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妇幼保健院,邮编541000
【摘要】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对小儿川崎病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小儿川崎病。分成对48例对比组(阿司匹林)、48例观察组(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对比临床指标、症状改善时间、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冠脉异常率。结果:在临床指标上两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组BNP(422.25±50.34)pg/ml>观察组(230.27±36.64)pg/ml,对比组CRP(15.79±4.03)mg/ml>观察组(8.64±3.28)mg/ml,对比组ESR(24.45±6.11)mm/h>观察组(13.68±5.70)mm/h,对比组PLT(255.41±20.39)109/L>观察组(164.58±26.64)109/L;在症状改善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对比组发热改善时间(2.89±0.82)d>观察组(1.23±0.28)d,对比组皮疹改善时间(4.36±1.20)d>观察组(2.45±1.42)d,对比组粘膜充血改善时间(3.64±1.28)d>观察组(1.82±0.74)d,对比组四肢症状改善时间(4.52±1.33)d>观察组(2.60±1.25)d;在疗效上差异显著(P<0.05),对比组83.33%<观察组95.83%;在冠脉异常率差异显著(P<0.05),对比组14.58%>观察组2.08%;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数据接近(P>0.05),对比组10.42%>观察组4.17%。结论: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改善免疫,可显著减轻体内炎症因子,保护体内脏器,获取较高治疗成效,减少冠脉异常情况,临床用药安全性也较高。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小儿川崎病;疗效;安全性
川崎病,即为儿童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疾病发病范围较广,可导致全身血管炎,损伤体内呼吸、消化、循环等多个系统功能,并导致患儿出现皮疹、发热等症状[1]。该类疾病的频发年龄段为0-5岁儿童,不同性别其发病概率不同,男童的患病比例要远大于女童。该疾病主要为免疫反应异常,导致淋巴结肿大,甚至可能导致患儿口腔、眼睛等相关粘膜充血[2]。该类疾病的发病症状和寻常感冒症状相似,很多患儿在早期误诊为感冒,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后续治疗难度加大。并且该类疾病恶化速度相对较快,诊治不及时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心脏损伤,引发冠脉异常、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疾病,严重威胁患儿健康。甚至有的患儿引发冠状动脉瘤破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而死亡。低龄儿童体内脏器、血管还未发育完全,该类疾病很可能影响儿童正常发育,或对患儿血管等留下永久性损伤[3]。在临床治疗当中,丙种球蛋白为主要应用药物之一,可以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的免疫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快速消退临床症状,以减少疾病损伤[4]。本研究通过对比单独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的应用差异,探究结合应用的优势,现如实报道如下。
1治疗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18年08月-2021年03月;对象:96例川崎病患儿;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48例对比组、48例观察组。
纳入标准: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研究;12岁以下;发病时间小于240h;无药物应用禁忌症;无其他重症疾病;配合度较高。排除标准:12岁以上;重度感染;心脏疾病者;肝肾功能严重异常;精神异常;智力或其他功能障碍;药物过敏;不同意研究。
两组基础资料类似(P>0.05)。见表1。
表1基础资料[n/(x±s)]
组别 | n | 男/女 | 年龄/年 | 病程/d | 发热时间/d | 轻度贫血/血沉/心电图异常/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 |
对比组 | 48 | 30/18 | 6.85±3.22 | 5.20±1.14 | 3.38±0.74 | 12/10/9/5 |
观察组 | 48 | 27/21 | 7.11±3.60 | 5.33±0.78 | 3.41±0.60 | 14/9/11/6 |
1.2方法
1.2.1教学管理方法
对比组:阿司匹林治疗,每天3次,每次10mg/kg,饭后服用。
观察组: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治疗,阿司匹林治疗同对比组,丙种球蛋白采取静注的方式,每天1次,每次1g/kg,连用2天。
治疗时间为2周。
1.2.2效果评估。
对比临床指标、症状改善时间、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冠脉异常率。
疗效评判标准为,以治疗120h后临床症状如发热等恢复正常、炎症水平下降至正常标准、心脏冠脉无异常为显效,以121-192h内临床症状如发热恢复正常和CRP恢复正常、无冠脉无异常为有效,以不满足以上标准者计无效,疗效=(总例数-无效)/总例数[5]。
1.3统计学处理
SPSS22.4为处理工具,计数/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卡方/t检验验算。如果P<0.05,那么就说明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
差异显著,观察组的BNP、CRP、ESR、PLT更低(t=21.362/9.533/8.930/18.758,P<0.05)。见表2。
表2临床指标()
