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赣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基于程序式教学理论的微课教学模式在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20名ICU 护士与200 例ICU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模式, 观察组实施基于程序式教学理论的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士气囊管理知信行水平、人工气道管理能力以及病人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气囊管理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人工气道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程序式教学理论的微课教学模式的ICU 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培训计划通过开展全面的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其管理态度和积极性,促进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行为的改善,最终有效提高整体管理质量。
【关键词】程序式教学;微课;教学改革;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ICU患者病情多危重,而人工气道是其中比较常用的通气措施,主要承担着气管导管固定、保证有效正压通气、防止气道漏气以及阻止口腔分泌物及呼吸道气体反流和误吸等多重作用[1-2]。监测气囊压力并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能有效预防胃内容物反流、避免误吸并降低VAP的发生率[3]。ICU 护士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和作用, 其人工气道气囊认知水平与管理能力对患者病情康复与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然护士临床管理能力仍存在局限。程序式教学理论是由一种来自西方的教学理念,经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改良和推广后,进一步促进了程序式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4]。本研究将基于程序式教学理论的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20名ICU 护士与200 例ICU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护士无人员及职称变化。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该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程序式教学理论的微课教学模式,具体如下:(1) 以积极反应为原则设置目标教学微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两部分。(2)以小步子原则录制过程教学微课,过程教学微课与目标教学微课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后者是学习的终点,前者则是达到终点必经的路程。即过程教学微课链接形成线性教学路径后,则可实现目标教学微课的教学要求。主要微课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微课、重点理论知识微课和理论知识引申微课3种。(3)以及时反馈原则实现微课教学路径的动态调整,在程序式教学理论中,及时反馈原则的目的就是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理论指导下,在每个过程教学微课后,均插入一个学习结果测试微课。(4)以自定步调原则鼓励学生灵活学习,程序式教学允许学生自由地掌握学习进度,从而给予了教学过程最大的灵活性。因此,在学生学习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进度不加以强制要求,由学生自由掌控;但是,考虑到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觉性相对较弱,可能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制定最低的学习进度要求。(5)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体关联,当以上教学过程完成后,采取讲授法向学生具体讲授A目标微课与B目标微课的关联情况,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关联,使学生明确哪些疾病应该采取何种护理方法等,以此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衔接。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知信行水平 以ICU 医护人员气囊管理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干预前后护士知信行水平进行评定。
1.3.2人工气道管理能力 以ICU 护士人工气道管理能力调查表对干预后护士管理能力进行评估。
1.3.3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统计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期间气道黏膜损伤、 气道狭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 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士气囊管理知信行评分比较 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气囊管理知信行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 n | 知识 | 态度 | 行为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20 | 46.71±4.99 | 68.96±8.63 | 9.41±1.83 | 15.35±3.51 | 33.11±4.83 | 47.05±6.71 | |
对照组 | 20 | 47.01±5.03 | 57.42±6.73 | 9.50±1.86 | 11.96±2.52 | 34.21±5.03 | 40.51±5.53 | |
t | 0.176 | 5.816 | 0.225 | 8.763 | 1.715 | 3.786 | ||
P | 0.824 | 0.000 | 0.753 | 0.003 | 0.674 | 0.000 | ||
2.2两组护士人工气道管理能力比较 详见表2。
表2两组护士人工气道管理能力比较
组别 | n | 吸痰操作(分) | 气囊管理[人(%)] | 湿化管理[人(%)] |
观察组 | 20 | 84.79±10.49 | 20(100.00) | 19(95.00) |
对照组 | 20 | 72.21±9.75 | 15(75.00) | 13(65.00) |
统计值 | t=4.784 | 2=6.819 | 2=7.916 | |
P | 0.000 | 0.000 | 0.000 |
2.3两组病人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 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
组别 | 例数 | 并发症 | 非计划性拔管 | |||
气道黏膜损伤 | 气道狭窄 | VAP | 合计 | |||
观察组 | 100 | 2(2.00) | 1(1.00) | 0(0.00) | 3(3.00) | 2(2.00) |
对照组 | 100 | 5(5.00) | 8(8.00) | 6(6.00) | 19(19.00) | 13(13.00) |
2 | 14.194 | 12.564 | ||||
P | 0.000 | 0.000 |
3讨论
人工气道的建立挽救危重症病人重要的急救措施,是在气管内导管建立人工通气通道,从而达到帮助病人恢复呼吸功能, 改善呼吸衰竭症状的目的。许多病人气管插管后因吞咽功能受限、口鼻腔分泌物和胃食管反流物滞留于气囊上方, 诱发相关并发症, 因此有效且高质量的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基于程序式教学的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ICU 护士对气囊管理中,结果表明,实施后观察组护士的知识、态度、行为、吸痰操作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气囊管理、湿化管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ICU 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实施给予程序式教学理论的微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重视护士知识学习、信念和行为转变,能有效提高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认知水平与技能掌握度,提高护士气囊管理的正确执行能力,从而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金锦江,邹瞿超,刘红,曾妃,褚永华,陈星.重症监护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21,45(06):645-649.
[2]潘旭梅,章鹏飞,蒋燕.格林模式指导下的培训模式在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22,20(17):2438-2442.
[3]项丽君,曹猛,宋学梅,等.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装置及技术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1,35(13):2362-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