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黄坛镇卫生院,浙江 宁海 315600
2021年4月17日黄坛镇防保科接到某小学报告,称该校4月13日起该校多名学生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为一起H3N2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爆发疫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该校发病班级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病例组为二(1)班、二(2)班和二(3)班所有病例;对照组为3个班级的所有调查非病例。
1.2病例定义
临床诊断病例:2021年4月10日以来在该校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8℃)并伴有咳嗽、咽痛之一者。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中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
1.3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班级点名册中因病缺勤记录、电话访问缺勤学生以及询问班主任老师等方式,开展病例搜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对面调查,包括基本信息、发病情况、相关危险因素情况等。
1.4实验室检测
现场采集发病3d内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置于病毒采样管中,2-8℃冷藏运送至疾控中心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1.5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录入数据,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该学校为一所全日制小学,有3栋4层教学楼,每层楼均设有男女公共厕所,每个厕所内均有洗手设施,配有洗手液。该校有一食堂,仅供应午餐,在校午餐的学生在各自座位上用餐。该校学生均为走读生,无住宿生;学校无医务室及校医。学校设有6个年级28个班,共有学生1216名,教职工58名。
2.2发病情况
首例病例二(2)班杨某某,男,7岁,于2021年4月10日晚出现发热(体温未测),家长即给予自服药,次日又出现发热,自服美林后到村卫生室输液治疗,12日即回校上课,13日该班又出现一例类似病例,后病例逐渐增多,至2021年4月23日该校共搜索到病例43例,均为学生,全校罹患率3.38%(43/1274),学生罹患率3.54%(39/1216)。
2.3流行病学特征
2.3.1时间分布
首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021年4月10日,末例病例为4月23日,历时14d,详见图1。
2.3.2班级分布
43例病例分布在二年级的3个班级, 其中二(1)班13例罹患率为29.55%(13/44),二(2)班18例罹患率为40.00% (18/45),二(3)班12例罹患率为27.91%(10/43)。
2.3.3人群分布
43例病例年龄在7-9岁之间,平均年龄7.84岁,中位数7岁。全校男生647人,女生569人,发病43例病例中,男23例,女20例,男女性别间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1,P> 0.05),见表1。
表1 某小学H3N2流感病例人群分布 | ||||||||||||||
班级 | 男 | 女 | 合计 | 2 | P值 | |||||||||
发病数 | 学生数 | 罹患率(%) | 发病数 | 学生数 | 罹患率(%) | 发病数 | 学生数 | 罹患率(%) | ||||||
二(1) | 7 | 24 | 29.17 | 6 | 20 | 30 | 13 | 44 | 29.55 | 0.07 | ||||
二(2) | 10 | 24 | 41.67 | 8 | 21 | 38.1 | 18 | 45 | 40 | 0.06 | ||||
二(3) | 6 | 25 | 24 | 6 | 19 | 31.58 | 12 | 43 | 27.91 | 0.31 | ||||
合计 | 23 | 73 | 31.51 | 20 | 60 | 33.33 | 43 | 132 | 32.58 |
2.4 临床特征
43例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38℃)、咳嗽、咽痛 为主,43例病例均有发热,大部分伴有咽痛(90.87%)和咳 嗽(83.72%),少部分学生伴有乏力(27.91)及肌肉酸痛(18.60)
2.5实验室检测
本次疫情共采集到10例病例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其中6例为H3N2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余均为阴性。
2.6危险因素分析
2.6.1流感疫苗接种
对该校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全校师生几乎无流感疫苗接种。
2.6.2手卫生调查
调查洗手行为包括饭前是否洗手、便后是否洗手、是否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病例组和对照组在饭前洗手、便后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3集体活动
本次疫情发生班级间传播最可能因素是病例在群体活动中密切接触引起的。4月15日,学校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春游活动,二年级学生集中在某公园游玩,游玩中学生有游戏、聚餐、相互玩耍等活动。4月10日起二(2)班已发病4人,均参加了此次春游,4月16日起二(1)班及二(3)班陆续学生发病。提示在活动中造成由二(2)班传给二 (1)班、二(3)班同学的可能性。
2.6.4病例隔离
首例病例4月10日发病,12日即回学校上课边治疗,造成班内同学传播,15日学校二年级活动引起班级间扩散。本次爆发疫情中,早起因疫情不清,43例病例中,32.56%(14/43)病例发病后3 d以上才进行隔离,明确诊断后所有病例发病当天即采取隔离措施。
讨论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文献提到手卫生对流感预防的重要性[1]。然而许多学校忽视了平时手卫生教育,尤其是疫情爆发期间,良好的洗手习惯可以降低患流感的风险,阻断疫情的传播,虽然大部分人知道洗手对预防流感的重要性.但执行力较低。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校学生饭前普遍不洗手,较少使用香皂或洗手液。因此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特别是学生手卫生行为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学校流感暴 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学校环境是影响流感传播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室人均面积、室外活动以及教室通风与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均有一定的关系[2]。该校教室平均面积约50 m2,一个班有45名左右学生,人均面积仅1.11m2,达不到流感爆发的保护因素的标准(教室人均面积>1.5m2),且学校教室为了仅一面是窗户,通风欠佳。
本次疫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一起由H3N2流感病毒引起爆发疫情。学生均无流感疫苗免疫史,传染源引入即引起学生发病,通过春游活动接触造成班级间疫情传播,调查显示学生洗手卫生习惯较差、病例未隔离、隔离不及时、隔离时间短是此次疫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提示,因此今后为了预防学校流感疫情爆发,应加强健康教育,督促学生养成勤洗手及使用洗手液洗手良好习惯,同时学校应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并采取隔离措施,隔离期限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如病例急剧增加,可采取停课措施,同时在流感季节,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减低流感传播的机会,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瑞平,冯秀,程慧健,等.2012年江西省萍乡市某小学一起乙型流感爆发预防控制措施评价[J].疾控监测,2012,27(9):749-751.
[2]隋吉林,王瑞琴,刘重程,等.学生甲型H1N1流感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