组别 | n | BNP/pg/ml | CRP/mg/L | ESR/mm/h | PLT/109/L |
对比组 | 48 | 422.25±50.34 | 15.79±4.03 | 24.45±6.11 | 255.41±20.39 |
观察组 | 48 | 230.27±36.64 | 8.64±3.28 | 13.68±5.70 | 164.58±26.64 |
t | 21.362 | 9.533 | 8.930 | 18.758 |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症状改善时间
差异显著,观察组的发热、皮疹、粘膜充血、四肢症状改善时间更短(t=13.273/7.118/8.528/7.288,P<0.05)。见表3。
表3症状改善时间()
组别 | n | 发热改善时间/d | 皮疹改善时间/d | 黏膜充血改善时间/d | 四肢症状改善时间/d |
对比组 | 48 | 2.89±0.82 | 4.36±1.20 | 3.64±1.28 | 4.52±1.33 |
观察组 | 48 | 1.23±0.28 | 2.45±1.42 | 1.82±0.74 | 2.60±1.25 |
t | 13.273 | 7.118 | 8.528 | 7.288 |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3疗效和不良反应
差异显著,观察组的疗效更高,冠脉异常率更少(X2=4.019/4.090,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差不大(X2=1.387,P<0.05)。见表4。
表4疗效和不良反应[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疗效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冠脉异常率 |
对比组 | 48 | 21(43.75) | 19(39.58) | 8(16.67) | 40(83.33) | 5(10.42) | 7(14.58) |
观察组 | 48 | 28(58.33) | 18(37.50) | 2(4.17) | 46(95.83) | 2(4.17) | 1(2.08) |
X2 | 4.019 | 1.387 | 4.909 | ||||
P | 0.045 | 0.239 | 0.027 |
3讨论
虽然相关研究在不断深入,但临床至今无法确认具体的川崎病发病机制和诱导因素。临床学者认为其可能和病原菌入侵以及由此所致的免疫系统异常活化[6],体内异常活化的炎症细胞诱导大量的炎症因子,进一步导致血管性损伤。相比于正常儿童,其体内的IL-6、TNF-α增加。有学者认为,该类物质对内皮细胞等具有一定的损伤,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破损,或者损伤其他脏器细胞,可诱导患儿出现发热等症状。但由于患儿体质较差,免疫水平相对较低,治疗不及时可能损伤心脏、大脑,导致患儿冠脉异常或者导致脑血管损伤。因此推行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对保护患儿心血管有重大意义。阿司匹林应用较为广泛,具有加快血液运行速度,减少炎症因子,保护体内心脑血管,阻断冠脉异变,较低剂量应用时可以发挥一定的抗凝血作用,但临床应用过程中,无法快速阻止病情进展,有不少儿童的冠脉出现损伤[7]。有的学者认为,通过提升患儿免疫水平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发展速度,而丙种球蛋白,作为免疫性蛋白质,其通过静注的方式,可以快速增援患儿免疫系统,并减少炎症因子,保护血管免受免疫细胞攻击,也可减少病理产物生成[8]。而BNP作为新发现的一种肽类,其兼具多项功能,可以加速体内水、Na的排泄,并且该类物质上升可表示患者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出现异常等,现临床通过检测其指标含量,以判断心脏损伤程度[9]。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常规阿司匹林用药上,增加丙种球蛋白,可以降低BNP、CRP、ESR、PLT水平,并加快皮疹、发热、粘膜充血、四肢症状消退速度,提升12%左右的疗效,减少12%左右的冠脉异常率,并且结合应用下其不良反应无显著变化,表明两者联合应用,能够降低体内的炎症因子,增强抗凝作用,减少免疫细胞对血管损伤程度,减少冠脉异常情况,可保护心脏、肝脏,加快症状消除速度,提高临床治疗成效,临床用药也相对安全。
参考文献
[1]廖凤明.阿司匹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应用效果及其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1):26-27.
[2]陈潮新.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22):104-106+109.
[3]徐闪,何俊明.阿司匹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07):1261-1264.
[4]程相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疗效[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02):41-43.
[5]马光举.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观察[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8,41(05):329-331.
[6]Del Principe D,Pietraforte D,Gambardella L,et al.Pathogenetic determinants in KawassKi disease:The haematological point of view[J].J Cell Mol Med,2017,21,(4):632-639
[7]赵有丽,刘彩霞.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利钠肽指标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02):166-168.
[8]卢筱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8):108-111.
[9]赖志光,戴道华.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09):88-8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