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安徽阜阳 23600
【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连续腹膜透析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这次研究对象是98例连续腹膜透析患者,将他们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实验组进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概率等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疾病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实验组腹膜炎、出口处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延续性护理用在连续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提高此类患者生活质量,让他们对自身疾病的更高的认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整体质量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连续腹膜透析;生活质量;腹膜炎;护理效果
腹膜透析( PD)是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其主要是指通过患者自身腹膜的半透膜特性,利用对流以及弥散原理及规律,定时向患者腹膜内注入透析液,同时将废液排出患者体外,清除患者机体中潴留的代谢产物,纠正人体酸碱失衡与电解质失衡,超滤过多水分来达到治疗目的[1]。而连续腹膜透析主要是指连续并且缓慢的消除患者机体血液中溶质与水分,其主要备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与并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治疗中。一般接受连续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其疾病严重程度较大,其生命体征会随时发生改变,治疗难度显著增加。对于连续腹膜透析患者,单纯依靠住院治疗与护理并不能够对其病情发展进行全面控制,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建立一种延续性护理服务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本研究主要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连续腹膜透析护理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这次研究对象是98例连续腹膜透析患者,将他们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入选49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例是31:18,年龄信息值是35-68岁,计算年龄平均值是(46.66±5.36)岁。实验组:入选49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例是30:19,年龄信息值是36-67岁,计算年龄平均值是(46.46±5.26)岁。所有研究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目的了解并签署同意书,均符合连续腹膜透析要求。本研究排除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恶性肿瘤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P>0.05,可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主要是责任护士为患者发放连续腹膜透析教育资料,先进行为期七天的连续腹膜透析治疗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透析前教育、腹膜透析治疗目的、腹膜透析操作流程及原则、规范饮食、保持液体平衡方法、并发症处理方法、出口处护理方法、日常活动应注意事项,同时指导患者正确记录连续腹膜透析记录单,告知患者出院应注意事项。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延续性护理,具体为:(1)建立延续性护理团队:团队成员主要包括肾内科主任、肾内科护士长、专科护士、责任护士及住院医师等,所有团队成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护理能力,且具备三年以上的专科工作经验。同时要联合患者家属与社区,构建“医院-社区-家庭”的照护模式。(2)完善患者个人档案信息:要晚上连续腹膜透析患者的个人档案信息,这样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开展更全面、有效的管理,档案资料包括患者自理能力、生活习性、文化水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等,根据档案资料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例如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大则要注重他们的记忆能力情况,为此类患者强调重点内容;对于文化水平较低患者,注重通过通俗易懂语言进行健康教育;患者自理能力较差则督促其进行反复练习;患者如果存在不良生活习性,则请其家属对此进行督促。(3)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患者出院之后对其开展延续性护理,护理方式包括网络随访、电话随访、门诊随访与家访,同时建立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利用微信与QQ等为患者建立沟通平台。对患者的随访内容包括其疾病症状、体征情况、透析处方执行情况、管路维护情况、出口评估情况、并发症情况、营养指标、营养指标、社会情况、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情况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他们制定个性化连续腹膜透析治疗方案。(4)延续性护理内容:①控制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应该明确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控制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包括出血、导管感染等,患者存在高危现象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生理指标监控,护理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监控管理制度,确保患者机体安全。②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抚慰管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其心灵慰藉,确保其合理需求得到满足;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让其采取乐观心态面对疾病,给予患者支持性心理疗法,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能力,提高其治疗与护理操作的配合度,让他们保持点好心态接受治疗工作。③运动与饮食护理:患者出院后应当告知他们应当进行恰当的运动,控制具机体血糖水平与血压水平,运动量要控制,不能运动过量,避免引起不良情况出现。在饮食方面要注重均衡饮食,清淡饮食为主,不可吃油腻、刺激的食物。④卫生管理:要对透析机进行良好管理,每季度末应当彻底消毒反渗机一次,采取5000mg/L的过氧乙酸溶液清洗消毒送水管道与储水管,配制透析液前应当彻底清洁容器,透析液应当现配现用,开展各项操作都要严格遵循国军作。
1.3观察指标
采取自制评定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调查表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认知程度越好;采取SF-36生存质量量表调查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量表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维度,每项维度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包括腹膜炎、出口处感染、切口疝等。
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疾病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疾病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见表1。
表1两组疾病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 疾病认知评分 | 生理机能 | 躯体疼痛 | 情感职能 | 社会功能 |
参照组(n=49) | 78.63±2.93 | 72.63±3.96 | 75.63±2.96 | 72.33±3.13 | 73.12±2.98 |
实验组(n=49) | 90.63±3.63 | 88.52±5.13 | 87.96±5.36 | 90.93±6.13 | 89.63±5.44 |
t值 | 18.0066 | 17.1634 | 14.0960 | 18.9165 | 18.6321 |
P值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
实验组腹膜炎、出口处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n,%]
组别 | 腹膜炎 | 出口处感染 | 切口疝 | 并发症发生概率 |
参照组(n=49) | 5(10.20) | 4(8.16) | 3(6.12) | 12(24.48) |
实验组(n=49) | 2(4.08) | 2(4.08) | 0(0.00) | 4(8.16) |
X2 | - | - | - | 4.7805 |
P值 | - | - | - | 0.0288 |
3讨论
连续腹膜透主要是为连续且缓慢消除患者机体血液中的水分以及溶质。连续腹膜透析患者其病情一般较为严重,病情变化速度很快,治疗难度大,因此要时刻关注此类患者病情情况。延续性护理为患者设定一系列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从医院到家庭、医院不同科室)仍旧能接受到同等水平、有效性的护理服务,一般是指从医院至家庭的延续照顾,具体包括有医院制定出院计划、转诊计划、患者回归家庭后持续随访护理与指导[2]。有关研究认为,将医院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与社区,给予患者延续性护理康复指导,能够更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确保患者完成透析治疗后各项护理操作能够落到实处,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3]。
本研究为连续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将延续性护理作为此类患者的“生活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在完成透析治疗之后,各项护理操作能够真正落实在患者护理工作中,提高患者护理操作规范性,及时评估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及时进行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4]。延续性护理过程中运用微信、QQ群等信息公共平台与患者患者开展有效交流,为患者提供相关疾病信息,反复提醒患者,增强其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补充患者缺乏的医学知识,指导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让患者居家治疗时也能够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疾病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实验组腹膜炎、出口处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这说明延续性护理用在连续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提高此类患者生活质量与疾病认知程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罗干红.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护理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21, 11(9):4-4.
[2] 周珈伊, 史兰英, 张雅琴,等.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于连续腹膜透析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19(17): 152-153.
[3] 李丹.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于连续腹膜透析护理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21):1-1.
[4] 梁珍. 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腹透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1, 19(5):4.
[5] 董相爱. 微信式延续护理对门诊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分析[J].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2, 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