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申龙健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150010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7月-2022年07月本院88例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44例,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44例,行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效果一致(P0.05),观察组的安全性更高(P0.05)。 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安全性更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阿替普酶;溶栓;脑梗死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alteplas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21 to July 2022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4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4 cases) with standard dose of alteplas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nsistent (P > 0.05), and the safe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P < 0.05). Conclusion low-dose alteplase is more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alteplase; Thrombolysis;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病,患者具有较高致残、致死率,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 对人们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在治疗时间窗内采取溶栓治疗效果明显,于发病4.5小时内实施溶栓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残疾,降低死亡率。阿替普酶治疗该病效果明显,有循证医学支持,对于血栓内含有的纤溶酶,该药物的亲和力较高, 且明显高于血液中纤溶酶原,但是不同剂量的溶栓效果各不一致【2】。本次研究以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07月-2022年07月本院88例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44例,男23例,21女例,平均年龄(48.18±4.89)岁;观察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48.76±4.13)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及时引导其接受各项检查。对照组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51)治疗:用量为0.9mg/kg,展开溶栓治疗,保证剂量不超过90mg,先选取总剂量的十分之一,给予患者静脉推注,将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采取静脉泵为患者泵入剩余剂量,将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观察组行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用量为0.6mg/kg,展开溶栓治疗,保证剂量不超过60mg,先选取总剂量的百分之十五,给予患者静脉推注,将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采取静脉泵为患者泵入剩余剂量,将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24小时后,为两组患者展开头颅CT检查,在明确无出血情况下,选取阿司匹林肠溶片(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3020201)100mg,波立维(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75mg,给予患者口服,起到抗血小板功效。选取阿托伐他汀钙(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40mg,口服,每天1次。待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

1.3观察指标

评价临床效果:采取GCS量表,分析意识状态;采取NIHSS量表,分析神经功能;采取MRS量表,分析卒中病情。评价安全性:包括出血转化、心律失常和牙龈出血。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的GCS、NIHSS和MRS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s)]

组别

例数

GCS(分)

NIHSS(分)

MRS(分)

观察组

44

14.13±2.02

5.15±1.23

0.99±0.15

对照组

44

13.66±2.44

4.98±1.65

1.01±0.14

t

/

0.984

0.548

0.647

P

/

0.328

0.585

0.520

2.2两组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安全性比较[n(%)]

组别

例数

出血转化

心律失常

牙龈出血

发生率

观察组

44

0

1

1

4.55

对照组

44

2

4

4

22.73

/

/

/

/

6.175

P

/

/

/

/

0.013

3 讨论

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脑梗死占比约为60-80%,临床发生率极高,是致使人们死亡的一项重要疾病【3】。该病病灶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中心坏死区,其二为附近含有缺血半暗带,在血管闭塞后10分钟,中心坏死区表现出不可逆坏死,观察缺血半暗带,因其局部存在较高脑血流量,在短时间内出现梗死的概率更低,基于此,溶栓治疗的病理学基础主要为该区域细胞受损具有可逆性。借助溶栓治疗,可以尽快帮助患者开放通道,作用于受损区域,促使其恢复再灌注,改善神经功能。

阿替普酶属于第2代溶栓药物,该药物能够结合纤维蛋白,具有选择性,能够局部干预纤维酶原,促使其形成纤溶酶,进而取得溶栓功效【4】。溶栓仅能够作用于存在血栓部位,具有较强特异性,但是该药物经济性较高,使用时具有局限性。循证医学表明采取阿替普酶实施溶栓治疗时,用量为0.6mg/kg具有较高安全性,效果确定。日本有一项研究表明其和0.9mg/kg效果基本一致,我国王云等医学家也取得相同结果。单慧勇、郭春锋等医学家【5】以61例该病患者为对象,得到标准剂量和低剂量治疗该病效果相似,但是低剂量的出血转化率3.33%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的19.35%。出血转化危险性高,患者接受溶栓治疗1天内容易出现该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症状性脑出血等,该症状发生和脑梗死并发水肿、阿替普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并促使其溶解关系密切,降低用药剂量,能够有效预防该症状,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具有更高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临床效果一致(P0.05),观察组的安全性更高(P0.05),说明低剂量用药可以保障溶栓效果,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患者出现牙龈出血、心律失常等的概率更低。

综上所述,给予脑梗死患者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安全性更高,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太平.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出血情况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6).51~52.

[2]宋丽艳.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0,(11).160~162.

[3]辛均平.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32).4660~4661.

[4]龙本汉,周禹富,王振燕.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2).131~132.

[5]单慧勇,郭春锋,袁亚楠.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0,(3).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