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止痛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分析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止痛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姚垚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止痛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以镇静止痛为核心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镇静止痛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镇静止痛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以镇静止痛为核心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镇静止痛情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镇静止痛的护理;镇静止痛情况;

通常情况下,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干预的情况较为常见,而多数患者在接收机械通气的过程中会出现身体反面的应激反应,进而使得干预的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对患者自身造成相对较大的伤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常会对接收机械通气干预的患者采用镇静以及镇痛的护理,提升患者耐受程度,进而保障干预的效果[1]。本文将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分析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止痛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中:患者共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6-67岁,平均年龄为:(47.63±2.14)岁。观察组中:患者共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7-67岁,平均年龄为:(47.80±2.22)岁。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遵循医嘱以及我院各项相关规定,予以患者每日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方法

①在对患者实施干预之前建立全方位的护理体系,组建专业的护理小组,选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组长,参与护理前集中对小组内的人员进行培训、完善护理措施,规范护理流程,深入优化小组内成员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整体提升护理小组的质量。总结归纳患者在接收机械通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意外状况,进而落实专业的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内的内容执行。

②在患者镇静止痛期间,将患者的意识、表情、瞳孔等状态列为重点观察内容,如果患者在此期间出现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需及时呼喊患者姓名,根据其实际反应判断其是否具有清晰的意识,或是存在脑缺血、脑缺氧等情况,同时及时告知相关医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③做好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在患者接收镇静止痛期间,存在极大的机率出现插管移位等现象,在护理过程中,应定时测量插管与门齿间的距离,进而对其进行调整;观察患者气管情况,及时清除其内部的分泌物,保障气管插管的通畅。

④在患者镇静止痛时,会使用大量的镇静药物,其会对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生理指标(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分压等)进行严密的检测并加以记录,根据监测所得数据对机械通气的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⑤最好患者皮肤的护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将患者病床换为气垫床,每日使用温水对患者皮肤进行相应的清洁,在落实护理措施的过程中,避免由于动作过大或是器械的磕碰使得患者出现皮肤破损的情况,定期予以患者适当的按摩以及被动的肢体活动,避免压疮以及静脉血栓的出现。

⑥做好对于各器械的护理,每日对机械通气设别进行维护,如:对管道进行消毒,检查管道的固定状态等,定时观察机械通气的各指标以及参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1.3观察指标

经护理干预后,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镇静止痛情况,其中包括: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镇静药物使用量;数据均由研究期间收集整理得出。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镇静止痛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下所示:

对照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7.78±2.54)d;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4.66±2.38)d;其中t=5.669,P=0.001。

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4.30±1.75)d;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2.18±1.11)d;其中t=6.470,P=0.001。

对照组镇静药物使用量:(769.43±63.72)mg;观察组镇静药物使用量:(528.40±42.88)mg;其中

t=19.848,P=0.001。

3.讨论

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来说,其病情区别于普通病房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不满有效的满足患者需求,其所需护理措施的质量要求更高。因而,为不断的提升对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以及恢复质量,需要在护理的过程中将镇静止痛方面的内容作为核心,其不止是单纯的为患者采用镇静止痛药物,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进行高质量的护理,进而提升护理的效果[2]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以镇静止痛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相比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观察组在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镇静药物使用量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以镇静止痛为核心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镇静止痛情况以及肺功能情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谷春梅.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0):1686-1688.

[2]朱丹萍,黄丽芳,应超.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镇静镇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05):869-871.