化护理人员的防暴技能训练。究其原因,是因为精神病人相较于其他类型患者,可能会因为不认为自己患病,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因此治疗和服药可能会强制执行。且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精神症状的影响,出现冲动伤人的情况,也可能暴力毁物。护理人员应集中召开相关会议,了解实际临床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正确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扭伤或摔伤情况,降低患者风险发生率。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格外重视体能锻炼。护理工作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同时需要较强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妥善落实。更何况,只有具备更强的身体素质,方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控制住患者。
2.3 防范患者出走
在患者入院之后,应向患者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增加患者对附近环境的熟悉程度,避免对患者感到不适应。如果发现患者有较强的出走企图,在交接班时应当防止外出,患者的活动范围应限定在工作人员视野之中。同时,护理人员应将患者走失条件尽量杜绝,注重病区门窗的检修,重视危险物品的检查。平时应当对患者加以鼓励,减少患者出走想法,若发现患者不在病房中,应当第一时间通知门卫,立刻组织人员寻找。
2.4 加强躯体疾病的风险控制
患者在入院之后,应当尽快做好各项检查,明确患者疾病类型,做好各项诊断。如果查出患者合并胃肠道疾病或肝炎,应为患者隔离病房环境,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工作。消毒隔离工作同样需要聚焦于日常用品和衣物床单,保证病房空气的流通性,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进入病房之前,应当勤洗手,贯彻七步洗手法的消毒要求,强化自我防护,避免护理人员和患者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护理规章制度是保障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也是减少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当严格贯彻护理要求,践行护理规范,达到有效规避各类护理风险的目的。这不仅需要院内加强针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还需要护理人员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增强对先进护理理念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技能提升和素质强化等方面多管齐下,从而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